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8408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01:05
一种杆式连接器,谋求限制杆的转动的功能的可靠性的提高。在第一壳体(10)支撑有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嵌合位置之间转动的杆(30),在杆(30)的主体部(31)形成有通过与第一壳体(10)卡定而将初始位置的杆(30)保持为不会向嵌合位置侧(嵌合方向(B))转动的能够弹性挠曲的保持臂(35)。在保持臂(35)形成有限制突起(38)。在主体部(31)形成有止动件(39),该止动件(39)在保持臂(35)与第一壳体(10)卡定的状态下主体部(31)向嵌合方向(B)位移时,通过使限制突起(38)与所述止动件(39)卡定,限制保持臂(35)向从第一壳体(10)分离的保持解除方向(A)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杆式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构造:将杆能够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壳体,并且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嵌合之前,将在杆形成的临时卡定用弹性片与在第一壳体形成的临时卡定状态保持部卡定,由此将杆保持为临时卡定状态,使杆不向嵌合方向转动。如果开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则第二壳体的临时卡定解除部使临时卡定用弹性片弹性挠曲。由此,杆解除临时卡定状态,并能够向嵌合方向转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3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杆的主体部和临时卡定用弹性片之间,确保有用于允许临时卡定用弹性片的弹性挠曲的间隙。因此,如果在杆临时卡定的状态下向主体部强行地施加嵌合方向的转动力,则主体部与临时卡定用弹性片接近。此时,由于临时卡定用弹性片向临时卡定状态保持部较强地按压,因而存在临时卡定用弹性片与临时卡定状态保持部滑动接触并向解除临时卡定的方向位移的可能性。这样,由于解除临时卡定用弹性片和临时卡定状态保持部的卡定,因而杆向嵌合方向转动。本专利技术为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谋求限制杆的转动的功能的可靠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杆式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壳体;杆,具有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主体部,所述杆被设为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嵌合位置之间转动;保持臂,能够弹性挠曲地形成于所述主体部,通过与所述第一壳体卡定,而将初始位置的所述杆保持成不会向嵌合位置侧转动;第二壳体,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解除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并随着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开始嵌合,使所述保持臂向从所述第一壳体分离的保持解除方向弹性挠曲;限制突起,形成于所述保持臂;以及止动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保持臂与所述第一壳体卡定的状态下所述主体部向嵌合方向位移时,通过使所述限制突起与所述止动件卡定而限制所述保持臂向所述保持解除方向位移。如果在保持臂与第一壳体卡定的状态下使主体部向嵌合方向位移,则限制突起与止动件卡定。由此,保持臂被限制向保持解除方向位移,由于所述保持臂保持为与第一壳体卡定的状态,因而不存在杆转动到嵌合位置的可能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杆式连接器在限制杆的转动的功能的可靠性上优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构成杆式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局部切开俯视图。图2为图1的X-X线剖视图。图3为表示主体部相对于保持臂未向嵌合方向相对位移的状态的杆的仰视图。图4为表示主体部相对于保持臂向嵌合方向相对位移后的状态的杆的仰视图。图5为表示以Y-Y线剖切图3并将底面侧设为向下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为表示以Z-Z线剖切图4并将底面侧设为向下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杆式连接器也可以在所述限制突起和所述止动件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相对于所述杆的转动方向倾斜且将所述限制突起和所述止动件向卡定状态引导的引导面。根据该结构,切实地进行限制突起和止动件的卡定动作。<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杆式连接器构成为具备: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用于嵌合两壳体10、20的杆30。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0为将在内部形成有多个端子容纳室12的端子容纳部11和遍及全周地包围端子容纳部11的方筒状的筒状嵌合部13一体地形成的方式。端子容纳部11和筒状嵌合部13在其后端部相连,端子容纳部11的外周和筒状嵌合部13的内周之间的方筒状的空间成为用于使第二壳体20的罩部21进入的嵌合空间14。在构成筒状嵌合部13的四个壁部中的与端子容纳部11的上表面相对的壁部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杆30的容纳空间15。容纳空间15向第一壳体10的后端面敞开。在容纳空间15内形成有从划分容纳空间15和嵌合空间14的隔壁部16向上方(与两壳体10、20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方式的支撑轴17(参照图1)。在隔壁部16中形成有使容纳空间15与嵌合空间14连通的连通槽18,连通槽18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成为用于使后述的保持臂35卡定的保持用卡定面19。杆30为合成树脂制,杆30的整体形成为单片板状的单一部件。杆30具有在下表面形成有凸轮槽32的主体部31和保持臂35。在主体部31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轴承凹部33。杆30通过使轴承凹部33与支撑轴17嵌合,以支撑轴17为中心在初始位置(参照图1)和在图1中比初始位置靠向顺时针方向位移后的嵌合位置(省略图示)之间转动。由于支撑轴17配置在容纳空间15内,因而主体部31中的包含凸轮槽32的区域和保持臂35的整体容纳在容纳空间15内。在主体部31的外周形成的操作部41从容纳空间15突出并配置于比第一壳体10的后端面靠后方。主体部31的板厚尺寸(上下尺寸)设定为与容纳空间15的高度尺寸(上下尺寸)相同或者设定为尺寸比容纳空间15的高度尺寸(上下尺寸)稍小。因此,杆30的上下两表面与容纳空间15的上下两表面接触,从而杆30不向上下方向(与两壳体10、20的嵌合方向以及杆30的转动方向这两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和倾斜。在主体部31中形成有以从其上表面贯通到下表面的方式沿折回的路径切开的狭缝状的缺口部34。并且,由该缺口部34包围的区域成为保持臂35。保持臂35在杆3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为以单悬臂状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如图2所示,在保持臂35的延伸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保持用突起36。保持用突起36与保持用卡定面19抵接的方向为在杆30开始向嵌合方向B(从初始位置朝向嵌合位置的方向)的转动时与保持臂35位移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因此,在杆3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保持用突起36从前方与第一壳体10的保持用卡定面19抵接,从而杆30保持为不向嵌合方向B转动。并且,如图2所示,如果保持臂35向保持解除方向A(上方)弹性挠曲,则保持用突起36从保持用卡定面19分离,解除基于保持臂35的保持状态。在嵌合两壳体10、20时,首先,通过保持臂35与保持用卡定面19的卡定而事先将杆30保持在初始位置。接着,使第二壳体20的罩部21较浅地进入到嵌合空间14内,并使罩部21的上表面的凸轮从动件(省略图示)进入到凸轮槽32的入口内。这样,如图2所示,由于在罩部21的上表面形成的突起状的解除部22与保持用突起36抵接并使保持臂35向保持解除方向A弹性挠曲,因而杆30成为能够向嵌合方向B转动的状态。此后,如果使杆30向嵌合方向B转动,则通过基于凸轮槽32与凸轮从动件的卡合的凸轮作用,而两壳体10、20的嵌合进行。并且,杆30到达嵌合位置后,两壳体10、20成为嵌合完成状态。如上所述,保持臂35成为由缺口部34包围的方式,并通过该缺口部34而允许向保持解除方向A(上下方向)的弹性挠曲动作。但是,该缺口部34也为允许主体部31和保持臂35向与杆30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相对位移的空间。因此,为了将杆30保持在初始位置,在保持臂35与保持用卡定面19卡定的状态下,如果向主体部31强行地施加嵌合方向B上的转动力,则如图4、6所示,主体部31将构成缺口部34的狭缝37缩小且相对于保持臂35接近。此时,由于保持臂35的保持用突起36向保持用卡定面19较强地按压,因而存在使保持臂35的保持用突起36在保持用卡定面19上滑动接触且向保持解除方向A位移的可能性。如果保持臂35向保持解除方向A弹性变形,则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杆式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壳体;杆,具有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主体部,所述杆被设为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嵌合位置之间转动;保持臂,能够弹性挠曲地形成于所述主体部,通过与所述第一壳体卡定,而将初始位置的所述杆保持成不会向嵌合位置侧转动;第二壳体,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解除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随着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开始嵌合,使所述保持臂向从所述第一壳体分离的保持解除方向弹性挠曲;限制突起,形成于所述保持臂;以及止动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保持臂与所述第一壳体卡定的状态下所述主体部向嵌合方向位移时,通过使所述限制突起与所述止动件卡定,限制所述保持臂向所述保持解除方向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26 JP 2014-2645111.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壳体;杆,具有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主体部,所述杆被设为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嵌合位置之间转动;保持臂,能够弹性挠曲地形成于所述主体部,通过形成于所述保持臂的保持用突起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保持用卡定面抵接而使得所述保持臂与所述第一壳体卡定,从而将初始位置的所述杆保持成不会向嵌合位置侧转动;第二壳体,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解除部,形成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冈茂人中村英人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