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显示设备通常采用风扇结合铝鳍片焊接式散热器的散热模组进行散热,其散热能力往往取决于散热模组本身的散热性能。
2、而显示设备中往往不止有单系统或一个cpu来运作,如双系统或多个芯片热源位置有高温产生时,普通仅采用散热鳍片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容易达到散热能力的上限,不能满足温度迅速骤升的散热需求,而导致显示设备死机的情况发生;且仅利用单一自然介质(比如仅依靠空气带走热量),散热效率低下,对环境要求较高,特殊环境因素下,例如在无风或外部高温环境下,模组内外温差不大,散热效果不理想。
3、因此,如何使散热模组能够针对短时间迅速激增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成为了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公开了散热模组和显示设备,目的是使散热模组能够针对短时间迅速激增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
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包括多个散热器、多根导热管、导热主干和支架,所述支架用于与电子元件连接,至少一根所述导热管连接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导热主干之间;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导热主干与所述支架的连接侧相邻的一侧;至少一根所述导热管连接于所述导热主干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导热管内部均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小于所述导热管的管径;当所述冷却液到达第一预设温度时气化,形成冷却液蒸汽;当所述冷却液蒸汽到达第二预设温度时液化,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大于所述
3、可选的,所述导热主干为长条型,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导热主干连接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热主干的长度;所述第二导热管在水平方向上垂直于所述导热主干,所述第二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热主干,且搭接在所述第一导热管上方。
4、可选的,所述导热主干为长条型,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导热主干连接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热主干的长度;所述第二导热管在水平方向上垂直于所述导热主干,所述第二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热管连通。
5、可选的,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插槽的两端具有开口,所述插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形状配合,所述第一导热管插入所述插槽内,且部分露出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
6、可选的,所述导热管的空腔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阻隔件,多个所述阻隔件将所述空腔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内均填充有冷却液;且每个所述阻隔件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将相邻两个所述分区连通;所述冷却液填充所述分区内的高度大于所述空腔高度的二分之一,小于所述空腔高度的三分之二。
7、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阻隔件上的通孔错位设置,且所述通孔的面积小于所述阻隔件面积的四分之一。
8、可选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阻隔件的下部,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阻隔件的高度小于所述阻隔件高度的二分之一。
9、可选的,所述导热管为长条型,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热管主体,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热管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至少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热管主体的截面面积。
10、可选的,所述热管主体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纹,多个所述凸纹沿所述热管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凸纹之间形成有间隙。
11、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壳体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上述的所述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12、本申请针对散热模组进行了改进,将支架与导热主干通过导热管进行连接,当电子元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支架时,支架会将热量通过导热管传递给导热主干,利用导热主干作为热量传导的中枢,将热量快速带离发热源,避免热量在电子元件附近堆积,导致电子元件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同时,导热主干将热量再通过导热管分散传递给散热器,利用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去,形成第一次有效散热;而当电子元件的温度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时,此时散热器的常规散热能力达到上限,而导热管内的冷却液继续吸收热量,当冷却液吸收热量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冷却液气化成冷却液蒸汽,进一步带走热量,形成第二次散热,当电子元件停止工作后,冷却液蒸汽降温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冷却液蒸汽重新液化成冷却液储存在导热管内,以备下一次散热循环使用,这样通过散热器形成的第一次散热,以及导热管内部冷却液形成的第二次散热,利用两次不同方式的散热组合使散热模组突破散热器自身散热极限,有效针对显示设备在短时间迅速激增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提升散热模组的整体散热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包括多个散热器、多根导热管、导热主干和支架,所述支架用于与电子元件连接,至少一根所述导热管连接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导热主干之间;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导热主干与所述支架的连接侧相邻的一侧;至少一根所述导热管连接于所述导热主干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导热管内部均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小于所述导热管的管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主干为长条型,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导热主干连接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热主干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主干为长条型,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导热主干连接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插槽的两端具有开口,所述插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形状配合,所述第一导热管插入所述插槽内,且部分露出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空腔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阻隔件,多个所述阻隔件将所述空腔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内均填充有冷却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阻隔件上的通孔错位设置,且所述通孔的面积小于所述阻隔件面积的四分之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阻隔件的下部,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阻隔件的高度小于所述阻隔件高度的二分之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为长条型,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热管主体,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热管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至少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热管主体的截面面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主体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纹,多个所述凸纹沿所述热管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凸纹之间形成有间隙。
10.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壳体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包括多个散热器、多根导热管、导热主干和支架,所述支架用于与电子元件连接,至少一根所述导热管连接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导热主干之间;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导热主干与所述支架的连接侧相邻的一侧;至少一根所述导热管连接于所述导热主干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导热管内部均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小于所述导热管的管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主干为长条型,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导热主干连接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热主干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主干为长条型,所述导热管包括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导热主干连接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热主干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主干的底面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热主干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插槽的两端具有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