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浆套筒及预制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8861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2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灌浆套筒及预制件,所述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上设有灌浆口和排气口,所述套筒本体两端开口,所述套筒本体内腔中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壁设有钢瓣,所述钢瓣的厚度由套筒本体两端向中部逐渐变大。本发明专利技术钢瓣的设置增大了套筒本体整体刚度,满足刚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套筒本体壁厚,节省材料,并在外径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壁厚,增加了灌浆料,使得灌浆更加密实。此外,灌入的浆体在套筒本体内形成与套筒内空及钢瓣相匹配的锁固结构,大幅度提高了钢筋的锚固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钢筋精确的轴向控制和径向定位,保证钢筋与灌浆套筒之间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浆套筒及预制件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连接多采用搭接连接、焊接连接或挤压套筒等机械连接方法,钢筋连接的施工较为复杂,而且必须在浇注混凝土前完成钢筋的连接,无法实现预制件之间钢筋的连接,因而无法进行装配化施工。现有技术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件之间的钢筋连接需要使用套筒灌浆连接,将两根被连接钢筋插入金属套筒内并向套筒和钢筋之间的空隙内灌注高性能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硬化后,三者之间互相嵌固从而实现钢筋的连接。如专利CN105133795A公开了一种变径式半灌浆套筒,采用无缝钢管作为主体管,主体管内壁为凹凸面,主体管上端与圆锥管的大直径端相接,圆锥管的小直径端与圆柱管一端相接。上述套筒增加了一个锥形管而起到变径的作用,使得该灌浆套筒易于连接钢筋,并使其变形,使其经过挤压与连接钢筋紧密接触。但上述灌浆套筒中锥形管的设置使得该部分的内径突然变小,由于钢筋具有一定的刚度,很难使得待连接的钢筋在同一直线上,甚至无法将钢筋伸入到套筒的最里面,在受力上存在缺陷。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实现钢筋的轴向控制和径向定位,保证钢筋与灌浆套筒之间的定位精度,受力合理,成本节约,同时可有效提高灌浆密实度的灌浆套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钢筋的轴向控制和径向定位,保证钢筋与灌浆套筒之间的定位精度,受力合理,成本节约,同时可有效提高灌浆密实度的灌浆套筒,以及应用有该灌浆套筒的预制件。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上设有灌浆口和排气口,所述套筒本体两端开口,所述套筒本体内腔中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壁设有钢瓣,所述钢瓣的厚度由套筒本体两端向中部逐渐变大。灌浆套筒应用时,在预制件的制作过程中,将灌浆套筒预埋于预制件中,预埋钢筋穿过套筒本体的一端与固定件相连,套筒本体的另一端朝预制件外连通,在进行钢筋对接时,钢筋伸入至套筒本体内腔,由于钢瓣由端部向中部逐渐变厚,套筒本体内的内空部分逐渐变小,钢筋进入内腔后,钢筋的端头在钢瓣内壁的约束下向固定件移动,直至钢筋的端部与固定件相连,如此,在钢筋的对接过程中,套筒本体能够对钢筋实现精确的轴向控制,实现径向定位,保证钢筋与灌浆套筒之间的定位精度,优选情况下,即设有多个钢瓣,钢瓣的大小和厚度一致,且对称设置时,可使得对接钢筋在同一直线上,合理受力;同时可使钢筋位于内腔的中心部,这样在灌浆后钢筋四周的灌浆料的厚度保持一致,提高灌浆密实度,增加灌浆料对钢筋的握裹力。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所述钢瓣的厚度在靠近固定件处不能太大,至少要能够保证钢筋能够与固定件相连。钢瓣的设置增大了套筒本体整体刚度,在满足刚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套筒本体壁厚,节省材料。同时在外径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壁厚,增加了灌浆料,使得灌浆更加密实,钢筋与套筒本体整体的粘结性能更强。应当理解,所述钢瓣可以是与套筒本体整体浇筑成型,也可是切割加工成型,也可以是施工过程中安装在套筒本体内腔内,与套筒本体活动连接。当然,钢瓣设置位置不与灌浆口和排气孔所设部位重叠。进一步,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壁上设有两瓣以上的钢瓣。瓣瓣数的设置主要根据套筒的大小而定,钢瓣可采用两瓣、三瓣等瓣数,使得套筒本体的调节空间更大。进一步,所述钢瓣之间沿套筒本体的内腔周向的距离小于待连接钢筋的直径。如此设置,避免施工钢筋对接时钢筋插入钢瓣之间的接缝中,实现不了对接,加大施工难度。进一步,所述钢瓣上开设过浆孔或导浆槽。过浆孔或导浆槽的设置一方面保证灌浆料向中部流动时有足够的流动空间,充实整个灌浆套筒,同时可将钢瓣之间的间隙中的灌浆料连接成整体,增加套筒本体与灌浆料之间的结合力,灌浆料的整体性更强,进而有效增加灌浆料对钢筋的握裹力。进一步,所述过浆孔或导浆槽沿套筒的周向设置。如此,通过过浆孔或导浆槽将钢瓣之间的间隙连通。进一步,所述钢瓣由套筒本体的两端向内延伸,所述套筒本体中部形成环形内腔,所述固定件设置在环形内腔中。应当理解,此处所表达的含义是钢瓣由套筒本体的两端向内延伸,但并未延伸至中部设置固定件处,故套筒本体在中部形成环形内腔。如此设置,可使得套筒本体在中部的内腔空间明显增大,以保证灌浆料向中部流动时有足够的流动空间,保证灌浆料注满整个内腔,提高灌浆密实度,同时这部分灌浆料的厚度增大,增加灌浆料对钢筋的握裹力,形成一段加强区。进一步,所述钢瓣的内壁固定件两侧设有拐点,所述钢瓣的厚度由套筒本体两端向拐点处逐渐变大,由拐点处向固定件逐渐变小。如此设置,有利于引导灌浆料向中部流动,同时保证足够的流动空间,提高灌浆密实度,同时这部分灌浆料的增多,增加灌浆料对钢筋的握裹力,形成一段加强区。进一步,所述套筒本体端部内腔的底部设有环形凸起。灌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灌浆料先向开口外端溢流,在套筒本体端部内腔的底部设置环形凸起,这样对灌浆料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得灌浆料能够先顺利的向套筒本体内部流动,可提高灌浆密实度。进一步,所述钢瓣呈螺旋状。如此设置,可增大钢瓣与灌浆料之间的咬合力,同时一定程度上引导灌浆料向套筒本体内流动,有效提高灌浆密实度。进一步,所述钢瓣上设有凹槽或凸起。钢瓣的上设置一定深度的凹槽或凸起,可增加钢瓣与灌浆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大其与灌浆料之间的咬合力,使得钢筋与套筒本体之间传力更加均匀。应当理解,所述凹槽或凸起可以设置在钢瓣的侧壁和/或内壁上,所述凹槽或凸起可以是横向、竖向或环形设置。如果开设凹槽,可以是设置在钢瓣侧壁的中部或侧壁靠近套筒本体壁的一端,尤其是将凹槽开设在钢瓣侧壁靠近套筒本体壁的一端,可增大灌浆料的灌浆空间,并同时增加钢瓣、套筒内壁与灌浆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所述钢瓣内壁由端部向内呈波纹状延伸。一方面,由于套筒本体的内空部分向连接件逐渐变小,不利于灌浆料向中部流动,钢瓣采用波纹状的内壁可保证灌浆料有足够的流动空间以及导流灌浆料的作用,可有效提高灌浆密实度,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加钢瓣内壁的凹凸性,进而增加灌浆料与钢瓣之间的咬合力,提高钢筋的锚固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此条件下,钢瓣由两端向中部逐渐变厚是指在整体趋势上逐渐变厚,并不完全适用于钢瓣局部的厚度变化,反映的是钢瓣厚度整体变化趋势。进一步,所述固定件为螺纹连接口或固定螺栓。如此,可以保证套筒两侧钢筋的连接和固定。进一步,所述套筒本体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上设有灌浆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两端开口,所述套筒本体内腔中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壁设有钢瓣,所述钢瓣的厚度由套筒本体两端向中部逐渐变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上设有灌浆口和排气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两端开口,所述套筒本体内腔中部设有固定件,所
述套筒本体的内壁设有钢瓣,所述钢瓣的厚度由套筒本体两端向中部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壁上
设有两瓣以上的钢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瓣之间沿套筒本
体的内腔周向的距离小于待连接钢筋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瓣上开设过浆孔
或导浆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浆孔或导浆槽沿
套筒的周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瓣由
套筒本体的两端向内延伸,所述套筒本体中部形成环形内腔,所述固定件设置
在环形内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瓣的
内壁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大有陈定球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