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4764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4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和超滤膜芯体,超滤膜芯体装配在承压外壳内,所述承压外壳包括膜管、设在膜管一端的第一端盖、设在膜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将膜管和端盖链接在一起的紧固件以及将紧固件扣紧的卡箍,膜管一端设有浓水出口,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一原水入口和曝气装置,第二端盖上设有第二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所述超滤膜芯体由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中空纤维超滤膜丝以及灌胶层组成,所述超滤膜芯体一端通过手性导气管与曝气装置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进水管能够布水均匀,且曝气装置可以使得膜丝充分抖动,从而降低膜污染的速度,降低清洗频率,延长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滤膜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存在着水污染、空气污染、土质恶化以及全球变暖等许多环境问题。为了改善当前严峻的形式,相关部门以及有关技术人员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环境的改造,其中,对污水、废液等资源的净化回收采取的措施一般是过滤器过滤净化,而超滤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净水处理方法。所谓的超滤膜净水处理通常是采用超滤膜组件对污水进行过滤,分离污水和净水水中的杂质得到符合要求的净水。传统的整体式超滤膜组件一般是一端进水,且只有一根布水管,通常在使用运行过程中,由于超滤膜组件中采用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属于微孔过滤,在运行时容易受水中杂质污染,从而堵塞微孔,导致产水通量下降,从而增加了运行的能耗。另外,由于布水不均匀,中空超滤膜丝很容易受到污染,造成膜丝渗透通量下降,甚至造成膜组件无法继续使用,且清洗难度也大,阻碍了其在实际发展使用中的广泛应用。由于布水不均匀,导致污染不均匀,从而缩短了超滤膜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品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端进水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和超滤膜芯体,超滤膜芯体装配在承压外壳内,所述承压外壳包括膜管、设在膜管一端的第一端盖、设在膜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以及将膜管和端盖链接在一起的紧固件以及将紧固件扣紧的卡箍,膜管一端设有浓水出口,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一原水入口和曝气装置,第二端盖上设有第二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所述超滤膜芯体由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中空纤维超滤膜丝以及灌胶层组成,所述超滤膜芯体一端通过手性导气管与曝气装置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入口与第二原水入口通过直接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入口与第一原水入口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长度与膜管的长度大致相当,所述第二进水管均匀环绕在第一进水管外侧,第二进水管与第一进水管的中心距离为6-8cm。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均开有若干个圆孔,即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作为布水管,开孔位置均匀,以错流布水的方式进行开孔,从而实现均匀布水;圆孔的直径为3-7mm,各根布水管上的开孔的总面积是其横截面积的1.5-3倍,,以实现最高效的布水速率。在承压外壳内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丝以及膜管两端内侧为灌胶层,所述灌胶层分为硬质胶层和软质胶层,且软质胶层所用软质胶的比例是所述硬质胶层所用硬质胶比例的2-3倍,以实现靠近灌胶部位的膜丝部分不易断裂。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的开孔位置分别从靠近第一原水入口以及靠近第二原水入口灌胶的一侧开始开孔,且第一排的孔靠近软质胶层,布水管上开孔位置从靠近灌胶层的一侧开始,从而实现反冲洗时能够有效的洗去大分子污染物,及时排出。所述第二进水管至少为2根,优选为6根,均匀环绕在第一进水管外侧。所述超滤膜组中的浓水出口设在膜壳上,同时为方便曝气,浓水出口设在靠近净水出口的一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超滤膜组活动装配在所述承压外壳内,其两端端盖与膜管是通过紧固件和卡箍扣紧,即膜组件为可拆式链接,在更换超滤膜组时,简单容易,更换的费用降低,超滤膜组污染严重时可在超滤膜组件外清洗,能彻底的将膜丝表面污染物和堵塞物清洗干净。另外,采取以上方案后,在超滤膜组件进行水净化时,进水管能够布水均匀,且曝气装置可以使得膜丝充分抖动,从而降低膜污染的速度,降低清洗频率,延长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传统的超滤膜组件在使用2个月后,初始通量由70-80L/m2·h下降到40-50L/m2·h,而在使用上述超滤膜组件后通量在相同的时间下降到50-60L/m2·h。另外,在相同的工况下,传统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约为4年,而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的使用时间约为5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膜管,2-第二进水管,3、3’-软质胶层,4、4’-硬质胶层,5-第一原水入口,6-曝气装置,7、7’-卡箍,8-浓水出口,9-第二原水入口,10-净水出口,11-紧固件,12-中空纤维超滤膜丝,13-第一进水管,14-直接,15-手性导气管,16、16’-端盖。图2为从第二原水入口一侧看到的超滤膜组的截面图(膜丝通过灌胶层)。图3为从第一原水入口一侧看到的超滤膜组的截面图(膜丝不通过灌胶层)。图4为手性导气管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做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以及超滤膜芯体,超滤膜芯体装配在承压外壳内,所述承压外壳包括膜管1、设在膜管一端的第一端盖16、设在膜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16’以及将膜管和端盖链接在一起的紧固件11,膜管1一端设有浓水出口8,第一端盖16上设有第一原水入口5和曝气装置6,第二端盖16’上设有第二原水入口9和净水出口10,所述超滤膜芯体由第一进水管13、第二进水管2、中空纤维超滤膜丝12以及灌胶层组成,所述超滤膜芯体一端通过手性导气管15与曝气装置6相连。第一进水管13入口与第二原水入口9通过直接14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2的入口与第一原水入口5相互垂直。第一进水管13和第二进水管2的长度与膜管的长度大致相当,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13为1根Φ50UPVC进水管,第二进水管2为Φ20UPVC进水管,共6根,6根Φ20UPVC进水管的进水孔作为一端入水口,1根Φ50UPVC管的进水孔作为另一端入水口,7根UPVC管作为进水管(布水管),其中,一端进水口连接在6根Φ20UPVC布水管上,另一端进水口设在Φ50UPVC布水管上。7根布水管上开若干个孔,每根管上开孔数的总面积是其横截面积的1.5倍到3倍,以实现最高效的布水速率。7根布水管上均匀开孔,且所述超滤膜组7根布水管上的以错流的方式进行开孔,从而实现均匀布水。6根第二进水管2均匀环绕在第一进水管13外侧,第二进水管2与第一进水管13的中心距离为6-8cm。第一进水管13和第二进水管2共计7根UPVC布水管上开若干个直径为3-7mm的圆孔,开孔位置均匀,且6根Φ20UPVC布水管上的开孔总数与Φ50UPVC中心布水管开孔总数大致相当。在承压外壳内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丝12以及膜管1两端内侧均为灌胶层,所述灌胶层分为硬质胶层和软质胶层,端盖16内侧为硬质胶层4和软质胶层3,端盖16’内侧为硬质胶层4’和软质胶层3’,且软质胶层所用软质胶的比例是所述硬质胶层所用硬质胶比例的2-3倍,以实现靠近灌胶部位的膜丝部分不易断裂。所述第一进水管13从靠近第一原水入口5处开始开孔,且第一排的孔靠近软质胶层3;第二进水管2从靠近第二原水入口9的一侧开始开孔,第一排的孔靠近软质胶层3’,布水管上开孔位置从靠近灌胶层的一侧开始,从而实现反冲洗时能够有效的洗去大分子污染物,及时排出。本专利技术在超滤膜组件进行水净化时,进水管能够布水均匀,从而降低膜污染的速度,降低清洗频率,延长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传统的超滤膜组件在使用2个月后,初始通量由70-80L/m2·h下降到40-50L/m2·h,而在使用上述超滤膜组件后通量在相同的时间下降到50-60L/m2·h。另外,在相同的工况下,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和超滤膜芯体,超滤膜芯体装配在承压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外壳包括膜管(1)、设在膜管一端的第一端盖(16)、设在膜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16’)、将膜管和端盖链接在一起的紧固件(11)以及将紧固件(11)扣紧的卡箍(7,7’),膜管(1)一端设有浓水出口(8),第一端盖(16)上设有第一原水入口(5)和曝气装置(6),第二端盖(16’)上设有第二原水入口(9)和净水出口(10),所述超滤膜芯体由第一进水管(13)、第二进水管(2)、中空纤维超滤膜丝(12)以及灌胶层组成,所述超滤膜芯体一端通过手性导气管(15)与曝气装置(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端进水的超滤膜组件,包括承压外壳和超滤膜芯体,超滤膜芯体装配在承压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外壳包括膜管(1)、设在膜管一端的第一端盖(16)、设在膜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16’)、将膜管和端盖连接在一起的紧固件(11)以及将紧固件(11)扣紧的卡箍(7,7’),膜管(1)一端设有浓水出口(8),第一端盖(16)上设有第一原水入口(5)和曝气装置(6),第二端盖(16’)上设有第二原水入口(9)和净水出口(10),所述超滤膜芯体由第一进水管(13)、第二进水管(2)、中空纤维超滤膜丝(12)以及灌胶层组成,所述超滤膜芯体一端通过手性导气管(15)与曝气装置(6)相连;所述第一进水管(13)的入口与第二原水入口(9)通过直接(14)相连,所述第二进水管(2)的入口与第一原水入口(5)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进水管(2)均匀环绕在第一进水管(13)外侧,第二进水管(2)与第一进水管(13)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亮李玉坤汪跃陈琳谭相君赵苇航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