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管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1463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缠绕管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抱箍,包括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所述左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右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左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缠绕管因管径过大不易密封的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性能更强的抱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缠绕管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抱箍
技术介绍
缠绕管是一种替代传统胶管保护用金属护簧的新产品。缠绕管一般采用尼龙材质或聚丙烯材质制成。缠绕管相对应与传统的金属护簧产品具有耐磨性能好,抗老化、抗腐蚀性能强;更能有力的对软管外表面进行防老化和抗磨擦保护。缠绕管相对于胶管护簧产品和其他护套产品具有更优异的便捷和环保节能效果。缠绕管内表面一般为平面,外表面分平面和弧面两种。现有缠绕管抱箍作为缠绕管的接头,其主要的作用是将两根缠绕管连接,抱箍由两块半圆环合并而成,两块半圆环由螺栓连接,抱箍与缠绕管主要利用摩擦力相互连接。缠绕管之间相互连接采用各种管接头进行连接,但由于缠绕管的管径较大,一些常用的接接头都不能很好的进行密封连接,容易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缠绕管因管径过大不易密封的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性能更强的抱箍。本技术提供基础方案是:缠绕管抱箍,包括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所述左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右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左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工作原理:连接缠绕管时,将两节缠绕管拼合到一起,在两管的交接的位置的内壁贴上密封的带,然后在交接的位置用左半圆环的内壁与右半圆环的内壁的扣合缠绕管,然后使用螺栓穿过连接部的螺栓孔将左半圆环于右半圆环固定连接,利用两半圆环的结构强度限制缠绕管的径向移动,然后利用本方案抱箍与缠绕管的摩擦力,限制缠绕管轴向的运动。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缠绕管具有大管径,能现场制作的特性,所以多用于市政工程,多铺设于地下,设置环形加强肋为了加强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结构强度,使两段缠绕管间脆弱的连接处受到高强度的抱箍的环绕保护,同时为了增强连接处附近的密封强度,在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在连接前环形沟槽内填入密封胶体,待抱箍固定后,密封胶体凝固后就能多一段环形密封圈,加强了抱箍的密封性會K。方案二:为基础方案的优选,环形沟槽对应加强肋设置。有益效果:本方案在设置环形沟槽的结构强度会下降,为了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在结构强度最佳设置了加强肋的位置开设环形沟槽。方案三:为基础方案的优选,左半圆环的加强肋与右半圆环的加强肋均设置于边缘处。有益效果:将加强肋设置在边缘处是为了便于制造抱箍的模具。方案四:为基础方案的优选,左半圆环的环形沟槽与右半圆环的环形沟槽均设置于边缘处。有益效果:环形沟槽设置于边缘处能增长形成环形密封圈后形成的距离。方案五: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部与加强肋高度齐平。有益效果:连接部过高会在埋入地下后承受较大的外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缠绕管抱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左半圆环1、连接部11、加强肋12、环形沟槽13。【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所示的缠绕管抱箍,包括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所述左半圆环10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11,所述右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11,所述左半圆环10的连接部11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的连接部11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其中,所述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12,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12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12,所述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13。环形沟槽13对应加强肋12设置。左半圆环10的加强肋12与右半圆环的加强肋12均设置于边缘处。左半圆环10的环形沟槽13与右半圆环的环形沟槽13均设置于边缘处。所述连接部11与加强肋12高度齐平。使用效果与各部分特征效果:工作原理:连接缠绕管时,将两节缠绕管拼合到一起,在两管的交接的位置的内壁贴上密封的带,然后在交接的位置用左半圆环10的内壁与右半圆环的内壁的扣合缠绕管,然后使用螺栓穿过连接部11的螺栓孔将左半圆环10于右半圆环固定连接,利用两半圆环的结构强度限制缠绕管的径向移动,然后利用本方案抱箍与缠绕环的摩擦力,限制缠绕管轴向的运动。由于缠绕管具有大管径,能现场制作的特性,所以多用于市政工程,多铺设于地下,设置环形加强肋12为了加强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的结构强度,使两段缠绕管间脆弱的连接处受到高强度的抱箍的环绕保护,同时为了增强连接处附近的密封强度,在左半圆环10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13,在连接前环形沟槽13内填入密封胶体,待抱箍固定后,密封胶体凝固后就能多一段环形密封圈。环形沟槽13对应加强肋12设置。有益效果:本方案在设置环形沟槽13的结构强度会下降,为了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在结构强度最佳设置了加强肋12的位置开设环形沟槽13 ο左半圆环10的加强肋12与右半圆环的加强肋12均设置于边缘处。有益效果:将加强肋12设置在边缘处是为了便于制造抱箍的模具。左半圆环10的环形沟槽13与右半圆环的环形沟槽13均设置于边缘处。有益效果:环形沟槽13设置于边缘处能增长形成环形密封圈后形成的距离。所述连接部11与加强肋12高度齐平。有益效果:连接部11过高会在埋入地下后承受较大的外力。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主权项】1.缠绕管抱箍,包括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所述左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右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左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管抱箍,其特征在于,环形沟槽对应加强肋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管抱箍,其特征在于,左半圆环的加强肋与右半圆环的加强肋均设置于边缘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管抱箍,其特征在于,左半圆环的环形沟槽与右半圆环的环形沟槽均设置于边缘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管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加强肋高度齐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缠绕管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抱箍,包括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所述左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右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左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缠绕管抱箍,包括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所述左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右半圆环的左端部与右端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左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圆环的连接部开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扣合缠绕管外壁的环形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外壁均设有周向设置的加强肋,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扣合后的加强肋形成完整的环形加强肋,所述左半圆环与右半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周向开设的环形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雄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互通管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