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06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9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器芯子、正极母排、负极母排、中极母排、与正极母排相连的第一连接片、与负极母排相连的第二连接片,与中极母排相连的第三连接片、与正极母排相连的第一电极端子、与负极母排相连的第二电极端子和与中极母排相连的第三电极端子,电容器芯子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正极通过正极母排和第一连接片彼此并联,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负极通过负极母排和第二连接片彼此并联,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负极和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正极通过分别位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二端面的中极母排和第三连接片彼此串联。其中,中极母排是通过壳体的底部分别连接两组电容器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具体地涉及一种薄膜电容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三电平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诸如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薄膜电容器具有低损耗、耐高压、温度特性及频率特性好的特性。文献CN1714415B公开了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该金属化膜电容器的两个母线与电容器芯子相连且彼此相对地设在电容器芯子的两侧。文献CN202384178U公开了一种带有内部叠层母排的电容器结构,该电容器结构的第一和第二母排成L形,底部彼此叠置在一起,两个母排的侧壁彼此相对且设有焊接部,焊接部与电容器芯子焊接。上述电容器中,由于母排彼此相对地设在电容器芯子两侧,因此存在母排布置不便、母排与电容器芯子连接不便、制造效率低的问题,存在改进的需求。另外,相关技术中的金属化膜电容器通常只能单独设置,电容量小,或者多个金属化膜电容器连接结构复杂,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该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器芯子、正极母排、负极母排、中极母排、与正极母排相连的第一连接片、与负极母排相连的第二连接片,与中极母排相连的第三连接片、与正极母排相连的第一电极端子、与负极母排相连的第二电极端子和与中极母排相连的第三电极端子,所述壳体的下端敞开,所述电容器芯子、正极母排、负极母排、中极母排、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设在所述壳体内且通过灌封绝缘体密封,所述电容器芯子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彼此相对,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正极通过位于该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上的所述正极母排和第一连接片彼此并联,所述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负极通过位于该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上的所述负极母排和第二连接片彼此并联,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正极通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二端面的所述中极母排和第三连接片彼此串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通过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分别将电容器芯子连接成并列设置的两组,并且中极母排通过第三连接片可以将两组电容器芯子串联在一起,不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以方便地将多组电容器芯子串联在一起,而且可以提高电容器的整体电容量,适用于三电平结构,使用范围广泛。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的爆炸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的装配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的中极母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薄膜电容器100;壳体10;正极母排20;第一电极端子21;第一连接片22;第一连接端子221;负极母排30;第二电极端子31;第二连接片32;第二连接端子321;中极母排40;第三电极端子41;第三连接片42;第三连接端子421;绝缘片50;电容器芯子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100。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100包括壳体10、电容器芯子60、正极母排20、负极母排30、中极母排40、与正极母排20相连的第一连接片22、与负极母排30相连的第二连接片32,与中极母排40相连的第三连接片42、与正极母排20相连的第一电极端子21、与负极母排30相连的第二电极端子31和与中极母排40相连的第三电极端子41。具体而言,电容器芯子60、正极母排20、负极母排30、中极母排40、第一连接片22、第二连接片32和第三连接片42设在壳体10内且通过灌封绝缘体密封。电容器芯子60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电容器芯子60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组电容器芯子60的第一端面彼此相对,第一组电容器芯子60的正极通过位于该组电容器芯子60的第一端面上的正极母排20和第一连接片22彼此并联,第二组电容器芯子60的负极通过位于该组电容器芯子60的第一端面上的负极母排30和第二连接片32彼此并联,第一组电容器芯子60的负极和第二组电容器芯子60的正极通过分别位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电容器芯子60的第二端面的中极母排40和第三连接片42彼此串联。换言之,如图1所示,壳体10的上端敞开,壳体10内限定有腔室,电容器芯子60、正极母排20、负极母排30、中极母排40、第一连接片22、第二连接片32和第三连接片42均设在腔室内且通过灌封绝缘体密封。电容器芯子60包括沿前后方向隔开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电容器芯子60的后端面与第二组电容器芯子60的前端面彼此相对。正极母排20设在第一组电容器芯子60的后端面上,正极母排20上设有多个彼此并联的第一连接片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容器芯子、正极母排、负极母排、中极母排、与正极母排相连的第一连接片、与负极母排相连的第二连接片,与中极母排相连的第三连接片、与正极母排相连的第一电极端子、与负极母排相连的第二电极端子和与中极母排相连的第三电极端子,所述壳体的下端敞开,所述电容器芯子、正极母排、负极母排、中极母排、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设在所述壳体内且通过灌封绝缘体密封,所述电容器芯子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彼此相对,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与正极母排和第一连接片电连接,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二端面与中极母排和第三连接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与负极母排和第二连接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二端面与中极母排和第三连接片电连接;所述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中的电容器芯子相互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组电容器芯子中的电容器芯子相互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与第二组电容器芯子串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电平用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容器芯子、正极母排、负极
母排、中极母排、与正极母排相连的第一连接片、与负极母排相连的第二连接片,与中极
母排相连的第三连接片、与正极母排相连的第一电极端子、与负极母排相连的第二电极端
子和与中极母排相连的第三电极端子,
所述壳体的下端敞开,所述电容器芯子、正极母排、负极母排、中极母排、第一连接
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设在所述壳体内且通过灌封绝缘体密封,
所述电容器芯子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
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彼此相对,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与正极母排和第一
连接片电连接,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二端面与中极母排和第三连接片电连接;所述
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第一端面与负极母排和第二连接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组电容器芯子的
第二端面与中极母排和第三连接片电连接;所述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中的电容器芯子相互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组电容器芯子中的电
容器芯子相互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组电容器芯子与第二组电容器芯子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玮刘斯源郭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