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钢等温轧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4014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钢等温轧制工艺,包括如下工序:采用GCr15轴承钢,采用1150-1200℃的加热温度,经多道次轧制,终轧温度不低于1000℃,轧后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完全再结晶奥氏体组织,二次碳化物尚没有开始析出;轧后采用一次冷却和二次冷却的工艺;一次冷却快冷到棒材表面温度450-500℃,最高返红温度为550-600℃;二次冷却在600℃进行等温相度,控制相变速度,等温后加热到球化退火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130℃/h的冷却速度冷却到650℃,然后空冷,也可以再等温转变后空冷,再加热进行球化退火。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对操作者经验要求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钢等温轧制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轴承钢等温轧制工艺在工艺步骤和设备参数等方面的调整还存在一定的经验性和技术性,对于新入手的操作者来说,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巧,生产出质量较好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快捷、容易上手的轴承钢等温轧制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钢等温轧制工艺,包括如下工序:采用GCr15轴承钢,采用1150-1200℃的加热温度,经多道次轧制,终轧温度不低于1000℃,轧后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完全再结晶奥氏体组织,二次碳化物尚没有开始析出;轧后采用一次冷却和二次冷却的工艺;一次冷却快冷到棒材表面温度450-500℃,最高返红温度为550-600℃;二次冷却在600℃进行等温相度,控制相变速度,等温后加热到球化退火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130℃/h的冷却速度冷却到650℃,然后空冷,也可以再等温转变后空冷,再加热进行球化退火。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对操作者经验要求低,而且产品质量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轴承钢等温轧制工艺,包括如下工序:采用GCr15轴承钢,采用1150-1200℃的加热温度,经多道次轧制,终轧温度不低于1000℃,轧后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完全再结晶奥氏体组织,二次碳化物尚没有开始析出;轧后采用一次冷却和二次冷却的工艺;一次冷却快冷到棒材表面温度450-500℃,最高返红温度为550-600℃;二次冷却在600℃进行等温相度,控制相变速度,等温后加热到球化退火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130℃/h的冷却速度冷却到650℃,然后空冷,也可以再等温转变后空冷,再加热进行球化退火;研究表明,铬轴承钢快冷开始温度780-840℃、快冷5-25℃/s、快冷终温500-600℃是获得所需组织和性能的最佳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钢等温轧制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工序:采用GCr15轴承钢,采用1150‑1200℃的加热温度,经多道次轧制,终轧温度不低于1000℃,轧后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完全再结晶奥氏体组织,二次碳化物尚没有开始析出;轧后采用一次冷却和二次冷却的工艺;一次冷却快冷到棒材表面温度450‑500℃,最高返红温度为550‑600℃;二次冷却在600℃进行等温相度,控制相变速度,等温后加热到球化退火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130℃/h的冷却速度冷却到650℃,然后空冷,也可以再等温转变后空冷,再加热进行球化退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钢等温轧制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工序:
采用GCr15轴承钢,采用1150-1200℃的加热温度,经多道次轧制,终轧温度不低于1000℃,轧后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完全再结晶奥氏体组织,二次碳化物尚没有开始析出;
轧后采用一次冷却和二次冷却的工艺;一次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霸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