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卓英专利>正文

普通式安全针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3682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47
一种普通式安全针筒,包含一管体、一推杆,及一针头座。管体沿一轴线方向延伸,并包括一第一管体部、一由第一管体部一端延伸的第二管体部,及一可挠折地歧生于第一管体部内侧且环绕轴线的第一反折环,第一反折环反折迭后由第一管体部朝第二管体部缩束延伸,并具有一设置于第一管体部的第一环基部,及一可活动且相反于第一环基部的第一挠性部。所述推杆包括一杆部,及一设置于杆部一端的塞部。针头座可脱离地设置于第二管体部内。其中,所述推杆可相对于针头座于一待注射位置、一极限位置,及一抛弃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ー种针筒,特别是指ー种普通式安全针筒
技术介绍
參阅图9、图10,申请人先前所申请且获准的中国台湾第M360049号「抛弃式安全针筒结构改良」专利案,包含一筒体10、一可移动地设置于筒体10内的针头座11、一可移动地插设筒体10内并具有ー塞头121的推杆12,筒体10内设置有二分别具有一卡合槽102的定位座101,针头座11具有一接合段111、ー弹性勾片112,及二分别与所述等卡合槽102相配合且具有一卡合块114的凸柱113。在组装上,是将针头座11置入筒体10内,并且利用所述等凸柱113的所述等卡合块114崁入于所述等卡合槽102,以达到定位的效果。然而,此种习知技术,在组装上需要精准地让所述等卡合块114崁入于所述等卡合槽102内,才能达到定位效果,所以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花较多时间,因此仍有改善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针头座11、推杆12,及筒体10皆是利用塑胶射出成型制造而成,在射出针头座11的所述等凸柱113,需利用较为复杂的模具,相对上,成本也有进ー步降低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低制造成本的普通式安全针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ー种普通式安全针筒,它包含有: 一管体,沿ー轴线方向延伸,并包括一第一管体部、一由第一管体部一端延伸的第ニ管体部,及一可挠折地歧生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内侧且环绕轴线的第一反折环,所述第一反折环反折迭后由所述第一管体部朝所述第二管体部缩束延伸,并包括一可活动的第一挠性部;一推杆,包括一沿所述轴线且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管体的杆部,及ー设置于所述杆部一端的塞部 '及ー针头座,可脱离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塞部能卡掣于所述针头座内,并将所述第一挠性部撑开,使所述第一挠性部能够脱离于所述针头座。所述推杆可相对于所述针头座于ー待注射位置、ー极限位置,及ー抛弃位置之间移动,于待所述注射位置时,所述推杆的塞部位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内且与所述针头座相间隔,所述第一挠性部将所述针头座推抵固定于所述第二管体部内,于所述极限位置时,所述塞部卡掣于所述针头座内,并将所述第一挠性部撑开,使所述第一挠性部脱离所述针头座,于所述抛弃位置时,所述推杆远离所述第二管体部,所述针头座脱离所述第一反折环的抵制并且脱离于所述第二管体部。所述第二管体部的管体内徑小于所述第一管体部的管体内径,所述管体还包括一介于所述第一管体部与所述第二管体部之间并供所述第一挠性部容置的收纳空间,于所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挠性部被所述塞部推入所述收纳空间中。所述管体还包括ー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部内侧的定位环,所述针头座包括一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部内并顶抵所述定位环的本体、ー设置于所述本体底部且穿设于所述定位环的套接管、一由所述本体顶缘往所述套接管缩束延伸的第二反折环,及ー环设于所述本体的防漏圏。所述第一反折环还具有ー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内侧的第一环基部,所述第一挠性部反向于所述第一环基部,所述第二反折环具有ー设置于所述本体且环绕所述轴线的第ニ环基部,及一环绕所述轴线且反向于所述第二环基部的第二挠性部。所述推杆还具有一环设于塞部的活塞片,所述推杆的塞部具有ー环形凸缘,及一介于所述活塞片与所述环形凸缘之间的扩张环,于所述极限位置时,所述活塞片一端顶抵于所述第一环基部,所述环形凸缘穿设于所述本体内并与所述第二挠性部相互卡合,所述扩张环撑开所述第一挠性部。所述第一挠性部形成多个相间隔的方形缺ロ。所述第一挠性部一端外形呈平整状。所述第一挠性部形成多个锯齿形缺ロ。所述第一管体部的管体内径等于所述第二管体部的管体内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透过第一反折环与第二管体部,可有效地定位针头座,使得在组装上极具便利性,另ー方面,由于针头座的外形较习知简易,所以也能大幅地降低制造上的成本。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普通式安全针筒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说明一推杆于一待注射位置的状态;图2为ー组合剖视图,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推杆于ー极限射位置的状态;图3为ー组合剖视图,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推杆于ー抛弃位置的状态;图4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筒体的一第一反折环与ー针头座的第二反折环于塑胶射出后而未被挠折的状况;图5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解剖视图,说明第一反折环与第二反折环于塑胶射出后而未被挠折的状况;图6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解剖视图,说明第一反折环与第二反折环被挠折的状況;图7为本专利技术普通式安全针筒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及图8为专利技术普通式安全针筒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9为已知安全针筒的一立体分解图;图10为已知安全针筒的一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图式的三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參阅图1,本专利技术普通式安全针筒ー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管体2、一推杆3,及一针头座4。參阅图1、图2和图3,管体2沿ー轴线L方向延伸,并包括一第一管体部21、一由第一管体部21 —端延伸的第二管体部22、一可挠折地歧生于第一管体部21内侧且环绕所述轴线L的第一反折环23、一设置于第二管体部22内侧的定位环24,及一介于第一管体部21与第二管体部22之间的收纳空间25,其中,第二管体部22的管体内经小于第一管体部21的管体内径。第一反折环23反折迭后由第一管体部21朝第二管体部22缩束延伸,并具有一设置于第一管体部21内侧并环绕轴线L的第一环基部231,及一可活动且相反于第一环基部231并具有ー开ロ 233的第一挠性部232。其中,第一挠性部232 —端形成多个相间隔的方形缺ロ的外形。推杆3还包括一沿轴线L且可移动地插设于管体2的杆部31、ー设置于杆部31 —端的塞部32,及一环设于塞部32的活塞片33。推杆3的塞部32具有ー环形凸缘321,及一介于活塞片33与环形凸缘321之间的扩张环322。针头座4可脱离地设置于第二管体部22内,并包括一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管体部22内并顶抵所述定位环24的本体41、一设置于本体41底部且穿设于定位环24的套接管42、一由本体41顶缘往套接管42缩束延伸的第二反折环43,及一可卸除地环设于本体41的防漏圈44。第二反折环43具有一设置于本体41且环绕轴线L的第二环基部431,及一环绕轴线L且反向于第二环基部431的第二挠性部432。參阅图4、图5,在组装上,是先利用塑胶射出成型出管体2、推杆3,及针头座4,因为塑胶射出制程上的关系,让第一挠性部232与第二挠性部432皆朝上且朝远离第二管体部22的方式,而较容易脱摸。參阅图6、图1,接着,再将活塞片33套设于推杆3的塞部32,将防漏圈44套设于针头座4的本体41。再将管体2的第一挠性部232朝向第二管体部22方向挠折,将针头座4的第二挠性部432朝向本体41内侧挠折。然后,再将针头座4置入管体2的第二管体部22内,并使第一反折环23的第一挠性部232顶抵于第二反折环43的第二环基部431后,以防止针头座4往所述第一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普通式安全针筒,它包含有:一管体,沿一轴线方向延伸,并包括一第一管体部、一由第一管体部一端延伸的第二管体部,及一可挠折地歧生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内侧且环绕轴线的第一反折环,所述第一反折环反折迭后由所述第一管体部朝所述第二管体部缩束延伸,并包括一可活动的第一挠性部;一推杆,包括一沿所述轴线且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管体的杆部,及一设置于所述杆部一端的塞部;及一针头座,可脱离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塞部能卡掣于所述针头座内,并将所述第一挠性部撑开,使所述第一挠性部能够脱离于所述针头座。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07 TW 1001405411.一种普通式安全针筒,它包含有: 一管体,沿ー轴线方向延伸,并包括一第一管体部、一由第一管体部一端延伸的第二管体部,及一可挠折地歧生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内侧且环绕轴线的第一反折环,所述第一反折环反折迭后由所述第一管体部朝所述第二管体部缩束延伸,并包括一可活动的第一挠性部; 一推杆,包括一沿所述轴线且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管体的杆部,及一设置于所述杆部一端的塞部;及 ー针头座,可脱离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塞部能卡掣于所述针头座内,并将所述第一挠性部撑开,使所述第一挠性部能够脱离于所述针头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式安全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可相对于所述针头座于ー待注射位置、ー极限位置,及ー抛弃位置之间移动,于待所述注射位置时,所述推杆的塞部位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内且与所述针头座相间隔,所述第一挠性部将所述针头座推抵固定于所述第二管体部内,于所述极限位置时,所述塞部卡掣于所述针头座内,并将所述第一挠性部撑开,使所述第一挠性部脱离所述针头座,于所述抛弃位置吋,所述推杆远离所述第二管体部,所述针头座脱离所述第一反折环的抵制并且脱离于所述第二管体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通式安全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部的管体内徑小于所述第一管体部的管体内径,所述管体还包括一介于所述第一管体部与所述第二管体部之间并供所述第一挠性部容置的收纳空间,于所述极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英
申请(专利权)人:陈卓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