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粘接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594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面粘接带具备:由聚烯烃类树脂所形成的发泡基材、和配置于所述发泡基材的两侧的第一粘接剂层和第二粘接剂层,准备框状的双面粘接带1,其具有长度61mm及宽度49mm的矩形的外部形状、具有长度57mm及宽度45mm的矩形的内部形状、且具有2mm的宽度,将第一丙烯酸类树脂板2和第二丙烯酸类树脂板3隔着所述框状的双面粘接带1贴合,得到叠层体11,从所述叠层体11的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树脂板2的贯通孔2a向所述叠层体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A送入空气,将所述内部空间11A的内压调整为30KPa,进行上述加压试验时,直至由于在所述框状的双面粘接带1与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树脂板2及第二丙烯酸类树脂板3之间的至少一个界面产生剥离,从而使得所述叠层体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A的内压开始减少的时间为50分钟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由聚烯烃类树脂形成的发泡基材的两面叠层有粘接剂层的双面粘接带
技术介绍
手机及便携信息终端(PersonalDigitalAssistants、PDA)等便携电子设备例如有时由于使用者而无意地掉落。对便携电子设备要求冲击吸收性,使即使赋予掉落引起的冲击,也不产生便携电子设备的显示不良。提高了冲击吸收性的双面粘接带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2中被公开。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双面粘接带在基材层的至少一面叠层一体化有(甲基)丙烯酸类粘接剂层。上述基材层为具有特定的交联度及气泡的长宽比的交联聚烯烃类树脂发泡基材。另外,便携电子设备有时无意地掉落于水中。而且,在便携电子设备中,有时附着雨等水滴。水分较多地附着于便携电子设备时,有时水分侵入至便携电子设备的内部而产生显示不良。对便携电子设备要求高的防水性,使得不会产生如上所述水分导致的显示不良。另外,在便携电子设备中,例如在构成装置表面的玻璃板和图像显示部件之间,为了粘接它们而使用双面粘接带。对该双面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粘接带,其具备:发泡基材,其由聚烯烃类树脂形成;第一粘接剂层,其配置于所述发泡基材的第一表面侧,且由(甲基)丙烯酸类粘接剂形成;和第二粘接剂层,其配置于所述发泡基材的与所述第一表面侧相反的第二表面侧,且由(甲基)丙烯酸类粘接剂形成,进行如下的加压实验:准备框状的双面粘接带,其具有长度61mm及宽度49mm的矩形的外部形状,具有长度57mm及宽度45mm的矩形的内部形状,且具有2mm的宽度,准备第一丙烯酸类树脂板,其具有长度100mm、宽度100mm及厚度10mm的矩形,且具有贯通孔,准备第二丙烯酸类树脂板,其具有长度100mm、宽度100mm及厚度10mm的矩形,且不具有贯通孔,将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03 JP 2014-0771161.一种双面粘接带,其具备:
发泡基材,其由聚烯烃类树脂形成;
第一粘接剂层,其配置于所述发泡基材的第一表面侧,且由(甲基)丙烯
酸类粘接剂形成;和
第二粘接剂层,其配置于所述发泡基材的与所述第一表面侧相反的第二
表面侧,且由(甲基)丙烯酸类粘接剂形成,
进行如下的加压实验:
准备框状的双面粘接带,其具有长度61mm及宽度49mm的矩形的外部
形状,具有长度57mm及宽度45mm的矩形的内部形状,且具有2mm的宽
度,
准备第一丙烯酸类树脂板,其具有长度100mm、宽度100mm及厚度
10mm的矩形,且具有贯通孔,
准备第二丙烯酸类树脂板,其具有长度100mm、宽度100mm及厚度
10mm的矩形,且不具有贯通孔,
将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树脂板和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树脂板隔着所述框状
的双面粘接带贴合,得到具有内部空间的叠层体,所述内部空间由所述第一
丙烯酸类树脂板、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树脂板和所述框状的双面粘接带围成,
从所述叠层体的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树脂板的贯通孔向所述叠层体的所述内
部空间送入空气,将所述内部空间的内压调整为30kPa,进行上述实验时,
直至由于在所述框状的双面粘接带与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树脂板及所述
第二丙烯酸类树脂板之间的至少一个界面产生剥离,从而使得所述叠层体的
所述内部空间的内压开始减小的时间为50分钟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接带,其中,
所述第一粘接剂层中所含的所述(甲基)丙烯酸类粘接剂含有(甲基)丙烯
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在所述第一粘接剂层中,所述增粘树脂相对于所述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的含量为36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德之岩井勇树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