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硅基CMOS工艺实现的太赫兹振荡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赫兹振荡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硅基CMOS工艺实现的太赫兹振荡器。
技术介绍
太赫兹频段(300GHz-3THz)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处于宏观理论向微观量子理论的过渡区,电子学和光子学的交叉区域,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其具有同其他波段不同的特殊性质。与红外线相比,太赫兹电磁波对于非极性材料和有机大分子材料具有强的穿透能力,散射损耗小,能够通过衣物、泡沫包装、纸、干燥木材等材料。同时,太赫兹频段电磁波也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特性,基于太赫兹频谱开展的成像技术能够得到更为高分辨率的图像。许多材料在太赫兹频段都具有独特的吸收特性,在太赫兹频段内能够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地探测、示踪。太赫兹频率比红外更低,远低于X射线,其光子能量远小于X射线,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对生物体造成损伤,因此可以利用太赫兹对生物体进行无伤害检测。在通讯领域,太赫兹波的频带宽度是微波的1000倍,是很好的宽带信息载体,特别适合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太赫兹波在星际空间,由于频带宽,方向性好,散射小,高频数据流可以提供10GB/s的无线传输速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硅基CMOS工艺实现的太赫兹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振荡器电路(I),所述的振荡器电路(I)的输出连接用于起到缓冲作用实现混频的缓冲电路(II),所述的缓冲电路(II)的输出连接到输出端Vou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硅基CMOS工艺实现的太赫兹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振荡器电路(I),所述的振荡器电路(I)的输出连接用于起到缓冲作用实现混频的缓冲电路(II),所述的缓冲电路(II)的输出连接到输出端Vout,所述的缓冲电路(II)包括有第三NMOS管(M3)和第四NMOS管(M4),所述第三NMOS管(M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M4)的漏极,所述第三NMOS管(M3)的栅极连接振荡器电路(I)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NMOS管(M4)的栅极连接振荡器电路(I)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NMOS管(M3)的漏极通过隔离电感(L3)连接缓冲级电压VCC2,所述第四NMOS管(M4)的源极接地,所述隔离电感(L3)与所述第三NMOS管(M3)漏极相连的这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构成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