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长义专利>正文

三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60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三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该管属于临床医学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导管。该导管解决了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的成功率问题。该导管由于在目前使用的单孔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即聚乙烯医用塑料管上增加了两个侧孔,即二孔和三孔,其距离是:一孔至二孔之间为2厘米,一孔至三孔之间为3.5厘米。二孔和三孔的大小按流出的水量比例为一孔∶二孔∶三孔=1.5∶1∶1确定。该导管可供硬脊膜外腔麻醉,静脉切开,脑腔引流使用,效果良好。(*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属于临床医学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导管。目前使用的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均为单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即聚乙烯医用塑料管(4)。穿刺成功后向硬脊膜外腔置入一导管,通过导管向硬脊膜外腔内注局麻药,由于分次注药,减少了用药量,便于控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显效慢,药液扩散不均或受导管影响发生阻滞不全,因而失败率在2%~11.84%之间,大面积手术使用这种导管要做二点穿刺置管,才能满足手术要求。(参阅一九八四年中华麻醉学杂志四卷三版第145页和一九八二年中华麻醉学杂志二卷二版第163页)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三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这种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解决了上述缺点,提高了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效果,使失败率下降到0.1%。手术时只作一点穿刺置管即可满足要求。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如附图)在原有的单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即聚乙烯医用塑料管(4)上增加了两个侧孔,为二孔(2)和三孔(3)。聚乙烯医用塑料管(4)的首端为一孔,在距离一孔(1)的2厘米处用直径为0.03厘米的钻头钻一侧孔为二孔(2),然后在二孔(2)的对侧,距离一孔(1)的3.5厘米处用同样方法钻一侧孔为三孔(3),然后用20毫升注射器向该导管的末端(5)注水。每次注水5毫升,分别用量杯收集一孔(1)和二孔(2)、三孔(3)流出的水量,其二孔(2)和三孔(3)的大小按流出的水量比例为一孔二孔三孔=1.511确定。本技术与现有的单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相比,具有阻滞完善时间出现早,阻滞范围广,减少病人痛苦,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下面结合附图描述一个实施例将一根长为58厘米,直径φ0.1厘米,内径0.05厘米的聚乙烯医用塑料管(4)。在距离导管首端一孔(1)2厘米处,用直径为0.03厘米的钻头钻一侧孔为二孔(2),然后在二孔的对侧,距离一孔(1)3.5厘米处,用直径为0.03厘米的钻头钻一侧孔为三孔(3),然后用20毫升注射器向该导管末端(5)注5毫升水,并分别用量杯收集一孔(1)、二孔(2)、三孔(3)流出的水量,其二孔(2)和三孔(3)的大小按流出的水量比例为一孔二孔三孔=1.511确定。如果流出的水量不满足1.511时,将侧孔用钻头扩一点,再用20毫升注射器向该导管末端(5)注5毫升水,并分别用量杯量出各孔流出的水量,直到流出水量之比为一孔二孔三孔=1.511为止。三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可供硬脊膜外腔麻醉,静脉切开,脑腔引流使用。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将该导管置入硬脊膜外腔4厘米处,通过该导管向硬脊膜外腔内注入局麻药,从而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聚乙烯医用塑料管(4)构成的新型三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导管在聚乙烯医用塑料管(4)上增加了两个侧孔。为二孔(2)和三孔(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聚乙烯医用塑料管(4)构成的新型三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导管在聚乙烯医用塑料管(4)上增加了两个侧孔,为二孔(2)和三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孔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导管,其特征在于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长义
申请(专利权)人:闫长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