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宇岳专利>正文

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362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其是在一输液套上预设一活动套管,该活动套管可在输液套未使用前先简易夹设于输液套近针头的输送管上,使在输液套使用后,可简易操作该活动套管由针头的底端(针座)往前端(针管)方向移动,以使活动套管的前端可向前延伸而完全遮盖住针管,并使活动套管的尾端卡固在针头的针座处而不再前后移动,使活动套管的使用或操作兼具简便性及安全性,并使针管完全内缩至活动套管内部并定位住,而达到针头的安全使用功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尤指一种在输液套使用后可简便安全地操作一活动套管,以使输液套的针管内缩并固定在该活动套管内部而不虞外露的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参考图1所示,点滴注射使用的输液套1是用以将药剂袋2中的药剂以较长时间持续注入人体中,则为一大量使用且量产化的医疗器具;而一习用输液套1一般包括一输送管10、一流量显示筒11、一流量调节控制器12及一由针座13、针管14组成的针头,而使用前,该针头一般是通过一细套管15套在针管14上以保护针管14并避免刺到人;而为顾及卫生及安全性,一般输液套1是用后即弃,然而,习用输液套1上并未设任何可供及时操作的安全装置,致使用后其裸露的针管14因未做安全处理,而常发生被针管14刺到的意外,造成感染的危险及恐慌;又虽然可通过原用套管15套回针管14上以隔离针管14,而该原用套管15是一细套管,不易由针管14尖端套入,且对一般人而言,直接由针管14尖端套入的操作也有相当困难度,并且有被针管14刺到的可能;因此,就目前广泛使用的习用输液套1而言,从未设置任何可供简便操作的安全装置,并以解决针管14外露的安全问题,此已造成使用者相当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其是利用一活动套管预先配置在一输液套上,使在输液套使用后丢弃前,可简易操作该活动套管由针头的底端(针座)往前端(针管)方向移动,使其前端向前延伸而完全遮盖住针管,并使其尾端可卡固在针头的针座处而不再前后移动,使活动套管的使用或操作兼具简便性及安全性,以使针管完全内缩至活动套管内部并固定住,达到安全针头的使用功效。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其是在一输液套上配置一活动套管,而该活动套管结构简单,且又可配合输液套用后即弃,符合量产化的需求。本技术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其是在一输液套上配置一活动套管,并使该活动套管可暂时夹该于输液套近针头处的输送管上,但不影向输液套的正常使用,供操作时方便取用,且操作容易,符合方便性的需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其包括一输液套及一活动套管,其中所述的输液套,包括一输送管、一流量显示筒、一流量调节控制器、一由针座、针管组成的针头;所述的活动套管,是一套管体,套设在输液套的输送管上,使在输液套使用后,可操作该活动套管由针头的针座(底端)往针管(前端)方向移动,以使活动套管的前端可向前延伸而遮盖住针管,且使活动套管的尾端可卡固在针座处而不再前后移动,以使针管内缩至活动套管内部并固定住。为使本技术更加明确详实,下面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附图,将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输液套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前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活动套管局部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活动套管使用前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活动套管使用后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输液套使用后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活动套管使用前侧剖图;图8是图7活动套管操作中示意图;图9是图7活动套管操作完成后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双管式活动套管另一实施例分解图;图11是图10活动套管使用前侧剖图;图12是图11活动套管操作中示意图;图13是图11活动套管操作完成后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单管式活动套管实施例分解图;图15是图14活动套管使用前侧剖图;图16是图15活动套管操作完成后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输液套1;输送管10;流量显示筒11;流量调节控制器12;针座13;针管14;细套管15;药剂袋2;活动套管3;内套管31;尾端311;锁固结构312;环状凸缘313;外套管32;锁固结构321;头端322;套环33;弹性夹体331;活动套管4;尾端41头端42;环状凸缘43;套环44;弹性夹体44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是在一输液套1上预设一活动套管3,其中,该输液套1可为一般输液套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一输送管10、一流量显示筒11、一流量调节控制器12及一由针座13、针管14组成的针头,而该针头在未使用前可由一细套管15套在针管14上;而活动套管3是一套管体或锥形套管体,与输液套1成套配置;而在输液套1未使用前,活动套管3是可简易夹设于输液套1近针头(针座13)的输送管10上;而在输液套1使用后,操作者可简易操作该活动套管3由针头的底端(针座13)往前端(针管14)方向移动,以使活动套管3前端可向前延伸而完全遮盖住针管14,且其尾端可卡固在针座13处而不再前后移动,使活动套管3的使用或操作兼具简便性及安全性,并使针管14完全内缩至活动套管3内部并定位住,达到针头的安全使用功效;又活动套管3可为双管式或单管式结构。参考图2~9及图10~13,活动套管3是一双管式结构,套设在输液套的输送管10上,其包括内、外二锥状套管31、32,其中,外套管32是由内套管31的尾端311套入而可在内套管31外缘面滑动;而内套管31的尾端311具较小的内管径以可挡卡在针座13上,使针座13不会由尾端311脱出;而内套管31的头端外缘面上设具一锁固结构312,如图3、7、8、9所示外螺纹型态或如图10~13所示凸扣环型态;而外套管32的尾端内缘面设具一与内套管31锁固结构312对应配合的锁固结构321,如图3、7、8、9所示的内螺纹型态或如图10~13所示的凹扣槽型态;当外套管32向前移动后,可使其尾端的锁固结构321与内套管31头端的锁固结构312相互锁合固定,使外套管32的头端322可向前延伸而结合成一较长的套管体;又内套管31的内管径近尾端311处设具一环状凸缘313,且该环状凸缘313的前端面呈斜坡状,供针座13可由前方越过该环状凸缘313而倒钩住,令针座13卡置在环状凸缘313及尾端311的缩口之间而无法前后移动。另,内套管31的尾端311外缘可固设一套环33,该套环33并附设一弹性夹体331,如一半圆形弹性夹扣以与输送管10外管径配合,使弹性夹体331可简易操作而夹扣在输送管10上或拆离,使活动套管3可暂时夹设在输送管10上一位置处或变换位置。当输液套1未使用前,活动套管3可由套环33的弹性夹体331而简易夹置于输液套1的输送管10上近针座13处如图2、7或图11所示,但不影向输液套1的正常使用;当输液套1使用后(丢弃前),即可简易解开弹性夹体331使活动套管3形成活动自由状态,再操作该活动套管3由针座13(底端)往针管14方向(尖端)推移,则在推移动程中针座13可自动卡置在内套管31的环状凸缘313及尾端311缩口之间而无法前后移动如图8或图12所示,而此时,外套管32可向前移动而使其尾端锁固结构321与内套管31头端的锁固结构312相互锁合固定,使外套管32的头端322向前延伸并形成一适当长度的套管体,以完全遮盖住针管14如图9或图13图所示;而由于操作时内、外套管31、32是由针座13(底端)向针管14方向(尖端)移动,且在固定后又无法再前后移动,使针管14完全内缩并固定在活动套管3内部而不虞凸露,故活动套管3的操作兼具简便性及安全性,并达到安全针头的使用功效如图6所示。再参考图14、15、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套针头安全装置,其包括一输液套及一活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套,其包括一输送管、一流量显示筒、一流量调节控制器、一由针座、针管组成的针头;所述的活动套管,是一套管体,套设在输液套的输送管上,在输液套使用后,其活动套管由针头的针座即底端,往针管即前端方向移动,活动套管的前端可向前延伸而遮盖住针管,且活动套管的尾端卡固在针座处而不再前后移动,以使针管内缩至活动套管内部并固定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宇岳杨坤荣
申请(专利权)人:林宇岳杨坤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