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876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网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采用采取基于IEC61850的三层控制模式,分别为接入控制层、协调控制层和设备层,所述接入控制层由分布式发电主站和配电网管理系统组成,所述协调控制层由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和微电网通信控制器组成,所述设备层由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和配电网组成,所述分布式发电主站与配电网管理系统相连,所述配电网管理系统与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均相连,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配电网,该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在接入配电网的微电网系统,解决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网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
技术介绍
分布式电源位置灵活与分散的特点极好地适应了分散的电力需求与资源分布要求。但是大量分散的、形式多样、性能各异的分布式电源简单并网运行会对电网和用户造成冲击,给电能质量、系统保护、系统运行等带来不利的影响。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和控制装置构成微电网,对于电网表现为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可以对中心控制信号进行响应,能很好地协调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矛盾。但是国内还没有出台统一的微电网通信标准,给微电网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增加了实施困难。目前微电网的控制方式主要有对等控制和主从控制2种,对等控制方式技术对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要求高,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主从控制方式对通信要求高,既要保证其可靠性还要有足够的实时性,对计算机系统及通信依赖较大,时效性有待论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控制微电网运行,实现微电网运行模式快速切换。该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在接入配电网的微电网系统,解决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高的问题;也可以应用于离网运行的微电网系统,解决重要负荷后备电源和偏远农村供电难的问题,能有效解决技术背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采用采取基于IEC61850的三层控制模式,分别为接入控制层、协调控制层和设备层,所述接入控制层由分布式发电主站和配电网管理系统组成,所述协调控制层由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和微电网通信控制器组成,所述设备层由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和配电网组成,所述分布式发电主站与配电网管理系统相连,所述配电网管理系统与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均相连,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配电网。进一步地,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微电网保护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计量表。进一步地,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电能质量监测器。进一步地,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时钟同步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控制微电网运行,实现微电网运行模式快速切换。该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在接入配电网的微电网系统,解决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高的问题;也可以应用于离网运行的微电网系统,解决重要负荷后备电源和偏远农村供电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_接入控制层;2-协调控制层;3-设备层;4-分布式发电主站;5-配电网管理系统;6-交换机;7-微电网运行控制器;8-微电网通信控制器;9-储能站;10-风力机;11-光伏板;12-负载;13-配电网;14-微电网保护装置;15-计量表;16-电能质量监测器;17-时钟同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采用采取基于IEC61850的三层控制模式,分别为接入控制层1、协调控制层2和设备层3,所述接入控制层I由分布式发电主站4和配电网管理系统5组成,所述协调控制层2由交换机6、微电网运行控制器7和微电网通信控制器8组成,所述设备层3由储能站9、风力机10、光伏板11、负载12和配电网13组成,所述分布式发电主站4与配电网管理系统5相连,所述配电网管理系统5与交换机6、微电网运行控制器7、微电网通信控制器8均相连,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8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7共同连接有储能站9、风力机10、光伏板11、负载12、配电网13。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8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7共同连接有微电网保护装置14。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8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7共同连接有计量表15。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8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7共同连接有电能质量监测器16。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8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7共同连接有时钟同步装置。17基于上述,本技术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控制微电网运行,实现微电网运行模式快速切换。该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在接入配电网的微电网系统,解决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高的问题;也可以应用于离网运行的微电网系统,解决重要负荷后备电源和偏远农村供电难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采取基于IEC61850的三层控制模式,分别为接入控制层、协调控制层和设备层,所述接入控制层由分布式发电主站和配电网管理系统组成,所述协调控制层由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和微电网通信控制器组成,所述设备层由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和配电网组成,所述分布式发电主站与配电网管理系统相连,所述配电网管理系统与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均相连,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配电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微电网保护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计量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电能质量监测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时钟同步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网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采用采取基于IEC61850的三层控制模式,分别为接入控制层、协调控制层和设备层,所述接入控制层由分布式发电主站和配电网管理系统组成,所述协调控制层由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和微电网通信控制器组成,所述设备层由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和配电网组成,所述分布式发电主站与配电网管理系统相连,所述配电网管理系统与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均相连,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配电网,该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在接入配电网的微电网系统,解决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高的问题。【IPC分类】H02J3/38【公开号】CN205377310【申请号】CN201521063861【专利技术人】卢媛, 栾卫平, 杨尉, 穆芮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公开日】2016年7月6日【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电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采取基于IEC61850的三层控制模式,分别为接入控制层、协调控制层和设备层,所述接入控制层由分布式发电主站和配电网管理系统组成,所述协调控制层由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和微电网通信控制器组成,所述设备层由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和配电网组成,所述分布式发电主站与配电网管理系统相连,所述配电网管理系统与交换机、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均相连,所述微电网通信控制器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器共同连接有储能站、风力机、光伏板、负载、配电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媛栾卫平杨尉穆芮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