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炉外增硅方法以及铁水炉外增硅生产铸造生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79075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1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包括向炉外流动铁水中加入增硅剂的步骤;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助熔件的步骤,所述增硅剂助熔件通过阻挡所述增硅剂的流动速度以加速增硅剂熔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铁水炉外增硅生产铸造生铁的方法,包括向炉外流动铁水中加入增硅剂的步骤;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助熔件的步骤,所述增硅剂助熔件通过阻挡所述增硅剂的流动速度以加速增硅剂熔化;将加入所述增硅剂后的所述流动铁水引入铁水包浇铸为铸造生铁的步骤。通过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助熔件实现增硅剂增硅效率提高方式简单,效果优良,易于推广应用,能够提高现有增硅剂的增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以及铁水炉外增硅生产铸造生铁的方法,属于铁水增硅


技术介绍

高炉冶炼生产的生铁分为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高炉冶炼炼钢生铁可获得较高的利用系数和较低的能源消耗;对于高炉冶炼铸造生铁来说,最初普遍采用小高炉冶炼,小高炉比大高炉容易冶炼,但是小高炉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自2005年国家颁布《国家钢铁产业政策》以来,高铁行业开始逐步淘汰小高炉,向着450m3或1000m3以上的高炉发展,然而,高炉炉内冶炼铸造生铁的利用系数低,能源消耗严重。
为了克服现有高炉冶炼铸造生铁存在的上述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鞍山、本溪、酒泉、鄂城以及新余等地的钢铁厂先后从实验到工业生产上应用投入法铁水增硅技术生产铸造生铁。目前,铁水增硅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第一、在高炉避渣器后的铁沟上投入硅铁块增硅,硅铁块浮在铁水流上面,硅铁在铁水的冲击力作用下,随着铁水漂移,在此过程中,硅铁块不断熔化,实现增硅效果,然而,鉴于铁水流动速度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很多情况下在铁水流入下一道工序之前,硅铁块不能完全熔化,增硅效率较低,硅铁块增硅生产铸造生铁技术的增硅效率只有80%左右;第二、铁水罐中喷硅铁粉增硅,将硅铁粉在喷粉罐内用载气流态化并通过插入铁水罐的喷枪喷入铁水底层中,虽然,将硅铁粉通入铁水底层,理论上便于硅铁粉的充分熔化,但是,该种方法增硅率的提高建立在严格控制硅铁粉上浮时间与熔化溶解时间的基础之上,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采用较为简单的控制手段实现增硅效率的提高是现有技术中铁水炉外增硅技术以及铁水炉外增硅生产铸造生铁技术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铁水炉外增硅方法无法用简单的控制手段实现较高的增硅效率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便利的控制手段提高增硅效率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铁水炉外增硅方法无法用简单的控制手段实现较高的增硅效率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便利的控制手段提高增硅效率的铁水炉外增硅生产铸造生铁的方法。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炉外流动铁水中加入增硅剂的步骤;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助熔件的步骤,所述增硅剂助熔件通过阻挡所述增硅剂的流动速度以增进增硅剂熔化。
所述增硅剂助熔件横跨设置在所述流动铁水沟上,沿着铁水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增硅剂的前方。
所述增硅剂助熔件的下表面位于所述流动铁水的液面以下。
所述增硅剂助熔件包括若干个沿着铁水流动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流动铁水沟上的高铝耐火砖。
相邻所述高铝耐火砖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m。
所述增硅剂从所述增硅剂助熔件上加入。
所述增硅剂为硅含量≥50%的硅铁。
所述增硅剂的粒径为5-50mm。
所述增硅剂的粒径为5-10mm。
加入所述增硅剂之前,所述流动铁水的硅含量为0.40-0.60%,硫含量<0.050%。
所述增硅剂加入量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A*E-A*B)/(D*F/100-E),其中,A代表流动铁水量(单位千克),B代表流动铁水硅含量(单位100%),C代表增硅剂加入量(单位千克),D代表硅铁品位(单位100%));E代表目标硅含量(单位100%),F代表增硅效率(单位100%)。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铁水炉外增硅生产铸造生铁的方法,包括向炉外流动铁水中加入增硅剂的步骤;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助熔件的步骤,所述增硅剂助熔件通过阻挡所述增硅剂的流动速度以增进增硅剂熔化;将加入所述增硅剂后的所述流动铁水引入铁水包浇铸为铸造生铁的步骤。
所述增硅剂助熔件横跨设置在所述流动铁水沟上,沿着铁水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增硅剂的前方。
所述增硅剂助熔件的下表面位于所述流动铁水的液面以下。
所述增硅剂助熔件包括若干个沿着铁水流动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流动铁水沟上的高铝耐火砖。
相邻所述高铝耐火砖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m。
所述增硅剂从所述增硅剂助熔件上加入。
所述增硅剂为硅含量≥50%的硅铁。
所述增硅剂的粒径为5-50mm。
所述增硅剂的粒径为5-10mm。
加入所述增硅剂之前,所述流动铁水的硅含量为0.40-0.60%,硫含量<0.050%。
所述增硅剂加入量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A*E-A*B)/(D*F/100-E),其中,A代表流动铁水量(单位千克),B代表流动铁水硅含量(单位100%),C代表增硅剂加入量(单位千克),D代表硅铁品位(单位100%);E代表目标硅含量(单位100%),F代表增硅效率(单位100%)。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以及铁水炉外增硅生产铸造生铁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通过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助熔件,阻挡增硅剂过快从流动铁水沟流过,延长了增硅剂与流动铁水沟内流动铁水的接触时间,从而使得增硅剂在流动铁水沟内得到较为充分的熔化,并与铁水混合均匀;熔化了的增硅剂不易粘附在流动铁水沟的侧壁上,使得增硅剂的增硅效率高。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助熔件来提高增硅剂的增硅效果虽实现方式简单,但效果优良,易于推广应用,能够提高现有增硅剂的增硅效率,使得增硅效率超过85%。
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将增硅剂助熔件横跨设置在上述流动铁水沟上,且沿铁水流动方向设在增硅剂的前方,这样在将增硅剂推送投入到流动铁水沟内后,增硅剂由于密度较小,会浮在上述流动铁水表面上并随铁水流动,在增硅剂助熔件的阻挡作用下,未熔化的增硅剂会被阻挡在增硅剂助熔件的一侧,而不会迅速流过流动铁水沟,从而使得增硅剂与流动铁水有更多的接触时间,使得增硅剂在流动铁水沟内就被完全熔化,减少烧损和粘附在流动铁水沟侧壁上的粘附量,有利于提高增硅效率。
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设置增硅剂助熔件的下表面位于流动铁水的液面以下,从而阻挡漂浮在铁水表面上未熔化的增硅剂过快流过流动铁水沟,使得增硅剂在流动铁水沟内熔化更为完全。
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设置上述增硅助熔件包括若干个沿铁水流动方向均匀分布在流动铁水沟上的高铝耐火砖,高铝耐火砖耐高温且不会被铁水熔化,不引入其他金属杂质污染铁水,有利于保持铁水的纯净,且在高铝耐火砖的上表面上还可以放置增硅剂,在铁水流过流动铁水沟时,使用金属工具将增硅剂推入流动铁水沟内,加入增硅剂十分方便,简单快捷;而且即便有些增硅剂偶然发潮,放置在高铝耐火砖上后也会被迅速烘干,避免发潮的增硅剂加入到铁水后引起发泡等不良现象,能够减少事故发生几率。设置相邻两个高铝耐火砖的距离不大于5m,可使得从第一块高铝耐火砖底部穿过的未熔化增硅剂能够被第二块高铝耐火砖阻挡,最大限度将增硅剂完全熔化。
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增硅剂为硅含量≥50%的硅铁,增硅效果好,成本低。
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所述增硅剂加入量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A*E-A*B)/(D*F/100-E),其中,A代表流动铁水量(单位千克),B代表流动铁水硅含量(单位100%),C代表增硅剂加入量(单位千克),D代表硅铁品位(单位100%);E代表目标硅含量(单位100%),F代表增硅效率(单位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炉外流动铁水中加入增硅剂的步骤;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助熔件的步骤,所述增硅剂助熔件通过阻挡所述增硅剂的流动速度以增进增硅剂熔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炉外流动铁水中加入增硅剂的步骤;
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助熔件的步骤,所述增硅剂助熔件通过阻挡所述增硅剂的流动速度以增进增硅剂熔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硅剂助熔件横跨设置在所述流动铁水沟上,沿着铁水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增硅剂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硅剂助熔件的下表面位于所述流动铁水的液面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硅剂助熔件包括若干个沿着铁水流动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流动铁水沟上的高铝耐火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高铝耐火砖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增硅剂从所述增硅剂助熔件上加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硅剂为硅含量≥50%的硅铁。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硅剂的粒径为5-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所述增硅剂之前,所述流动铁水的硅含量为0.40-0.60%,硫含量<0.05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铁水炉外增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硅剂的加入量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A*E-A*B)/(D*F/100-E),其中,A代表流动铁水量(单位千克),B代表流动铁水硅含量(单位100%),C代表增硅剂加入量(单位千克),D代表硅铁品位(单位100%);E代表目标硅含量(单位100%),F代表增硅效率(单位100%)。
11.一种铁水炉外增硅生产铸造生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炉外流动铁水中加入增硅剂的步骤;
在流动铁水沟上设置增硅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苏信特钢有限公司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