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次催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1211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漆包线生产线用废气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次催化系统。本系统包括下排废筒、管状催化部以及上排废筒,下排废筒的进气端连通二次催化燃烧炉的出气口,上排废筒的出气端连通排废风机排废的进气口;管状催化部包括直管状的管壳以及柱状滤芯,管壳的两端管口处均布置孔径小于管壳管腔孔径的缩口结构,柱状滤芯的外径大于上述缩口结构的孔径而小于管壳管腔孔径;管壳由沿其轴线对半剖分的左壳体及右壳体构成,左壳体及右壳体彼此形成哈夫式螺栓配合。本系统制作成本低而安装简洁方便,能够在结合目前的二次催化体系的基础上,做到烘漆过程中挥发气体的达标排放,以降低直至杜绝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漆包线生产线用废气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次催化系统
技术介绍
在漆包线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漆包线烘炉将绝缘漆热镀在铝线或铜线上。由于绝缘漆中含有60%~70%的有机溶剂(比如甲酚、二甲苯、甲苯等)和稀释剂,这些有机溶剂和稀释剂在烘漆过程中被挥发掉,随之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一旦该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中,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排废系统是目前广泛安装于漆包线烘炉内的附属设备,主要部件有二次催化燃烧炉、排废管道、排废风机等组成;二次催化燃烧炉的功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将上述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充分燃烧分解,以减少环境危害。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裸铝线经过涂覆绝缘漆后进入烘炉进行烘焙,绝缘漆在烘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在循环风机的带动下经过一次催化室燃烧,之后再补充至烘炉内循环利用。另一部分有毒有害气体则通过上述二次催化炉燃烧后,在排废风机的带动下经排废管道排入大气中。实践表明,经过漆包线烘炉自带的二次催化炉燃烧后的有毒有害气体,仍会有相当部分未被充分燃尽,直接排放仍会给大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三次催化系统;本系统制作成本低而安装简洁方便,能够在结合目前的二次催化体系的基础上,做到烘漆过程中挥发气体的达标排放,以降低直至杜绝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三次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至少包括沿废气行进路径依次布置的下排废筒、管状催化部以及上排废筒,所述下排废筒的进气端连通二次催化燃烧炉的出气口,上排废筒的出气端连通排废风机排废的进气口;管状催化部包括直管状的管壳以及塞于该管壳管腔内的用于燃烧分解废气的柱状滤芯,管壳的两端管口处均布置孔径小于管壳管腔孔径的缩口结构,柱状滤芯的外径大于上述缩口结构的孔径而小于管壳管腔孔径;管壳由沿其轴线对半剖分的左壳体及右壳体构成,左壳体及右壳体彼此形成哈夫式螺栓配合。所述下排废筒筒壁处设置用于检测其筒腔内废气温度的进气测温口;上排废筒筒壁处设置用于检测其筒腔内废气温度的出气测温口。所述下排废筒筒壁处还布置连通筒腔的进气测气口;出气测气口布置于排废风机的用于连通外部环境的出风管道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利用现有的二次催化体系,并通过在漆包线烘炉的内置二次催化燃烧炉与外置的排废风机之间的管路中另行设置管状催化部,从而使废气在排废风机的带动下并在二次催化燃烧炉燃烧后,残存有害气体经下排废筒再次进入管状催化部内继续充分燃烧,最终燃尽后的气体再经上排废筒达标排放。其整体结构简洁而布置合理,显然做到了在结合目前的二次催化体系的基础上的上述有毒有害气体的达标排放效果,从而降低直至杜绝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现象。在上述结构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构成管状催化部外壳的管壳与不锈钢结构的上排废筒及下排废筒间形成法兰连接,而柱状滤芯作为消耗品,则是需要频繁进行更换的。为避免每次更换都要整体轴向拆卸排废筒,管壳采用独特的哈夫节配合结构,具体则是采用对半剖分的左壳体及右壳体螺栓配合形成。在需要时,直接对管壳上径向的某一个壳体的螺栓拆除并沿将其沿径向打开,即可保证柱状滤芯的径向取出及安放需求。整个拆装更换及柱状滤芯清洗操作躲开了结构繁多的轴向方向,过程方便而步骤简洁,效率极高。左壳体和右壳体所采用哈夫式配合是必须保证的,也即两壳体的两侧均布置螺纹配合孔并均采用螺栓固接来保证两者紧固,而不能采用诸如一侧铰接而另一侧螺栓固接等方式,这是考虑到废气对于周围环境及人身健康的高度危害性,两侧螺栓紧固显然比铰接所带来的密封效果要更为优良,也更能为整个三次催化系统的可靠安全工作提供基本保证。至于管壳的两端缩口结构,则一方面保证了柱状滤芯能够直接在径向塞入管壳管腔内后,利用缩口结构的单向档位配合,而使柱状滤芯在重力作用下不至于掉落到下排废筒内。另一方面,两端缩口也避免了每次装配都需要识别相应壳体的上下方向,随手拿取即可装配,其拆装效率显然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2)、考虑到本技术独特的工作环境,柱状滤芯的实际工作温度范围必然是有严苛限定的。通过在上排废筒及下排废筒的筒壁处预留处相应的测温口,通过对测温口的适时测温及在线监测,一旦进气测温口处温度低于指定界限,或者两测温口间温差低于某一界限,即可考虑停止生产线并进行相应排障操作。而进气测气口及出气测气口的设置,则为第三方的环境检测提供方便,并可用以同步监控柱状滤芯的使用状况,以保证适时进行柱状滤芯的更换及清洗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3为管状催化部的装配结构的轴向剖视图;图4为管状催化部的装配结构爆炸图。图示各标号与本技术的各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a-二次催化燃烧炉b-排废风机10-下排废筒20-管状催化部21-柱状滤芯22-左壳体23-右壳体30-上排废筒41-进气测温口42-出气测温口51-进气测气口52-出气测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结构及工作流程作以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可作为配属部件而安装于如毛毡机等漆包机烘炉的排废系统中,并搭配漆包机烘炉内置的二次催化燃烧炉a而使用,具体参照图1所示。图1中,细线箭头部分为漆包线行进方向,粗线箭头部分为废气(也即上述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方向。如图2-4所示,本技术主要由下排废筒10、上排废筒30及管状催化部20组成。由不锈钢板制作下排废筒10和上排废筒30,管状催化部20安装在两排废筒中间,下排废筒10的进气端连通二次催化燃烧炉a的出气口处,而上排废筒30的出气端连通排废风机b的进气口。下排废筒10上设置进气测温点41而上排气筒30上设置出气测温点42,用以跟踪管状催化部20的使用效果。进气测气口51和出气测气口52则设置在二次催化燃烧炉a出口及排废风机b的出口处,以一方面在线监控本系统的废气处理状况,另一方面便于第三方进行适时监控。实际操作时,本技术的整个装置安装在毛毡漆包机的二次催化燃烧炉a上方。通过重新布置原来的排废风机b与二次催化燃烧炉a之间的一段管路,将之替换为由上排废筒30、管状催化部20及下排废筒10共同构成的三次催化系统即可。在正常生产状态下,排废风机b提供废气行进动力,由二次催化燃烧炉a二次燃烧后的废气经下排废筒10,通过管壳内的柱状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次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至少包括沿废气行进路径依次布置的下排废筒(10)、管状催化部(20)以及上排废筒(30),所述下排废筒(10)的进气端连通二次催化燃烧炉(a)的出气口,上排废筒(30)的出气端连通排废风机(b)排废的进气口;管状催化部(20)包括直管状的管壳以及塞于该管壳管腔内的用于燃烧分解废气的柱状滤芯(21),管壳的两端管口处均布置孔径小于管壳管腔孔径的缩口结构,柱状滤芯(21)的外径大于上述缩口结构的孔径而小于管壳管腔孔径;管壳由沿其轴线对半剖分的左壳体(22)及右壳体(23)构成,左壳体(22)及右壳体(23)彼此形成哈夫式螺栓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次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至少包括沿废气行进路径依次布置的下排
废筒(10)、管状催化部(20)以及上排废筒(30),所述下排废筒(10)的进气端连通二次催化
燃烧炉(a)的出气口,上排废筒(30)的出气端连通排废风机(b)排废的进气口;管状催化部
(20)包括直管状的管壳以及塞于该管壳管腔内的用于燃烧分解废气的柱状滤芯(21),管壳
的两端管口处均布置孔径小于管壳管腔孔径的缩口结构,柱状滤芯(21)的外径大于上述缩
口结构的孔径而小于管壳管腔孔径;管壳由沿其轴线对半剖分的左壳体(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王亚尼杨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精迅特种漆包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