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蒙泽喜专利>正文

一种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5892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3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包括本体、红外透视镜头和记录仪镜头、设置在本体背面的操控界面,该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中,通过进气扇对本体内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行处理,同时各吸热支管上设有吸热翅片,从而提高了各吸热支管吸热效率;两个吸热主管连通,使得两侧进入的空气对冲,从而大大降低了空气的流速,提高了空气吸收热量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由第四电阻、第十一电阻构成第二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发射极电流回路,并提供负反馈,这样不会因为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截止,造成大信号时的堵塞,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包括本体、红外透视镜头和记录仪镜头、设置在本体背面的操控界面,该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中,通过进气扇对本体内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行处理,同时各吸热支管上设有吸热翅片,从而提高了各吸热支管吸热效率;两个吸热主管连通,使得两侧进入的空气对冲,从而大大降低了空气的流速,提高了空气吸收热量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由第四电阻、第十一电阻构成第二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发射极电流回路,并提供负反馈,这样不会因为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截止,造成大信号时的堵塞,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专利说明】一种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
技术介绍
红外夜视技术先後经历了早期的主动红外夜视成像技术和现在的被动红外技术。红外探测器最早是用单元探测器,后来为了提高灵敏度和分辩率而发展为多元线列探测器,现已向多元面阵红外探测器发展。相应的系统已实现了从点探测到目标热成像的飞跃。现有的红外夜视云镜就是米用了红外夜视技术,目前的红外夜视云镜功耗较大,从而在工作时,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由于缺少很好的散热能力,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现有的红外云镜中,很多都采用了自动增益电路,来防止由于明亮的光照在夜视云镜上发生图像的丢失,而目前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往往会有因为视频信号电压过大,从而造成自动增益控制动作过快,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而且在视频信号电压过大时,极易发生大信号堵塞,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正面的红外透视镜头和记录仪镜头、设置在本体背面的操控界面;所述本体上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操控界面两侧的进气口、若干设置在本体上下两侧的出气口和设置在本体内的吸热组件;所述吸热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吸热单元,所述吸热单元包括设置在进气口处的进气扇、吸热主管、若干吸热支管和若干环形出气管,所述进气扇通过吸热主管与各吸热支管连通,各吸热支管上均设有三个环形出气管,所述各吸热支管通过环形出气管与出气口连通,所述环形出气管的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腔体的厚度沿着气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空腔的腔体正对气流方向的一端密封设置,所述空腔的腔体位于气流下游的一端设有环形开口,所述环形开口与出气口连通;所述各吸热支管上位于本体内的部分设有若干吸热翅片,所述吸热主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吸热主管连通。作为优选,1080P全景镜头拍摄的视频为高清视频,从而保证了视频记录的清晰度,所述记录仪镜头为1080P全景镜头。作为优选,电容式触摸液晶屏的灵敏度高,而且显示内容多,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操作性,所述操控界面为电容式触摸液晶屏。作为优选,为了能够保证设备具有固定作用,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所述本体正面还设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位于红外透视镜头和记录仪镜头之间。作为优选,为了增加设备的存储和无线通讯功能,所述本体上设有电源按钮、无线发射口、数据存储接口和存储卡插口。作为优选,所述数据存储接口为USB接口,所述存储卡插口为TF卡插口。作为优选,所述操控界面电连接有自动增益控制模块,所述自动增益控制模块包括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所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九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和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的另一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九电阻均为可调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可调端通过第一二极管和第八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可调端通过第二二极管和第八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六电阻的可调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九电阻的可调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和第七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中,通过进气扇对本体内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行处理,同时各吸热支管上设有吸热翅片,从而提高了各吸热支管吸热效率;两个吸热主管连通,使得两侧进入的空气对冲,从而大大降低了空气的流速,提高了空气吸收热量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由第四电阻、第十一电阻构成第二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发射极电流回路,并提供负反馈,这样不会因为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截止,造成大信号时的堵塞,进一步提尚了设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的吸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本体,2.红外透视镜头,3.记录仪镜头,4.固定支座,5.操控界面,6.电源按钮,7.无线发射口,8.数据存储接口,9.存储卡插口,10.进气口,11.出气口,12.进气扇,13.吸热主管,14.吸热支管,15.环形出气管,16.吸热翅片,Ql.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Q4.第四三极管,Q5.第五三极管,Q6.第六三极管,Q7.第七三极管,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Rl.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ll.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6所示,一种性能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性能可靠的智能军工红外夜视云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设置在本体(1)正面的红外透视镜头(2)和记录仪镜头(3)、设置在本体(1)背面的操控界面(5);所述本体(1)上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操控界面(5)两侧的进气口(10)、若干设置在本体(1)上下两侧的出气口(11)和设置在本体(1)内的吸热组件;所述吸热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吸热单元,所述吸热单元包括设置在进气口(10)处的进气扇(12)、吸热主管(13)、若干吸热支管(14)和若干环形出气管(15),所述进气扇(12)通过吸热主管(13)与各吸热支管(14)连通,各吸热支管(14)上均设有三个环形出气管(15),所述各吸热支管(14)通过环形出气管(15)与出气口(11)连通,所述环形出气管(15)的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腔体的厚度沿着气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空腔的腔体正对气流方向的一端密封设置,所述空腔的腔体位于气流下游的一端设有环形开口,所述环形开口与出气口(11)连通;所述各吸热支管(14)上位于本体(1)内的部分设有若干吸热翅片(16),所述吸热主管(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吸热主管(1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泽喜
申请(专利权)人:蒙泽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