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铬镍耐热钢的热处理方法:依次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正火、第一次回火、淬火、第二次回火。所述的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为600~650℃,空气中冷却。所述的退火,加热温度为960~980℃,在空气中冷却。所述的正火,加热温度为960~1000℃,空气中冷却。所述的第一次回火,加热温度为650~700℃,空气中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处理方法,处理后的钢材具有较好的热强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耐热钢使用温度在560~580℃时,仍然具有很高的热强性和抗氧化性,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数值相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依次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正火、第一次回火、淬火、第二次回火。所述的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为600~650℃,空气中冷却。所述的退火,加热温度为960~980℃,在空气中冷却。所述的正火,加热温度为960~1000℃,空气中冷却。所述的第一次回火,加热温度为650~700℃,空气中冷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处理方法,处理后的钢材具有较好的热强性。本专利技术所得耐热钢使用温度在560~580℃时,仍然具有很高的热强性和抗氧化性,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数值相近。【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耐热钢是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的合金钢。耐热钢按其性 能可分为抗氧化钢和热强钢两类。抗氧化钢又简称不起皮钢。热强钢是指在高温下具有良 好的抗氧化性能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的钢。耐热钢常用于制造锅炉、汽轮机、动力机械、 工业炉和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中在高温下工作的零部件。这些部件除要求高温强度 和抗高温氧化腐蚀外,根据用途不同还要求有足够的韧性、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焊接性,以及 一定的组织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奥氏体耐热钢大多采用高温固溶热处理,以获得良好的冷变形性。奥 氏体热强钢则先用高温固溶处理,然后在高于使用温度60~100°C条件下进行时效处理,使 组织稳定化,同时析出第二相,以强化基体。耐热铸钢多在铸态下使用,也有根据耐热钢的 种类采用相应的热处理的。例如日本株式会社在中国申请的一件专利CN1749427A,公开了 一种耐热钢、耐热钢的热处理方法以及高温汽轮机转子,该耐热钢是一种按重量百分比计 由0.25~0.35的C、0.15或更少的Si、0.2~0.8的Mn、0.3~0.6的Ni、1.6~1.9的Cr、0.26~ 0.35的V、0.6~0.9的Mo、0.9~1.4的W、低于0.01 的Ti、0.001~0.007的N、总量为1.3~1.4 的Mo和W/2以及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组成的耐热钢,其中在回火热处理之后,该耐 热钢贝氏体单相组织组成,确保按重量百分比计1.0或更多的Fe、0.8~0.9的Cr、0.4~0.5 的Mo、0.3~0.5的W以及0.2或更多的V移入沉淀物,并且沉淀物总量为3.5或更高。又如,专 利CN102586550A公开了一种不锈钢耐热钢锻件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在调质处理前增加一道 退火步骤,所述退火步骤中,将不锈钢耐热钢锻件以30-80 °C /h的速度加热到900-940 °C并 保温7-9小时,然后随炉冷却到450-550 °C后出炉空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铬镍耐热钢的热处 理方法。 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处理的对象为低铬 镍含量的耐热钢,其中铬含量为〇. 9~1.2%,镍含量为0.1~0.3%。针对低铬镍耐热钢的特 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处理方法为:依次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正火、第一次回火、淬火、第二 次回火。 所述的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为600~650°C,空气中冷却。所述的退火,加热温度 为960~980 °C,在空气中冷却。所述的正火,加热温度为960~1000°C,空气中冷却。所述的 第一次回火,加热温度为650~700°C,空气中冷却。 所述的淬火,加热温度为960~980 °C,淬火剂中冷却。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淬火剂非常 规的淬火剂,所述的淬火剂中含有醋酸1-2份、丙烯酸1-2份、顺丁烯二酸1-3份、碳酸氢钠6- 8份、葡萄糖20-25份、水100份。更进一步的,在其中加入甲基硅油4-6份、硬脂酸镁1-2份,具 有更好的起泡性能及稳定性。所述的第二次回火,加热温度为730~750°C,水中冷却。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处理方法,处理后的钢材具有较好的热强性。本专利技术所 得耐热钢使用温度在560~580 °C时,仍然具有很高的热强性和抗氧化性,蠕变极限与持久 强度数值相近。本专利技术所得到的钢材可用于制造工作温度580°C左右的高压设备中的过热 钢管、导管、散热片及相关的锻件。尤其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淬火剂,进行淬火后,可以 弥补铬镍含量低所带来的力学性能的损失。【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钢材元素配比(质量百分比):Cr 1 ? 05%、Si 0 ? 29%、MnO ? 61 %、NiO ? 1 %、C0 ? 11 %、 N0.035%、V0.22%。 热处理过程: 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为600~650°C,空气中冷却。 退火:加热温度为960~980°C,在空气中冷却。所述的正火加热温度为960~1000 °C,空气中冷却。 第一次回火:加热温度为650~700°C,空气中冷却。 淬火:加热温度为960~980°C,水中冷却。第二次回火:加热温度为730~750°C,水中冷却。 实施例2 钢材元素配比(质量百分比):〇1.05%、510.29%、]?11〇.61%、附0.1%、0).11%、 N0.035%、V0.22%。 热处理过程: 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为600~650°C,空气中冷却。 退火:加热温度为960~980°C,在空气中冷却。所述的正火加热温度为960~1000 °c,空气中冷却。第一次回火:加热温度为650~700°C,空气中冷却。 淬火:加热温度为960~980°C,淬火剂(醋酸1-2份、丙烯酸1-2份、顺丁烯二酸1-3 份、碳酸氢钠6-8份、葡萄糖20-25份、水100份)中冷却。 第二次回火:加热温度为730~750°C,水中冷却。 实施例3 钢材元素配比(质量百分比):〇1.05%、510.29%、]?11〇.61%、附0.1%、0).11%、 N0.035%、V0.22%。 热处理过程: 去应力退火:加热温度为600~650°C,空气中冷却。 退火:加热温度为960~980°C,在空气中冷却。所述的正火加热温度为960~1000 °C,空气中冷却。第一次回火:加热温度为650~700°C,空气中冷却。 淬火:加热温度为960~980°C,淬火剂(醋酸1-2份、丙烯酸1-2份、顺丁烯二酸1-3 份、碳酸氢钠6-8份、葡萄糖20-25份、水100份、甲基硅油4-6份、硬脂酸镁1-2份)中冷却。 第二次回火:加热温度为730~750°C,水中冷却。由于去应力退火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得钢材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我们对去应力退火的 加热温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改变加热温度从350~750°C,其结果见表1。表1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对钢材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较佳的温度范围是600~650°C。 将实施例1~3所得到的耐热钢与常规的耐热钢相比较,进行耐热性能测试,其结 果见表2。 表2耐热性能对比试验从表中可以看出,常规耐热钢在500 °C以上力学性能下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在高 温下长期运行会出现碳化物球化,从而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而本专利技术所得的耐热钢,可以 在560~580°C的高温下,其力学性能依然能够满足其使用的要求。尤其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 提供的淬火剂以后与用水冷却相比,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主权项】1. ,其特征在于依次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正火、第 一次回火、淬火、第二次回火;所述低铬镍耐热钢中铬含量为0.9~1.2%,镍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铬镍耐热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正火、第一次回火、淬火、第二次回火;所述低铬镍耐热钢中铬含量为0.9~1.2%,镍含量为0.1~0.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基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