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及其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5050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5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及其发动机,包括油泵和设置于油泵的油泵壳体的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上设有机油滤网,油泵壳体还设置有用于在油泵吸油方向支撑机油滤网的挡筋;通过设置在油泵壳体上的挡筋对机油滤网进行阻挡,可防止机油滤网因机油吸力过大而向发动机油泵的进油孔处贴近,有效避免杂质在进油孔处累积而堵塞机油进入油道现象的发生,充分保证润滑,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及其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曲轴箱盖是发动机缸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发动机的机油泵通常设置在曲轴箱盖内部,油泵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作用为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现有的大排量发动机均采用发动机油泵进行压力润滑,为减少润滑机油内的杂质,降低机械磨损,在发动机油泵的进油口处附近都设计有机油滤网,润滑油经过机油滤网过滤掉杂质后进入润滑油道。但是由于发动机油泵的泵油作用,进油口处的吸附压力很大,机油滤网很容易吸附到进油口上,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被过滤掉的杂质很容易会在机油滤网和进油口处长时间的累积,导致堵塞,使得润滑机油无法进入润滑油道,进而影响润滑,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异常磨损或曲轴抱死。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进行改进,可防止机油滤网因机油吸力过大而向发动机油泵的进油孔处贴近,有效避免杂质在进油孔处累积而堵塞机油进入油道现象的发生,充分保证润滑,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及其发动机,可防止机油滤网因机油吸力过大而向发动机油泵的进油孔处贴近,有效避免杂质在进油孔处累积而堵塞机油进入油道现象的发生,充分保证润滑,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包括油泵和设置于油泵的油泵壳体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上设有机油滤网,所述油泵壳体还设置有用于在油泵吸油方向支撑机油滤网的挡筋;其中,进油通道用于在油泵的吸力作用下润滑油进油,机油滤网设置在油泵的进油通道上用于对润滑油过滤,通过挡筋的设置对机油滤网在吸油方向上进行阻挡,当油泵转子做功吸油压力过大时,可防止机油滤网因吸力的作用向用于油泵进油的进油孔靠近,进而防止机油滤网贴合于进油孔的进油端面上而造成过滤杂质对进油孔堵塞,其中,吸油方向是指油泵产生吸力进油的方向。进一步,进油通道包括用于油泵吸油的进油孔,机油滤网靠近进油孔的进油端设置,挡筋设置于机油滤网与进油孔的进油端之间;进油孔为一孔道设置,与油泵的油腔连通,用于油泵吸油时润滑油进入油泵的油腔内,将挡筋设置在机油滤网与进油孔的进油端之间,结构简单,具有合理的位置设置,可降低结构的复杂性,且容易实现对机油滤网的阻挡,并不妨碍油泵吸油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挡筋与进油孔的进油端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结构强度高,且挡筋可形成一定的导流作用,方便润滑油进入进油孔。进一步,挡筋在进油孔的进油端两侧各设置一个;结构强度高,挡筋设置两个并对称设置,具有较好的阻挡效果,并提高导流性。进一步,两所述挡筋之间的过流尺寸与所述进油孔的进油端孔径之间的比为1.1-1.5;其中,两挡筋之间的过流尺寸是指两挡筋之间在进油孔径向上的距离,在此范围内可使得挡筋之间形成良好的导流通道,以保证吸油顺畅进行;并且挡筋的高度与机油滤网的高度之间的比为0.8-1.2,形成较佳的导流通道,可充分保证吸油进油的顺利进行,并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并减小吸油阻力,吸油效果好。进一步,油泵壳体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机油滤网的弧形滤网安装槽,挡筋与滤网安装槽内沿连接;机油滤网安装在滤网安装槽内,具有较好的安装定位效果,而且同样可起到抵抗机油吸力的作用,并使得油泵与机油滤网的配合效果更佳,减少了发动机的零部件数量,同时降低装配工艺的复杂度,降低生产和装配成本;弧形滤网安装槽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油泵壳体的多余空间,而且在安装机油滤网后能促使机油滤网产生弹性形变,使机油滤网的放置、安装更加稳固;挡筋与滤网安装槽内沿连接使得挡筋与滤网安装槽形成一体结构,增加局部结构的紧凑性,滤网安装槽内沿是指滤网安装槽靠近进油孔的进油端一侧的端沿,在机油滤网安装到机油滤网槽内后,挡筋即会对机油滤网形成支撑。进一步,油泵壳体还设置有油泵转子安装座和位于油泵转子安装座与进油孔的进油端之间的支撑肋板,支撑肋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与滤网安装槽的两侧分别对应相对接的竖直条形槽;支撑肋板提供支撑力,条形槽与水平方向对应侧的滤网安装槽垂直对接,便于机油滤网的安装,便于油泵盖板对滤网安装槽的盖合。进一步,与支撑肋板一体成型形成用于安装油泵盖板的安装凸台;便于油泵盖板与支撑肋板形成连接;安装凸台为两个并分列于进油孔径向两侧设置;盖板与支撑肋板的连接力分布均匀,进一步增强连接稳固度。进一步,油泵壳体与发动机的曲轴箱盖为一整体;油泵壳体为与发动机的曲轴箱盖为一整体的结构,油泵壳体集成在曲轴箱上,曲轴箱兼做油泵壳体,如图所示,油泵壳体与曲轴箱盖为一整体,油泵壳体位于曲轴孔下方,结构简单紧凑,节约空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的发动机,发动机应用有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及其发动机,通过设置在油泵壳体上的挡筋对机油滤网进行阻挡,可防止机油滤网因机油吸力过大而向发动机油泵的进油孔处贴近,有效避免杂质在进油孔处累积而堵塞机油进入油道现象的发生,充分保证润滑,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并且,由于挡筋对机油滤网的阻挡,使得过滤后的机油杂质被阻挡在机油滤网外侧,机油滤网与油泵壳体的进油孔之间形成不会造成堵塞的过流空间,保证吸油顺畅,同时,由于机油滤网与进油孔之间不堵塞,当油泵产生吸力时会正常吸油,由于吸力的作用会对机油滤网外侧存在的过滤杂质进行冲洗,从而形成自清洗功效,保证吸油顺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机油滤网安装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机油滤网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机油滤网安装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机油滤网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A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包括油泵和设置于油泵的油泵壳体1上的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上设有机油滤网2,油泵壳体1还设置有用于在油泵吸油方向支撑机油滤网2的挡筋(图中为挡筋4和挡筋6);其中,油泵的进油通道用于在油泵的吸力作用下润滑油进油,机油滤网2设置在油泵的进油通道上用于对润滑油过滤,通过挡筋(图中为挡筋4和挡筋6)的设置对机油滤网2在吸油方向上进行阻挡,当油泵转子做功吸油压力过大时,可防止机油滤网2因吸力的作用向用于油泵进油的进油孔靠近,进而防止机油滤网2贴合于进油孔的进油端面上而造成过滤杂质对进油孔堵塞,其中,吸油方向是指油泵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和设置于油泵的油泵壳体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上设有机油滤网,所述油泵壳体还设置有用于在油泵吸油方向支撑机油滤网的挡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和设置于油泵的油泵壳
体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上设有机油滤网,所述油泵壳体还设置有用于在油
泵吸油方向支撑机油滤网的挡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
包括用于油泵吸油的进油孔,所述机油滤网靠近所述进油孔的进油端设置,所述
挡筋设置于所述机油滤网与所述进油孔的进油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与进
油孔的进油端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在进
油孔的进油端两侧各设置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挡筋之
间的过流尺寸与所述进油孔的进油端孔径之间的比为1.1-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玲玲罗代伦曾宏张成龙李云兵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