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明正专利>正文

抛弃式针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840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抛弃式针筒。为提供一种能隐藏针体、结构简单、操作动作方便的将介质输出/出体内器械部件,提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它包括外套管、针筒本体、推杆及针头组;外套管具有围绕轴线并界定出管腔具有反向穿出、穿入端的围绕壁;针筒本体具有围绕轴线并界定出具有入口端的大孔道及出口端的小孔道的管壁;推杆系可滑动穿置于针筒本体的大孔道内并作有限推送行程;针头组包括部分固定于针筒本体小孔道内以由出口端穿出针筒本体的中空的针体;针筒本体系滑动穿置定位/部分抽离外套管的管腔以形成使用/抛弃位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将介质输出/出体内器械部件,特别是一种抛弃式针筒
技术介绍
一般注射用的针筒或注射器,在完成注射目之后,无法避免其尖锐的针体有裸露在外的情形,所以,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有刺伤医护人员的情形,造成伤痛甚或是爱滋病、II型肝炎、III型肝炎……等致命传染疾病感染的危险,从而在使用安全上有严重的缺失。为此,公开了各种可将针体收纳在针筒本体内的安全针筒,以免除医护人员日常使用注射针筒的伤害与恐惧。各种将针体收纳在针筒本体内的安全针筒皆系借由隐藏针体的设计方式避免刺伤人员。惟,习知的安全针筒虽然可以达到收纳针体的目的,其却于实际制造使用时,仍存有以下缺失而亟待解决1、习知的安全针筒注射完毕后,必须先后经推压推杆以使推杆与针体固结、然后拉推杆以使推杆将针体抽拉至针筒内及折断推杆以避免突出针筒的推杆不慎被触压,而使针体再次穿出针体等动作。不但在动作上较为繁复,且在设计上,要考虑推杆与针体是否具有足够的固结力,否则无法将卡固在针筒出口端的针体抽离,惟此固结推杆与针体及抽拉针体脱离针筒的动作,显然会因为前述卡固关系形成一种阻力,从而在操作上较费时费力。2、且为了达到可收拉针体的目的,习知的各种安全针筒普遍采用了多个组件连接针体与推杆。惟,这种多组件的组合方式,除了会增加组装上的困扰外,且会增加材料、制造、检测成本,并增加产品的不良率,更会因为繁琐的组装程序,使组件被污染的机会大幅增加。3、由于习知的安全筒连接的组件相当多,因此,实际临床使用时,药剂或血液在各组件间死腔内的残留量也会增加,也因而产生更多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隐藏针体、结构简单、操作动作方便的抛弃式针筒。本专利技术包括外套管、针筒本体、推杆及针头组;外套管具有围绕轴线并界定出管腔具有反向穿出、穿入端的围绕壁;针筒本体具有围绕轴线并界定出具有入口端的大孔道及出口端的小孔道的管壁;推杆系可滑动穿置于针筒本体的大孔道内并作有限推送行程;针头组包括部分固定于针筒本体小孔道内以由出口端穿出针筒本体的中空的针体;针筒本体系滑动穿置定位/部分抽离外套管的管腔以形成使用/抛弃位置。其中外套管围绕壁具有数邻近中间位置且沿内壁面分布的凸肋;针筒本体管壁设有数邻近出口端且沿外表面呈环状分布的凹陷卡沟、数邻近中间位置且沿外表面径向凹陷的卡合部及数分别由卡合部沿外表面呈螺旋状延伸的导引槽;藉由外套内壁面凸肋与针筒本体管壁外周卡合部/凹陷卡沟卡合以构成针筒本体滑动穿置定位/部分抽离外套管的管腔而形成的使用/抛弃位置。针筒本体管壁外表面的导引槽系由卡合部沿外表面呈螺旋状延伸至与卡沟衔接。外套管围绕壁具有数显露出部分针筒本体的镂空视窗。针筒本体管壁设有数相对于小孔道且沿外表面突出以与外套管围绕壁内壁面抵触限位的肋片。外套管围绕壁邻近穿出、穿入端形成小、大管径段,并设有数沿外壁面相对于小管径段延伸且径向突出的肋条;针头组针体外包覆有套合于外套管小管径段并与肋条卡合的中空针套。外套管小管径段与穿出端间形成套组导管件的套接段;导管件具有与外套管套接段套合且中空的套接座及与套接座相互衔接且与针头组针体套组/脱离的软管。由于本专利技术包括外套管、针筒本体、推杆及针头组;外套管具有围绕轴线并界定出管腔具有反向穿出、穿入端的围绕壁;针筒本体具有围绕轴线并界定出具有入口端的大孔道及出口端的小孔道的管壁;推杆系可滑动穿置于针筒本体的大孔道内并作有限推送行程;针头组包括部分固定于针筒本体小孔道内以由出口端穿出针筒本体的中空的针体;针筒本体系滑动穿置定位/部分抽离外套管的管腔以形成使用/抛弃位置。在正常使用的状态下,外套管与针筒本体穿置定位,使针筒本体与外套管的管腔完全套合而位于使用位置。借此,进行注射用途时,与一般针筒或注射器的操作方式相同,只需推压推杆沿针筒本体的大孔道滑移,就可使推杆在推移过程中注射药剂;当推杆推移至大孔道终点并完成注射后,使针筒本体旋退出部分外套管的管腔而位于抛弃位置,使针体随针筒本体抽离部分管腔而隐藏在外套管的管腔内。借此,使丢弃的针筒能以外套管的围绕壁隔离针体,免除医护人员使用传统针筒后因收拾针头组而与针体接触,导致受伤、感染的危险;不仅能隐藏针体,而且结构简单、操作动作方便,从而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使用状态)。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针体隐藏的抛弃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外套管一侧设有视窗)。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外套管一侧设有视窗、针体隐藏的抛弃状态)。图7、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外套管两侧设有视窗)。图8、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剖图(设有导管件)。图9、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设有导管件、针体隐藏的抛弃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外套管1、针筒本体2、推杆3及针头组4。外套管1具有围绕轴线1X并界定出管腔11的围绕壁12。围绕壁12具有反向的穿入端121、穿出端122、邻近穿入端121的大管径段123、邻近穿出端122的小管径段124、数沿外壁面125相对于小管径段124延伸且径向突出的肋条126、数沿内壁面127相对于大管径段123中间位置分布的凸肋128。针筒本体2系滑动穿置定位/部分抽离外套管1的管腔11以形成使用/抛弃位置,其具有围绕轴线1X并界定出大孔道21及小孔道22的管壁23。管壁23外径是与管腔11吻合,其具有反向且邻近小孔道22的出口端231及邻近大孔道21的入口端232、数邻近出口端231且沿外表面233呈环状分布的凹陷卡沟234、数邻近中间位置且沿外表面233径向凹陷的卡合部235、数分别由卡合部235沿外表面233呈螺旋状延伸的导引槽236及数相对于小孔道22且沿外表面233突出的肋片238。推杆3系可滑动穿置于针筒本体2的大孔道21内并作有限推送行程。针头组4包括中空的针体41及中空的针套42。针体41系部分固定于针筒本体2小孔道22内,并使针体41由出口端231穿出针筒本体2。针套42系与外套管1小管径段124套合并与肋条126卡合,以包覆隔离针体41。如图2、图3所示,在正常使用的状态下,外套管1系以凸肋128与针筒本体2的卡合部235卡合定位,使针筒本体2与外套管1的管腔11完全套合,并以肋片238与内壁面127抵触限位,而位于使用位置。借此,进行注射用途时,与一般针筒或注射器的操作方式相同,只需将针套42取下,并推压推杆3沿针筒本体2的大孔道21滑移,就可使推杆3在推移过程中注射药剂。如图2、图3、图4所示,当推杆3推移至大孔道21终点并完成注射后,只要稍加旋动针筒本体2,使外套管1在针筒本体2旋动的过程中,以凸肋128沿针筒本体2的导引槽236脱离卡合部235,即可借助导引槽236螺旋状的导引功能,并反向牵引针筒本体2,使针筒本体2被旋退出部分管腔11,此时,使用者只需继续抽拉针筒本体2至外套管1的凸肋128与针筒本体2的卡沟234卡合定位时,针筒本体2恰好位于抛弃位置,使针体41随针筒本体2抽离部分管腔11而隐藏在外套管1的管腔11内。借此,使丢弃的针筒能以外套管1的围绕壁12隔离针体41,免除医护人员使用传统针筒后因收拾针头组4而与针体41接触,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弃式针筒,它包括外套管、针筒本体、推杆及针头组;外套管具有围绕轴线并界定出管腔具有反向穿出、穿入端的围绕壁;针筒本体具有围绕轴线并界定出具有入口端的大孔道及出口端的小孔道的管壁;推杆系可滑动穿置于针筒本体的大孔道内并作有限推送行程;针头组包括部分固定于针筒本体小孔道内以由出口端穿出针筒本体的中空的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本体系滑动穿置定位/部分抽离外套管的管腔以形成使用/抛弃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正许沛扬
申请(专利权)人:许明正许沛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