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门及使用该舱门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194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舱门和使用该舱门的车辆,所述舱门包括舱门门体,所述舱门门体的上端设有槽口,舱门门体的内侧上与槽口对应处设有用于盛接外界水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设有用于将集水槽中水排出舱外的排水通道,该舱门安装在舱体上时与能将槽口遮挡的挡水板配合,挡水板的上端安装在舱体上,挡水板的下端延伸至集水槽中并与集水槽的槽底间隔设置,当外界水经由槽口进入舱内时被挡水板挡住而下落到集水槽中,并通过排水装置排出舱外,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同时挡水板的下端与集水槽的槽底间的缝隙,既保证了舱体内外的空气流通,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舱门为安装电器元件的舱体的防水和通风散热提供了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舱门和使用该舱门的车辆,所述舱门包括舱门门体,所述舱门门体的上端设有槽口,舱门门体的内侧上与槽口对应处设有用于盛接外界水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设有用于将集水槽中水排出舱外的排水通道,该舱门安装在舱体上时与能将槽口遮挡的挡水板配合,挡水板的上端安装在舱体上,挡水板的下端延伸至集水槽中并与集水槽的槽底间隔设置,当外界水经由槽口进入舱内时被挡水板挡住而下落到集水槽中,并通过排水装置排出舱外,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同时挡水板的下端与集水槽的槽底间的缝隙,既保证了舱体内外的空气流通,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即本专利技术的舱门为安装电器元件的舱体的防水和通风散热提供了条件。【专利说明】舱门及使用该舱门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舱门及使用该舱门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客车的电池、控制器等电器元件大部分都安装在车辆后部的舱体内,出于对这些电器元件的保护,安装电器元件的舱体的舱门必须具有防水和通风散热的功能。但是由于车辆造型的原因,车辆后部的后围蒙皮具有一顶的弧度,为了避免舱门打开后与后围蒙皮发生干涉,迫使在舱门门体的顶部开设有一定大小的槽口,这对舱体的防水和通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门,以为安装电器元件的舱体的防水和通风散热提供条件;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舱门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舱门的技术方案是:舱门,包括舱门门体,所述舱门门体的上端设有槽口,所述舱门门体的内侧上与槽口对应处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设有用于将集水槽中水排出舱外的排水通道。所述集水槽是由簸箕状的围板和舱门门体围成的开口朝上的槽状结构。所述围板的上沿高于槽口的底部。所述围板由前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连接而成,所述前侧板的上部设有用于避免与挡水板干涉的背向舱门门体的折弯。所述集水槽的槽底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形成所述排水通道。本专利技术车辆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包括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的舱体和铰接在舱体上的舱门,所述舱门包括舱门门体,舱门门体的内侧上与槽口对应处设有用于盛接外界水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设有用于将集水槽中水排出舱外的排水通道;所述舱体上连接有将槽口遮挡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下端延伸至集水槽中且与集水槽的槽底间隔设置。所述集水槽是由簸箕状的围板和舱门门体围成的开口朝上的槽状结构,所述围板的上沿高于槽口的底部。所述围板由前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连接而成,所述前侧板的上部设有用于避免与挡水板干涉的背向舱门门体的折弯。所述集水槽的槽底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形成所述排水通道。所述舱体包括用于与舱门开关配合的左右立柱和连接左右立柱的横梁,所述舱门门体通过铰链铰接固定在横梁上,挡水板的上端连接在横梁上;所述左右立柱上设有L型止口,止口上安装有密封胶条,在舱门关闭时,所述密封胶条与所述舱门门体密封抵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舱门包括舱门门体,舱门门体的内侧上与槽口对应处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上设有用于将集水槽中的水排出舱外的排水通道,该舱门安装在舱体上时与能将槽口遮挡的挡水板配合,挡水板的上端安装在舱体上,挡水板的下端延伸至集水槽中并与集水槽的槽底间隔设置,当外界水经由槽口进入舱内时被挡水板挡住而下落到集水槽中,并通过排水通道排出舱外,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同时挡水板的下端与集水槽的槽底间的缝隙,既保证了舱体内外的空气流通,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即本专利技术的舱门为安装电器元件的舱体的防水和通风散热提供了条件。更进一步的,所述围板的上沿高于槽口的底部,这样当集水槽中的水位高于槽口的底部时,集水槽中的水会自动从槽口的底部溢出流向舱外,确保集水槽中的水不会从围板的上沿溢出而流向舱内。更进一步的,所述围板由前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连接而成,所述前侧板的上部设有用于避免与挡水板干涉的背向舱门门体的折弯,这样可确保舱门在上翻开启时能完全开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舱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舱门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左右立柱及挡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舱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向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的B-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就安装电器元件的舱体而言,出于对电器元件的保护,要求舱体必须同时具有防水和通风散热的功能。为了使舱体能够同时防水和散热,通常对安装在舱体上的舱门的结构进行改进。对于舱门门体上端设有开口的舱门而言,其本身具有通风散热的功能,但不具有防水的功能,为了使这样舱门具有防水的功能,可在舱门门体的上侧与槽口对应处设置能完全能遮挡槽口的围板,围板与舱门门体围成接水槽,接水槽盛接经由槽口进入舱体的外界水并通过排水通道将接水槽中的水排出舱外,但由于围板完全遮挡围板,当舱门关闭时,围板上沿与安装舱门的横梁紧贴,舱体内外的空气不能流通,达不到通风散热的目的。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舱门,以为安装电器元件的舱体的防水和通风散热提供条件。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车辆包括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的舱体,舱体上设有左右立柱21和连接左右立柱的上横梁22,上横梁22上通过铰链安装有舱门,舱门包括舱门门体I,舱门门体I的上端设有槽口 11,舱门门体I的骨架上与槽口 11对应处设有簸箕状的围板121,该围板121由前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四部分焊接而成,焊接成围板121与舱门门体I围成开口朝上的集水槽12。焊接成围板121的前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的上沿均高于槽口 11的底部,这样在集水槽12所盛接的外界水的水位高于槽口 11的底部时,集水槽12中所盛接的外界水会自动从槽口 11的底部溢出流向舱外,确保集水槽12中所述盛接的外界水不从围板121的前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的上沿处而流向舱内。上述集水槽12的槽底两端分别开设有漏水孔,漏水孔与排水管的进口连通,排水管13的出口设置在端舱门门体I的下端,这样便于集水槽12中盛接的外界水能通过排水管13及时的排出舱外,避免集水槽中12的外界水停留堆积,从而确保在振动场合下接水槽12中的所盛接的外界水不发生飞溅而洒落在舱内的现象。上横梁22上焊接有竖直的挡水板3,挡水板3的尺寸略大于槽口11的尺寸以使挡水板3能遮挡住槽口 11,挡水板3的下端延伸至集水槽12中且与集水槽12槽底间隔设置,当外界水经由槽口 11进入舱内时,首先被挡水板3挡住而下落到集水槽12中,然后集水槽12中所盛接的外界水通过排水管13排出舱外,进而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同时挡水板3的下端与集水槽12的槽底间隔设置,既保证了舱体内外的空气流通,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在舱门上翻开启时,上述挡水板3容易与焊接成围板121的前侧板发生干涉,导致舱门不能完全开启,为此,在焊接成围板的121的前侧板上部设置了能够避免与挡水板3发生干涉的背向舱门门体I的折弯。上述的左右立柱21上设有L型止口 23,止口 23上安装有密封胶条24,这样在舱门关闭后,密封胶条24与舱门门体I的内侧面相抵接而构成密封结构,以防止外界水从舱门门体I与左右立柱21之间的缝隙进入舱内。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围板上沿的可以不高于槽口的;所述围板的前侧板的上部可以不设置折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舱门,包括舱门门体,所述舱门门体的上端设有槽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门体的内侧上与槽口对应处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设有用于将集水槽中水排出舱外的排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银程世奇刘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