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757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3 18:20
一种电驱动泵,包括壳体、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路板;壳体内设置有与电驱动泵的进口、出口连通的容纳腔;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转子组件还设置有定子容纳腔,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定子容纳腔;电驱动泵还包括一泵轴,泵轴依次穿过转子组件的第一端、定子组件及转子组件的第二端,定子组件与泵轴固定设置;转子组件可转动地围绕泵轴设置;泵轴靠近第一壳体的一端与第一壳体上设置的限位部配合设置,所述泵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配合部配合设置,这样所述泵轴两端的径向方向无法横向移动;电驱动泵还设置有轴向限位装置。这样电驱动泵的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的同轴度相对较好,从而可以提高泵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泵,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电驱动泵。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汽车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汽车性能向着更安全、可靠、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汽车上发动机的冷却用水泵逐渐从采用机械水泵,越来越多的向采用电驱动泵方向发展,电驱动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大量运用于车用散热循环系统中如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或电动汽车的冷却系统,电驱动泵具有无电磁干扰,高效环保,无极调速等优点,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电驱动泵从结构上包括内转子结构与外转子结构,外转子结构的动力性能相对较好,但转子组件的动平衡以及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同轴度的保证是一个难题,如果转子组件与定子之间的同轴度较差时,转动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从而影响电驱动泵的性能以及寿命,并且局限电驱动泵的转速范围。在汽车系统中,冷却液的温度基本保持在一个范围,而随着散热量的增大,要求冷却液循环的量也相应增大,从而要求电驱动泵有较高的转速范围,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转子组件动平衡,使转子组件与定子之间的同轴度得以改善的电驱动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驱动泵,包括壳体、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路板;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电驱动泵的进口、出口连通的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还设置有定子容纳腔,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定子容纳腔;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一泵轴,所述泵轴为一体结构,所述泵轴依次穿过所述转子组件的一部分、所述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的另一部分,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泵轴固定设置;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地围绕所述泵轴设置;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泵轴的限位部,所述泵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配合设置,泵轴该一端有部分位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配合部,所述泵轴穿过所述配合部配合设置,这样所述泵轴两端的径向方向无法横向移动;所述电驱动泵针对所述泵轴还设置有轴向限位装置。这里轴向限位装置使泵轴在电驱动泵内部的轴向方向相对固定,即使要轴向移动,也只能限于一定范围内。另外,泵轴的两端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限位而无法横向移动,而转子组件的两部分可转动地围绕泵轴设置,从而实现双支承结构,相比外转子单支承的结构,运转更加平稳,摩擦件寿命更长,且可以实现相对更高的转速。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至少二组以上的定子绕组、定子罩、定子盖,所述定子罩、定子盖与所述泵轴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第二容纳腔,所述定子铁芯、定子绕组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引出线,所述泵轴的其中一端设有引出孔,所述泵轴设有与引出孔连通的侧部孔,侧部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引出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外部,所述引出线通过侧部孔、引出孔连接所述定子组件与电路板或外部电路。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叶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转子盖;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转子一体设置,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转子盖一体设置,所述转子与叶轮一体或分体组合设置,所述转子盖与所述转子固定设置;所述泵轴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使所述转子组件可围绕所述泵轴转动。所述转子组件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连通所述定子容纳腔与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侧即设置所述导流孔的相对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连通所述定子容纳腔与容纳腔。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至少二组以上的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外设有防水隔离层,防水隔离层包覆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及部分泵轴以隔离所述定子铁芯、定子绕组。所述泵轴的两端中至少其中一端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直接或间接地相对固定,使泵轴相对所述壳体无法转动及横向移动。所述泵轴的两端中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配合的部位包括一段非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与泵轴该非圆形结构配合的部位的截面的形状与所述泵轴该部位的截面形状相配合。这里截面形状“相配合”包括两者之间的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及间隙配合。所述非圆形结构为“D”结构或方形结构,所述非圆形结构设置在所述泵轴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的部位,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第二壳体一体或分体组装的隔离部,所述隔离部设置有与所述泵轴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隔离部的配合部包括两段:第一段的孔部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二段的孔部截面大致为“D”形结构或方形结构,在第一段的孔部还设置有向内凹的凹部用于放置环形密封圈;且所述泵轴在与配合部配合的部位也包括两段:第一段的泵轴的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二段的截面为“D”形结构或方形结构,第二段的截面与隔离部的配合部的第二段的截面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泵轴构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进口、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端盖,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端盖形成的第二容纳腔。本专利技术将泵轴的两端通过壳体相对限位固定,而转子组件围绕相对固定的泵轴转动,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均围绕同一泵轴设置,这样转子组件的动平衡更好,从而有利于改善电驱动泵的性能。【附图说明】下面为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的示范性实施例,附图只是进行了实施方式的示意,而不能视作对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图1是电驱动泵的一种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驱动泵的A-A剖视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电驱动泵的泵轴(带引出线)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电驱动泵的定子组件与部分泵轴的示意图;图5是另一种实施例的定子组件与部分泵轴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固定套的示意图;图7是第三种定子组件与泵轴的示意图;图8是第四种定子组件与泵轴的示意图;图9是电驱动泵的又一种结构局部剖视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电驱动泵的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泵轴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叶轮的示意图;图12是图10所示转子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3是另一转子组件中转子部件与叶轮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叶轮的示意图;图15是图13所示转子部件示意图;图16是图13所示缓冲套的示意图;图17是电驱动泵的另一种局部剖视的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9是图17所示泵轴在B-B部位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4所示,电驱动泵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转子组件4、定子组件5、泵轴6、电路板76以及端盖3。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通过螺钉77固定,电驱动泵内部形成一个容纳腔10,第一壳体1设置有一个进口13与一个出口14;第二壳体2与端盖3之间固定连接并形成第二容纳腔30,电路板76等部分电器件置于第二容纳腔30并通过引线连接外部电路,同时通过引出线53电连接到定子组件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以保证相对密封。电驱动泵的第一壳体1设置有限位部11,限位部11通过多个具体如3个或4-6个均匀分布的支撑肋12与第一壳体1的外壁部连接固定,限位部11包括一个沉孔结构的轴孔111,轴孔111可用于容置泵轴6一端的端部,轴孔111的底部就形成对泵轴6的轴向限位,其可以防止泵轴6向进口13方向活动;而轴孔111的周边壁部则对泵轴的这一端起到防止其横向移动的限位作用。限位部11位于第一壳体1的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驱动泵,包括壳体、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路板;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电驱动泵的进口、出口连通的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还设置有定子容纳腔,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定子容纳腔;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一泵轴,所述泵轴为一体结构;从结构上所述泵轴依次穿过所述转子组件的一部分、所述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的另一部分,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泵轴固定设置;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地围绕所述泵轴设置;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泵轴的限位部,所述泵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配合设置,泵轴该一端有部分位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配合部,所述泵轴穿过所述配合部配合设置,这样所述泵轴两端的径向方向无法横向移动;所述电驱动泵针对所述泵轴还设置有轴向限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泵,包括壳体、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路板;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电驱动泵的进口、出口连通的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还设置有定子容纳腔,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定子容纳腔;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一泵轴,所述泵轴为一体结构;从结构上所述泵轴依次穿过所述转子组件的一部分、所述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的另一部分,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泵轴固定设置;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地围绕所述泵轴设置;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泵轴的限位部,所述泵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配合设置,泵轴该一端有部分位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配合部,所述泵轴穿过所述配合部配合设置,这样所述泵轴两端的径向方向无法横向移动;所述电驱动泵针对所述泵轴还设置有轴向限位装置;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至少二组的定子绕组、定子罩、定子盖,所述定子罩、定子盖与所述泵轴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定子铁芯、定子绕组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引出线,所述泵轴的其中一端设有引出孔,所述泵轴设有与引出孔连通的侧部孔,侧部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引出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外部,所述引出线通过侧部孔、引出孔连接所述定子组件与电路板或外部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叶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转子盖;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转子一体设置,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转子盖一体设置,所述转子与叶轮一体或分体组合设置,所述转子盖与所述转子固定设置;所述泵轴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使所述转子组件可围绕所述泵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连通所述定子容纳腔与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侧即设置所述导流孔的相对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连通所述定子容纳腔与容纳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外设有防水隔离层,防水隔离层包覆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及部分泵轴以隔离所述定子铁芯、定子绕组。6.根据权利要求1、2、5任一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的两端中至少其中一端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直接或间接地相对固定,使泵轴相对所述壳体无法转动及横向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的两端中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配合的部位包括一段非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与泵轴该非圆形结构配合的部位的截面的形状与所述泵轴该部位的截面形状相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圆形结构为“D”结构或方形结构,所述非圆形结构设置在所述泵轴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的部位,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第二壳体一体或分体组装的隔离部,所述隔离部设置有与所述泵轴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隔离部的配合部包括两段:第一段的孔部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二段的孔部截面为“D”形结构或方形结构,在第一段的孔部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环形密封圈的向内凹的凹部;且所述泵轴在与配合部配合的部位也包括两段:第一段的泵轴的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二段的截面为“D”形结构或方形结构,第二段的截面与隔离部的配合部的第二段的截面形状相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的两端中至少其中一端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直接或间接地相对固定,使泵轴相对所述壳体无法转动及横向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的两端中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配合的部位包括一段非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与泵轴该非圆形结构配合的部位的截面的形状与所述泵轴该部位的截面形状相配合。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圆形结构为“D”结构或方形结构,所述非圆形结构设置在所述泵轴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的部位,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第二壳体一体或分体组装的隔离部,所述隔离部设置有与所述泵轴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隔离部的配合部包括两段:第一段的孔部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二段的孔部截面为“D”形结构或方形结构,在第一段的孔部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环形密封圈的向内凹的凹部;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初良宋红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