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新型支架式智能充电器,包括一支板以及两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板下端左右两侧的充电座,所述两充电座上均设置有充电插孔,所述支板上表面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所述支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可相对旋转的左右两侧支板,所述两充电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板下端左侧以及右侧支板下端右侧,从而在不使用的时候,可旋转左右两侧支板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电器处于折叠状态,如此,可减少材积,节省占用空间,方便携带,支板上表面的卡槽方便充电设备卡于其中而立起,方便观看而且不影响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式智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般的支架式智能充电器一般设置有可供充电设备置放的支架以及充电插孔,但是支架不能折叠,从而整体体积大,很占空间,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支架式智能充电,其能折叠,从而折叠后材积小,方便携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新型支架式智能充电器,包括一支板以及两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板下端左右两侧的充电座,所述两充电座上均设置有充电插孔,所述支板上表面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所述支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可相对旋转的左右两侧支板,所述两充电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板下端左侧以及右侧支板下端右侧。所述左右两充电座中至少其中一个可相对支板左右移动。还包括一合页,所述合页包括左右两合板,所述左右两合板共同枢接于一前后向延伸的枢轴,所述左合板固接于左侧支板下端,右合板固接于右侧支板下端。还包括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倒U形滑槽,所述倒U形滑槽包括左右横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与两侧上下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支撑座上端面,两第二部分分别设置于支撑座左右两端面,所述左侧支板下端右侧以及右侧支板下端左侧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支撑座的左右宽度等于充电座的上下高度。所述支撑座的上下高度等于充电座的高度,所述左右两侧支板分别与滑块通过一上下延伸的枢轴枢接。所述倒U形滑槽第二部分的上下高度等于所述滑块的左右宽度。所述支撑座上也设置有充电插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因为支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可相对旋转的左右两侧支板,从而在不使用的时候,可旋转左右两侧支板而使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处于折叠状态,从而可减少材积,节省占用空间,方便携带;此外,充电座可相对支板左右移动,从而折叠充电器的时候,可左右移动充电座使两充电座错开,如此,可进一步减少折叠后的材积;支板上表面的卡槽方便充电设备卡于其中而立起,方便观看而且不影响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折叠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折叠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第二实施例处于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第二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3、4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支架式智能充电器包括一支板I以及两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板I下端左右两侧的充电座2,所述两充电座2上均设置有充电插孔21,所述支板I上表面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3,所述支板I包括相互连接且可相对旋转的左右两侧支板11、12,所述两充电座2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板11下端左侧以及右侧支板12下端右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式智能充电器包括一合页4,所述合页4包括左右两合板41、42,所述左右两合板41、42共同枢接于一前后向延伸的枢轴43,所述左合板41固接于左侦伎板11下端,右合板42固接于右侧支板12下端,从而左侧支板11与右侧支板12相互连接且可相对旋转。当需要使用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时,所述支板I与左右两充电座2—起形成一茶几样式,支板I即为茶几的面板,左右两充电座2即为茶几的支脚,充电时,充电中的设备可置于所述支板I上,且因为支板I上表面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3,从而充电设备如Ipad下端卡于卡槽3内而立起,从而更方便观看,而且不影响充电,当然,充电中的设备也可以直接置于支板I上端面而不卡于卡槽3;且因为左右两充电座2均设置有充电插孔21,从而本技术可同时供多个设备同时充电。当不需要使用本技术支架式智能充电器时,往下旋转左侧支板11与右侧支板12,使得两者旋转靠近,即使得整个充电器处于折叠状态,如图3所示,从而减少本技术整体材积,不管是储存还是包装都节省占用空间,从而方便携带。但是此时,左右两充电座2靠在一起,从而折叠后的宽度还是比较宽,较佳的,所述左右两充电座2中至少其中一个可相对支板I左右移动,从而可将充电座2相对支板I往另一个充电座2的方向移动,如此,在旋转左右两侧支板11、12后,两充电座2错开,如图4所示,如此,即可使得折叠后的宽度相对窄一些,进一步减少整体材积,节省空间。充电座2与支板I可相对左右移动的方式可采用任意公知技术,如充电座2上端连接滑块,支板I下端设置对应的左右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滑槽内(图未示),充电座2即可相对支板I左右移动。如图5、6、7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支架式智能充电器也包括所述左右两侧支板11’、12’、左右两充电座2’,还包括一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上设置有倒U形滑槽(图未示),所述倒U形滑槽包括左右横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与两侧上下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支撑座5 ’上端面,两第二部分分别设置于支撑座5 ’左右两端面,所述左侧支板11’下端右侧以及右侧支板12’下端左侧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滑块(图未示),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滑槽内,从而左右两侧支板11’、12’共同连接于所述支撑座5’,即是说左右两侧支板11’、12’相连接。当滑块在倒U形滑槽的第一部分内左右滑动时(如图6箭头所示),即调整了左右两侧支板11’、12’的距离,即相当于调整了整个支板I的左右长度,从而可以适应于不同长度的充电设备或者供更多的正在充电的设备置放;当滑块自倒U形滑槽的第一部分内滑动第二部分内时,左右两侧支板11’、12’相对支撑座5’旋转了90度,如此,相当于左右两侧支板11 ’、12 ’可相对支撑座5 ’旋转,也即是说左右两侧支板11 ’、12’可相对旋转。且当滑块自倒U形滑槽的第一部分内滑动第二部分内时,即左右两侧支板11’、12 ’相对支撑座5 ’旋转了 90度时,左右两侧支板11’、12 ’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座5 ’的左右两侧,从而本技术充电器此时处于折叠状态。较佳的,所述支撑座5’的左右宽度等于充电座2 ’的上下高度,从而折叠本技术充电器后,所述左侧支板11’与右侧支板12’平行,两充电座2’与所述支撑座5’相互平行且间隔开来,从而本技术充电器折叠后,整体呈四方形,宽度仅为一个充电座2’的高度加上左右两侧支板11’、12’的厚度,从而整体折叠后的材积更小,更节省空间,方便携带。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倒U形滑槽第二部分的上下高度等于所述滑块的左右宽度,从而当左右两侧支板11’、12’下端的滑块滑入倒U形滑槽的第二部分内后不能再往下滑,此时,左侧支板11’的右端面以及右侧支板12 ’的左端面与支撑座5 ’的上端面刚好平齐,从而本技术充电器折叠后的高度即为左右两侧支板11’、12’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如果倒U形槽第二部分的上下高度大于所述滑块的左右宽度,滑块滑入倒U形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支架式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板以及两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板下端左右两侧的充电座,所述两充电座上均设置有充电插孔,所述支板上表面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卡槽,所述支板包括相互连接且可相对旋转的左右两侧支板,所述两充电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板下端左侧以及右侧支板下端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邓文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