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注射器针头,属于医疗器械
目前,医院临床使用的注射器针头均为斜端面式针尖,特别是20ml注射器的针头大都是为配制输液药品而用,在配制过程中斜端面式针尖常将装药品的小瓶胶塞切割成针孔大小的碎块(胶棒)而带入滴注液中,对于大剂量的抗生素输液配制随着抗生素瓶数增加,胶棒进入输液药品中的几率和数量就增多。作为静脉输液严格的无菌要求,这种现象是不允许的,经临床观察也确实发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与胶棒混入有关的病例。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注射器针头,使之在配输液时,针头不能将瓶塞切割下碎块而带入输液中。为达到上述目的,由针柄、针体、针尖等组成本技术,其中中空的针体固定在针柄上,针体的顶端制成实心的针尖,其前端四壁均匀分布若干通孔,供药液顺利流动。采用本技术,在配制输液药品时,瓶塞就不会被针尖切割成碎块(胶棒)而带入输液中,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杜绝了因胶棒混入输液而出现的患者输液反应情况。由于针体前端侧面打多个孔,总的流通量要大于斜端面式针孔流量,所以输注配药速度加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本技术参照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注射器针头,由针柄(1)、针体(2)、针尖(3)等构成,针体(2)为中空管固定在针柄(1)上,其特征在于:针体(2)的顶端制成实心的针尖(3),针体(2)的前端管壁钻有若干通孔(4)并呈均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相,孙淑云,杨小宇,张桂清,
申请(专利权)人:张树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