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2221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8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分离装置效率低、运行压阻大、成本高的问题。分离装置包括:外围腔体、集尘板和产涡板;其中,外围腔体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集尘板安装于外围腔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之字形集尘板组;每个之字形集尘板组包括两个竖直放置的U形集尘板,两个U形集尘板相对且相互交叉,且开口分别朝向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含有颗粒物的气流从所述入口端流入外围腔体后,流经产涡板时,由产涡板产生涡流以使部分颗粒物被携带至集尘板,并吸附在集尘板上;除去颗粒物的气流从出口端流出外围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高、运行压阻小,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细颗粒物污染尤其严重。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而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称为PM2.5,可更加深入肺部毛细血管。细颗粒物因为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多环芳烃、重金属、病毒病菌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且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为此,从排放源头除去颗粒物是有效的解决手段,如气固分离。气固分离即是指从含有颗粒物的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措施。目前的分离装置按捕集机理可分为机械式、静电式、过滤式等,其中机械式又可以分为旋风、惯性、重力等。但是,目前的机械式分离装置多只能处理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主要指旋风式,其他能够处理的颗粒物的有效粒径更大),并且分离效率较低,并且目前的机械式分离装置为了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通常都会采用较高的运行压阻。目前的静电式分离装置和过滤式分离装置虽然能够处理粒径较小的颗粒物,但仍然存在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围腔体、集尘板和产涡板;其中,所述外围腔体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集尘板安装于所述外围腔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之字形集尘板组;每个之字形集尘板组包括两个竖直放置的U形集尘板,所述两个U形集尘板相对且相互交叉,且开口分别朝向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含有颗粒物的气流从所述入口端流入所述外围腔体后,流经所述产涡板时,由所述产涡板产生涡流以使部分颗粒物被携带至所述集尘板,并吸附在所述集尘板上;除去颗粒物的气流从所述出口端流出所述外围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围腔体、集尘板和产涡板;其中,所述外围腔体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集尘板安装于所述外围腔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之字形集尘板组;每个之字形集尘板组包括两个竖直放置的U形集尘板,所述两个U形集尘板相对且相互交叉,且开口分别朝向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其中所述外围腔体还包括上底面、下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集成板包括第一集成板组合和第二集成板组,所述第一集尘板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尘板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尘板组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成预设夹角,所述第二集尘板组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成预设夹角,以使所述第一集尘板组和第二集尘板组向着所述集尘腔体的位置倾斜;含有颗粒物的气流从所述入口端流入所述外围腔体后,流经所述产涡板时,由所述产涡板产生涡流以使部分颗粒物被携带至所述集尘板,并吸附在所述集尘板上;除去颗粒物的气流从所述出口端流出所述外围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涡板安装于所述集尘板上;或者,所述产涡板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外围腔体上,且所述产涡板和所述集尘板之间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U形集尘板上安装有多排产涡板,每排产涡板包括一个整体产涡板,或者,包括多个按照本排对应的预设间隔排布的产涡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每排产涡板包括多个按照本排对应的预设间隔排布的产涡板,则各排对应的预设间隔相同,或者,沿着从所述入口端到所述出口端的方向,各排对应的预设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道微尘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