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后壳卡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103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显示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后壳卡线结构及使用该后壳卡线结构的显示设备。该后壳卡线结构,用于固定于在显示设备后壳上并将显示设备的电源线抵压于后壳上的夹持块,夹持块中开设有供电源线穿过的开口,且开口的大小配合夹持电源线;夹持块的底部具有配合抵持后壳的抵持板,夹持块上设有配合固定于后壳上的固定结构。通过设置夹持块,并在夹持块上开设开口,从而可以通过夹持块来固定夹持住显示设备的电源线,防止电源线与显示设备内部元件连接处摇动,进而防止电源线松脱。另外,在夹持块上设置抵持板和固定结构,也可以方便定位夹持块,及将夹持块稳定的固定在显示设备的后壳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壳卡线结构及使用该后壳卡线结构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电视机及显示器等显示设备的外观制作越来越薄,工艺越来越简单,生产自动化也不断加强,对结构要求也越来越简化。而显示设备供电时一般需要通过电源线连接市电。而电源线与显示设备中电路板焊接相连。在移动或使用显示设备时,都会摇动电源线,容易导致电源线连接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壳卡线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显示设备的电源线容易松脱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壳卡线结构,用于固定于在显示设备后壳上并将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源线抵压于所述后壳上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中开设有供所述电源线穿过的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大小配合夹持所述电源线;所述夹持块的底部具有配合抵持所述后壳的抵持板,所述夹持块上设有配合固定于所述后壳上的固定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块呈壳体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为用于供螺钉穿过的至少两个开孔,各所述开孔开设于所述夹持块上,且至少两个所述开孔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对应的位置上。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块上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凹槽,各所述凹槽中开设有所述开孔。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块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连接部和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的顶端的连接梁,两个所述连接部及所述连接梁围成所述开口,所述抵持板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梁的顶部开设有凹陷槽。进一步地,各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呈梯形。进一步地,还包括由各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分别朝向两个所述连接部的相对外侧延伸的斜板,各所述斜板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梁相连,各所述斜板的下端与所述抵持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抵持板的底部的前端设有用于定位的抵顶凸条。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块,并在夹持块上开设开口,从而可以通过夹持块来固定夹持住显示设备的电源线,防止电源线与显示设备内部元件连接处摇动,进而防止电源线松脱。另外,在夹持块上设置抵持板和固定结构,也可以方便定位夹持块,及将夹持块稳定的固定在显示设备的后壳上。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后壳和由所述后壳引出的电源线,所述后壳上还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后壳卡线结构。本技术的显示设备使用了上述后壳卡线结构,从而可以防止其电源线松脱,提高该显示设备的质量和降低该显示设备的故障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壳卡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壳卡线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分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的显示设备的分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方便描述,本技术中定义如下方位:在夹持块在安装使用时,定义夹持块靠近后壳的一端为其底部;定义夹持块在使用时,靠近电源线插头的一侧为其前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壳卡线结构,包括夹持块10。请一并参阅图3,夹持块10用于固定在显示设备100的后壳31上,从而将显示设备100的电源线32抵压在后壳31上,以固定住显示设备100的电源线32,防止电源线32松脱。夹持块10中开设有开口15,以便电源线32可以从该开口15中穿过,而开口15的大小与电源线32配合,以便可以夹持住电源线32,从而当夹持块10安装在后壳31上时,可以将电源线32夹持住,并将电源线32抵压在后壳31上,以固定住电源线32,同时可以减小夹持块10安装在后壳31上占用的空间。夹持块10的底部具有抵持板14,设置抵持板14,以配合抵持在显示设备100的后壳31上,从而可以将该夹持块10稳定的固定在后壳31上,进而使电源线32能更牢固的固定在后壳31上。夹持块10上设有固定结构,以方便将该夹持块10固定在显示设备100的后壳31上。通过设置夹持块10,并在夹持块10上开设开口15,从而可以通过夹持块10来固定夹持住显示设备100的电源线32,防止电源线32与显示设备100内部元件连接处摇动,进而防止电源线32松脱。另外,在夹持块10上设置抵持板14和固定结构,也可以方便定位夹持块10,及将夹持块10稳定的固定在显示设备100的后壳31上。进一步地,夹持块10呈壳体状。将夹持块10设置呈壳体状,可以减少材料的作用,减轻夹持块10的重量,降低成本,还可以降低使用该后壳卡线结构的显示设备100的重量。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为开孔112,以便使用螺钉穿过开孔112,将夹持块10固定在后壳31上。开孔112开设有夹持块10上,且开孔112至少为两个,且至少两个开孔112分别位于开口15的相对两侧对应的位置上,以便在将夹持块10固定在后壳31上后,电源线32的两侧可以均匀受到夹持块10的压力,从而将电源线32稳定的抵压在后壳31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夹持块10底部的卡扣,以将夹持块10卡在后壳31上。进一步地,夹持块10上于开口15的相对两侧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凹槽111,各所述开孔112分别开设在凹槽111的底部。在夹持块10上开设凹槽111,而将开孔112设在凹槽111的底部,可以进一步降低夹持块10的重量,并且也可以使用长度较短的螺钉。另外,该结构设计还可以方便夹持块10的加工成型制作。进一步地,夹持块10包括两个连接部11和连接梁12,两个连接部11并排设置,连接梁12连接两个连接部11的顶端,从而使两个连接部11及连接梁12围成开口15,而抵持板14位于连接部11的底部。该结构的夹持块10强度高,制作简单。进一步地,可以将两个凹槽111分别开设在两个连接部11上。进一步地,连接梁12的顶部开设有凹陷槽121。在连接梁12的顶部设置凹陷槽121,以进一步地减轻夹持块10的重量。更进一步地,凹陷槽121沿连接梁12的长度方向设置。该结构可以保证连接梁12的强度,以抵压电源线32。进一步地,凹陷槽121可以与各连接部11上的凹槽111相连通。进一步地,各连接部11的横截面呈梯形。该结构设置,在两个连接部11夹持电源线32时,可以具有较大的夹持面积,以稳定夹持电源线32。而连接梁1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壳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于在显示设备后壳上并将所述显示设备的电源线抵压于所述后壳上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中开设有供所述电源线穿过的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大小配合夹持所述电源线;所述夹持块的底部具有配合抵持所述后壳的抵持板,所述夹持块上设有配合固定于所述后壳上的固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壳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于在显示设备后壳上并将所
述显示设备的电源线抵压于所述后壳上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中开设有供所述
电源线穿过的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大小配合夹持所述电源线;所述夹持块的底
部具有配合抵持所述后壳的抵持板,所述夹持块上设有配合固定于所述后壳上
的固定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呈壳体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用于
供螺钉穿过的至少两个开孔,各所述开孔开设于所述夹持块上,且至少两个所
述开孔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对应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壳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上于所述
开口的相对两侧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凹槽,各所述凹槽中开设有所述开孔。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壳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陈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