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卡箍及其内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144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卡箍及其内圈,包括开放式的内圈本体,所述内圈本体一侧设有梯形结构的凹槽,所述内圈本体另一侧设有与凹槽配合的舌形凸块,所述舌形凸块内设有通槽,舌形凸块插入凹槽时,舌形凸块两侧向通槽挤压,并由于该形变使得舌形凸块具有向外扩的趋势,因此增加了舌形凸块与凹槽内壁的相互抵触力,使得配合更加紧密,而舌形凸块和凹槽的配合是逐渐过渡到过盈配合的,起始时的配合间隙较大,阻力较小,因此舌形凸块插入凹槽的整个过程中的阻力也不会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箍,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卡箍及其内圈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排气管道连接卡箍有变径和通径两种,其中,变径排气管道连接卡箍是通过卡箍外圈的变径来实现的,然而,在桥板与外圈内周面的过渡适配处会存在有缝隙,装配中会造成装卡箍不严,存在有漏气现象。同样,通径排气管道连接卡箍也存在装卡箍不严的现象。目前,市场上的公开号为CN2024692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消音器卡箍,包括外圈、桥板、耳板、螺栓和螺母;还包括有内圈,内圈设置在外圈的内周面的侧端部,内圈为开放式,内圈一侧端形成有凹槽,另一侧形成有与凹槽相适配的舌形凸起,所述凹槽和舌形凸起过盈配合。参考上述方案内圈的两个实施例,均是内圈的凹槽和舌形凸起直接插接,而舌形凸起的结构为方块状,并且凹槽和舌形凸起是过盈配合,舌形凸起和凹槽的配合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大的阻力,配合较为困难,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圈收拢过程中阻力较小的车用卡箍及其内圈。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用卡箍内圈,包括开放式的内圈本体,所述内圈本体一侧设有梯形结构的凹槽,所述内圈本体另一侧设有与凹槽配合的舌形凸块,所述舌形凸块内设有通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舌形凸块和凹槽配合时,一方面由于梯形结构的凹槽开口较大,而舌形凸块也为梯形结构端部宽度较小,因此存在较大的空间供舌形凸块插入,即使舌形凸块和凹槽存在轻微的左右错位也不影响其配合,舌形凸块的通槽使其具有一定弹性收缩力,舌形凸块插入凹槽时,舌形凸块两侧向通槽挤压,并由于该形变使得舌形凸块具有向外扩的趋势,因此增加了舌形凸块与凹槽内壁的相互抵触力,使得配合更加紧密,而舌形凸块和凹槽的配合是逐渐过渡到过盈配合的,起始时的配合间隙较大,阻力较小,因此舌形凸块插入凹槽的整个过程中的阻力也不会过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设置于舌形凸块的中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槽将舌形凸块分为两块对称的侧边,舌形凸块与凹槽配合时,两块侧边受到大小相等的力且都是往通槽挤压,相对应的舌形凸块两侧与凹槽的配合紧密程度相当,避免凹槽单一内壁受到的压力过大产生结构形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舌形凸块的端部倒圆角,所述凹槽的外缘倒圆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舌形凸块的端部倒圆角,一方面避免了使用者操作时被舌形凸块的外缘划伤,另一方面舌形凸块和凹槽的配合倒圆角实现了滑动导向的作用,舌形凸块通过倒圆角在凹槽内壁滑入,减少了相对摩擦,保证配合更加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圈本体端面设有翻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翻边的设置使得内圈本体的端面钝化,避免意外划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边向外翻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圈与内圈配合时,翻边卡在外圈的上下端面,实现了轴向限位,防止内圈滑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圈本体一侧形成的凹槽数量为二个,内圈本体另一侧形成的与凹槽适配的舌形凸块数量为两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舌形凸块和凹槽,实现多重卡紧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圈本体一侧形成的凹槽和舌形凸块各一个,内圈本体另一侧形成相适配的凹槽和舌形凸块各一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舌形凸块和凹槽可以交错设置在不同位置,实现多重卡紧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圈本体的材料为铝或不锈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铝制材料的优点是材料较轻,而不锈钢材料的优点是抗生锈,均适用于内圈本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圈本体上的舌形凸块、翻边一体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冲压一体成形加工速度较快,保证了加工效率,同时没有切削碎料产生,保证加工的材料利用率。一种带有上述内圈本体的车用卡箍,包括外圈,所述外圈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内圈本体上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凸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圈本体与外圈配合时通过凸点插入定位孔实现相对固定,内圈本体被限制不会脱离外圈。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舌形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容易,配合过程中的阻力较小,同时由于通槽使得舌形凸块与凹槽压紧实现了较高的配合紧密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凸点位置的立体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立体视图。附图标记:1、内圈本体;2、凹槽;3、舌形凸块;31、通槽;4、翻边;5、凸点;6、外圈;61、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车用卡箍内圈,包括开放式的内圈本体1,所述内圈本体1一侧设有梯形结构的凹槽2,所述内圈本体1另一侧设有与凹槽2配合的舌形凸块3,所述舌形凸块3内设有通槽31;舌形凸块3和凹槽2配合时,一方面由于梯形结构的凹槽2开口较大,而舌形凸块3也为梯形结构端部宽度较小,因此存在较大的空间供舌形凸块3插入,即使舌形凸块3和凹槽2存在轻微的左右错位也不影响其配合,舌形凸块3的通槽31使其具有一定弹性收缩力,舌形凸块3插入凹槽2时,舌形凸块3两侧向通槽31挤压,并由于该形变使得舌形凸块3具有向外扩的趋势,因此增加了舌形凸块3与凹槽2内壁的相互抵触力,使得配合更加紧密,而舌形凸块3和凹槽2的配合是逐渐过渡到过盈配合的,起始时的配合间隙较大,阻力较小,因此舌形凸块3插入凹槽2的整个过程中的阻力也不会过大。所述通槽31设置于舌形凸块3的中部;通槽31将舌形凸块3分为两块对称的侧边,舌形凸块3与凹槽2配合时,两块侧边受到大小相等的力且都是往通槽31挤压,相对应的舌形凸块3两侧与凹槽2的配合紧密程度相当,避免凹槽2单一内壁受到的压力过大产生结构形变。所述舌形凸块3的端部倒圆角,所述凹槽2的外缘倒圆角。通过舌形凸块3的端部倒圆角,一方面避免了使用者操作时被舌形凸块3的外缘划伤,另一方面舌形凸块3和凹槽2的配合倒圆角实现了滑动导向的作用,舌形凸块3通过倒圆角在凹槽2内壁滑入,减少了相对摩擦,保证配合更加顺畅。所述内圈本体1端面设有翻边4,翻边4的设置使得内圈本体1的端面钝化,避免意外划伤,所述翻边4向外翻折,外圈6与内圈配合时,翻边4卡在外圈6的上下端面,实现了轴向限位,防止内圈滑出。实施例二:区别于实施例一的是内圈本体1一侧形成的凹槽2数量为二个,内圈本体1另一侧形成的与凹槽2适配的舌形凸块3数量为两个;设置多个舌形凸块3和凹槽2,实现多重卡紧效果。实施例三:区别于实施例一的是内圈本体1一侧形成的凹槽2和舌形凸块3各一个,内圈本体1另一侧形成相适配的凹槽2和舌形凸块3各一个;多个舌形凸块3和凹槽2可以交错设置在不同位置,实现多重卡紧效果。所述内圈本体1的材料为铝或不锈钢;铝制材料的优点是材料较轻,而不锈钢材料的优点是抗生锈,均适用于内圈本体1。所述内圈本体1上的舌形凸块3、翻边4一体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卡箍内圈,包括开放式的内圈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内圈本体(1)一侧设有梯形结构的凹槽(2),所述内圈本体(1)另一侧设有与凹槽(2)配合的舌形凸块(3),所述舌形凸块(3)内设有通槽(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卡箍内圈,包括开放式的内圈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内圈本体(1)一侧设有梯形结构的凹槽(2),所述内圈本体(1)另一侧设有与凹槽(2)配合的舌形凸块(3),所述舌形凸块(3)内设有通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卡箍内圈,其特征是:所述通槽(31)设置于舌形凸块(3)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卡箍内圈,其特征是:所述舌形凸块(3)的端部倒圆角,所述凹槽(2)的外缘倒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卡箍内圈,其特征是:所述内圈本体(1)端面设有翻边(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卡箍内圈,其特征是:所述翻边(4)向外翻折。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种车用卡箍内圈,其特征是:所述内圈本体(1)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展新陈永余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华顿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