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宇岳专利>正文

一种抛弃式安全针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362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抛弃式安全针筒装置,其由针头、衔接部、针筒及活塞构成,该衔接部是塞置于针筒内管的前端位并形成药液的前停止端,而针头是套置在衔接部前端面管体上,活塞在针筒内往复推拉,其中该衔接部的后端面上一体式设有枢转片,该枢转片是由其边缘连接片与衔接部本体连接成一体,使该连接片形成枢轴,而枢转片中央处设有适当口径的圆形穿孔;又活塞头端面上设有凸柱以对应该穿孔,且凸柱顶端设有一具钩部的圆锥状头端;在注射完成后,可继续推挤活塞以迫使其圆锥状头端压入枢转片的穿孔内并倒钩住,使活塞在反向拉回时,可由该枢转片而单边拉动衔接部向后移动,使衔接部及针头可内缩至针筒部内部并同时产生偏斜,以达到安全功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弃式安全针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注射完成后可简便操作针头内缩至针筒部内部并同时产生偏斜的抛弃式安全针筒装置。
技术介绍
注射用针筒装置是大量使用的医疗器具,其主要包括针头、针筒及活塞等构件,而为顾及卫生及安全性,一般都是用后即弃,而针对抛弃式功能已有多种结构设计,如在抛弃前将针管内缩至针筒内,以避免针管凸露在外而发生刺人并传染病源外,也有将针头内缩至针筒内后并再通过活塞推挤而在针筒内压毁针管的设计。又一般注射用针筒装置可分为外装式或内装式针头,该外装式针头是由针筒头端外部套设针头,使注射时可随需要而简便更换不同粗细的针头;而内装式针头是由针筒尾端开口(即活塞插入端)置入针头再推抵针筒头端固定以使针管凸露向外,使用时则无法或难以更换针头。然而,习知抛弃式针筒在结构设计上均较繁杂,不利于量产化,也影响针头回缩或针管压毁等后段破坏性操作的简便性,而且所配合使用的针头常限用于外装式或内装式中一种,无法互用,相对增加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抛弃式安全针筒装置,其在注射完成后可简便操作针头内缩至针筒部内部并同时产生偏斜,以达到安全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抛弃式安全针筒装置是由针头、衔接部、针筒及活塞构成,其中所述的衔接部是塞置在针筒的内管前端以形成药液停止端,而其前端面上凸设一管体供套置针头,而其后端面上一体式设有一适当厚度的枢转片,使该枢转片与衔接部本体之间通过边缘一连接片连接,使该连接片形成枢轴作用,使枢转片可贴覆在衔接部本体后端面上或枢转掀离;又所述的枢转片中央设有一圆形穿孔,而活塞头端面上对应该穿孔设有一凸柱,该凸柱顶端设有一具钩部的圆锥状头端;则在注射完成后,可继续推挤活塞以迫使其圆锥状头端压入枢转片穿孔内并倒钩住,再反向拉回活塞,以拉动枢转片先枢转掀离并再单边拉动衔接部及针头后移,使衔接部及针头因单边拉力而在内缩过程中同时产生偏斜,而达成安全功效。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抛弃式安全针筒装置中,其是利用一衔接部塞置在针筒的内管前端并固定住,而该衔接部前端面上是凸设一管体供套置一针头,使该衔接部适用于外装式或内装式针头,以增进安全针筒装置使用的方便性及使用范围。为使本技术更加明确详实,下面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附图,将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内装式针头的实施例立体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图1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图3中活塞抵在衔接部上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衔接部的枢转片未掀离的立体放大图;图6是图5的衔接部的剖视图;图7是图5中枢转片掀离的立体放大图;图8是图7衔接部的剖视图;图9是衔接部的连接片另一实施例立体放大图;图10是图9衔接部的剖视图;图11是图3实施例进行抽取药液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进行注射药液的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中活塞与枢转片连结的剖视图;图14是本技术中衔接部回缩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中针管压毁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活塞柄折断的剖视图;图17是本技术另一具外装式针头的实施例立体图;图18是图16实施例中针头分离的剖视图;图19是图16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20是图18中衔接部回缩的剖视图;图21是图19中针管压毁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针筒装置1、2;封塞环圈3;药液4;针头10;针管11;针座12;衔接部20;管状承座21;环状凹槽22;后端面23;枢转片24;连接片25;穿孔26;针筒30、30a;前端位31;后端口32;前端口33、34;活塞40;环状凹槽41;前端面42;凸柱43;钩部44;圆锥状头端45;活塞柄46;断裂处47。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2、3、4,本技术安全针筒装置1是由一针头10、一衔接部20、一针筒30及一活塞40构成,其中,该衔接部20是塞置在针筒30内管的前端位31并固定住,以形成药液的前停止端;而针头10是一般常用针头,包括针管11及针座12,其是先套置在衔接部20前端面的管状承座21上,再由针筒30的后端口32置入,使衔接部20定位在针筒30内管的前端位31时该针管12可凸露在针筒30的前端口33之外,形成一般所称的内装式针头,亦即组装后或使用时通常不再更换针头;而活塞40是可在针筒30内往复推拉,其前端处外缘面上一般设有环状凹槽41供套置一封塞环圈3,供可形成药液的后停止端;使用时,可由向后拉回活塞40而使将药罐内药液4导入针筒30内如图11所示,再由向前推送活塞40以迫使针筒30内药液4通过衔接部20及针头10而形成注射状态如图12所示。参考图5、6、7、8,衔接部20是一具有内流道的一体式成型体,其前端面形成一管径较小的管状承座21供针头10的针座12套置其上,而其外环缘面上形成一或以上的环状凹槽22供各套置一封塞环圈3,以配合针筒30内管径而塞置在针筒30内前端位31并密封住,而其后端面23上设有一适当厚度的枢转片24,该枢转片24是利用其边缘处一连接片25而与衔接部20后端面23连接,并使该连接片25形成枢转片24的枢轴,使枢转片24可贴覆在衔接部20的后端面23上如图5、6所示,或以连接片25为枢轴而枢转掀离后端面23如图7、8图所示;又当枢转片24贴覆在衔接部20的后端面23上时,以使枢转片24与后端面23的外表面形成齐平状态为最佳如图5、6所示;另,该连接片25可设计成具有弹性作用,如使连接片25的截面呈V型结构以增加其支撑弹性如图9、10所示,使枢转片24可弹性贴覆在衔接部20的后端面23上,除非受外力掀离否则不会自动脱离。又枢转片24中央设有一适当口径的圆形穿孔26而贯通至衔接部20的内流道空间。参考图3、4,活塞40的前端面42上设有一对应于穿孔26的凸柱43,该凸柱43具适当高度,其顶端设有一具钩部44的圆锥状头端45;而该圆锥状头端45的尺寸是配合穿孔26设定,当活塞40被平稳施力向前推送致其圆锥状头端45抵靠在枢转片24的穿孔26上而完成注射程序时,该圆锥状头端45的大部分锥面可穿入穿孔26内,但其钩部44尚未越过穿孔26如图4所示;然后,再对安全针筒装置1进行抛弃前处理,即续施力推挤活塞40以迫使其圆锥状头端45继续向前压迫以使其钩部44越过穿孔26而进入穿孔26内面而倒钩住如图13所示;然后再反向拉回活塞40,此时枢转片24可先枢转离开后端面23而形成偏斜状态如图7、8、14所示,并再通过连接片25而继续拉动衔接部20及针头10向后移动而回缩至针筒30内部如图14所示,而达到针管11不外露的安全功效。又此时可拉回活塞40并藉活塞柄46上预设的断裂处47而折断活塞柄46,以避免活塞40被向前推送而复露出针头10如图16所示。而由于该枢转片24与衔接部20后端面23之间的连接片25是位于一靠近边缘处,使连接片25对衔接部20所产生的拉力方向亦由一边缘朝向中心轴处,可对衔接部20形成一力矩(torque),使衔接部20在回缩动程中同时产生偏斜现象,使套设在衔接部20前端的针头10随之偏斜内缩在针筒部内如图14所示,此时可先不折断活塞柄46而向前推挤活塞40,使偏斜的针管11尖端可抵触在针筒30一内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弃式安全针筒装置,其包括针头、衔接部、针筒及活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针头,包括针管及针座,其针座是套置在衔接部前端面一管状承座上;    所述的衔接部,是塞置在针筒内管的前端位并固定住,其是一具有内流道的一体式成型体,其前端面形成一管径较小的管状承座供套置针头,而其外环缘面上形成一或以上的环状凹槽供各套置一封塞环圈,而其后端面上设有一适当厚度的枢转片,该枢转片是利用其边缘处一连接片而与衔接部后端面连接,该连接片并形成枢转片的枢轴,使枢转片可贴覆在衔接部的后端面或以连接片为枢轴而枢转掀离后端面;又枢转片中央设有一适当口径的圆形穿孔以贯通至衔接部的内流道空间;    所述的活塞,是在针筒内往复推拉,其前端处外缘面设有环状凹槽供套置封塞环圈,其前端面上设有一对应于枢转片中央穿孔的凸柱,该凸柱具适当高度,其顶端设有具有钩部的圆锥状头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宇岳杨坤荣
申请(专利权)人:林宇岳杨坤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