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以及送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1972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7 20:04
受电部(100)包括用于以非接触方式接受从送电部(700A~700C)输出的电力的谐振电路。各送电部(700A~700C)构成为能够形成电路结构互不相同的多个谐振电路。通信部(510)向通信部(810)发送与受电部(100)的谐振电路的结构相关的信息。电源ECU(800)控制送电部(700A~700C),以使得:在送电部(700A~700C)中,从多个谐振电路之中形成与受电部(100)的谐振电路具有相同电路结构的谐振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尤其涉及以非接触方式从充电站向车辆传输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以及在该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中使用的送电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11-223739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非接触方式从供电装置向受电装置传输电力的无线供电系统。在该无线供电系统中,供电装置包括:送电元件,其被供给由电力生成部生成的电力;以及第一可变匹配部,其包括送电元件的供电点的阻抗匹配功能。受电装置包括:受电元件,其接受通过磁场共振关系而发送的电力;以及第二可变匹配部,其包括与送电元件的负载连接的连接部的阻抗匹配功能。根据该无线供电系统,能够由第一以及第二可变匹配部进行送电侧和受电侧这双方的阻抗调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373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1989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5481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146154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146148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3-110822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3-1263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对将如上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应用于以非接触方式从充电站向车辆传输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充电站的送电部和车辆的受电部中,为了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各自可使用谐振电路。关于谐振电路的结构,提出了多个类型,存在电容器与线圈串联连接的类型(以下称为“S”(Series,串联)结构)、电容器与线圈并联连接的类型(以下称为“P”(Parallel,并联)结构)、在P结构的电路上进一步串联连接电容器的类型(以下称为“SP”结构)、在S结构的电路上进一步并联连接电容器的类型(以下称为“PS”结构)等。在送电部与受电部之间谐振电路的结构不同的情况下,当设置有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可变匹配部时,由可变匹配部进行的阻抗的调节有可能会变得复杂。当没有设置可变匹配部时,例如在设置有可作为固定型的匹配器发挥功能的LC滤波器时,有可能会因送电侧和受电侧的阻抗失配而导致电力传输效率显著降低。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以非接触方式从充电站向车辆传输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中,抑制充电站和车辆之间的阻抗失配。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具备充电站以及构成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从充电站接受电力的车辆。充电站包括:用于以非接触方式向车辆输送电力的送电部;以及与车辆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车辆包括:用于以非接触方式接受从送电部输出的电力的受电用谐振电路;以及与充电站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送电部构成为能够形成电路结构互不相同的多个送电用谐振电路。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与受电用谐振电路的结构相关的信息。控制装置控制送电部,以使得:在由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上述信息时,基于接收到的信息在送电部中形成谐振电路。在该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中,基于与受电用谐振电路的结构相关的信息,能够在送电部从多个送电用谐振电路之中形成可获得更加适当的电流电压特性的谐振电路。因此,根据该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能够抑制充电站和车辆之间的阻抗失配。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具备充电站以及构成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从充电站接受电力的车辆。充电站包括用于以非接触方式向车辆输送电力的送电部、与车辆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以及控制装置。车辆包括用于以非接触方式接受从送电部输出的电力的受电用谐振电路、以及与充电站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送电部构成为能够形成电路结构互不相同的多个送电用谐振电路。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与受电用谐振电路的结构相关的信息。控制装置控制送电部,以使得:在由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上述信息时,在送电部从多个送电用谐振电路之中形成与受电用谐振电路具有相同电路结构的谐振电路。在该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中,使得在充电站的送电部与车辆的受电部之间谐振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因此,根据该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能够抑制由送电部与受电部之间谐振电路的电路结构不同而引起的充电站和车辆之间的阻抗失配。优选,送电部包括切换电路,该切换电路用于选择性地形成S结构、P结构、SP结构和PS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送电用谐振电路。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以非接触方式从充电站向车辆传输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中,能够抑制充电站和车辆之间的阻抗失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的整体构成图。图2是用于说明车辆向充电站内的驻车位置停靠的情况的图。图3是表示构成车辆的受电部的谐振电路的构成例的图。图4是表示构成车辆的受电部的谐振电路的其他构成例的图。图5是表示构成车辆的受电部的谐振电路的又一其他构成例的图。图6是表示构成车辆的受电部的谐振电路的又一其他构成例的图。图7是表示送电装置的送电部的构成例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在执行非接触电力传输时车辆与充电站所执行的处理的概略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在图8的处理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送电电力以及受电电压的变化的时间图。图10是对在图8所示的步骤S30、S530中所执行的能否电力传输的判定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11是对变形例1中的能否电力传输的判定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12是用于说明配对(pairing)处理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不重复进行其说明。(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的概要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的整体构成图。图2是用于说明车辆向充电站内的驻车位置停靠的情况的图。首先,利用图1、图2,对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2,本实施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具备车辆10和充电站90。充电站90包括通信部810、驻车区划A~C以及设置在各驻车区划A~C内的送电部700A~700C。图2的“车辆停车区域R”表示车辆10以使车辆10的受电部100与充电站90的送电部700A~700C中的某一个对置的方式停车时车辆10所处的区域。此外,虽然在图2中对与送电装置20C的送电部700C相关的车辆停车区域进行了表示,但理所当然的是,在送电装置20A、20B的送电部700A、700B处也分别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具备:充电站;以及构成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从所述充电站接受电力的车辆,所述充电站包括:用于以非接触方式向所述车辆输送电力的送电部;以及与所述车辆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所述车辆包括:用于以非接触方式接受从所述送电部输出的电力的受电用谐振电路;以及与所述充电站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所述送电部构成为能够形成电路结构互不相同的多个送电用谐振电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与所述受电用谐振电路相关的信息,所述充电站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送电部,以使得:在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所述信息时,基于接收到的所述信息在所述送电部中形成谐振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05 JP 2013-2521491.一种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具备:
充电站;以及
构成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从所述充电站接受电力的车辆,
所述充电站包括:
用于以非接触方式向所述车辆输送电力的送电部;以及
与所述车辆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车辆包括:
用于以非接触方式接受从所述送电部输出的电力的受电用谐振电路;
以及
与所述充电站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
所述送电部构成为能够形成电路结构互不相同的多个送电用谐振电
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与所述受电用谐振电路相
关的信息,
所述充电站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送电部,以使得:
在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所述信息时,基于接收到的所述信息在所述
送电部中形成谐振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送电部,以使得:在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
到所述信息时,在所述送电部中,从所述多个送电用谐振电路之中形成与
所述受电用谐振电路具有相同电路结构的谐振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真士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