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蚊剂及其制备、应用方法。将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蒸馏水中,得到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采用双滴定的方法,向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中逐渐滴加可溶性碘化物水溶液和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再在反应温度条件下搅拌处理10~30分钟,再加入光敏剂,陈化处理12~24小时,得到一种驱蚊剂。采用波长为200~500nm的LED光源对置于透明容器中的驱蚊剂进行激发,使之产生较强的具有驱蚊效果的光子;同时,在光源周围设置平面反射镜,有利于增强光子的发射效果。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驱蚊剂及驱蚊方法,可实现一次激发,数天有效,使用十分方便,且耗电量低,省电省事,适合于室内和户外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蚊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致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驱蚊器上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蚊虫不仅给人们带来骚扰,而且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驱蚊产品,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类,即化学方法驱蚊和物理方法驱蚊。化学方法中的绝大多数产品为含驱蚊胺类的化学物质,属于农药字号,有毒副作用,并还会使蚊子产生抗体。物理驱蚊产品主要利用特殊的声波或光波来诱杀或趋避蚊虫,一方面需要外加电源,且作用范围有限,使用也不方便。
在本专利技术作出之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177920B)曾经公开了一种光子驱蚊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光子驱蚊剂为一种纳米蚕丝蛋白乳液,其蚕丝蛋白的表面含有卤化银纳米颗粒。在水溶性蚕丝蛋白溶液中加入改性剂,再采用双滴定的方法,逐渐滴加金属卤化盐水溶液和硝酸银水溶液,使之在蚕丝蛋白上面原位生成卤化银纳米颗粒,形成纳米蚕丝蛋白乳液,经陈化处理后即得到一种可不使用外加电源的光子驱蚊剂。但驱蚊剂本身发出的荧光较弱,使用时由于环境中光线强弱及天气的影响,驱蚊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光子驱蚊剂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可在室内或户外使用,且驱蚊效果不依赖环境中的光线强弱,光致发光的驱蚊剂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驱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得浓度为0.01~0.1mol/L高分子聚合物溶液;
2、分别配制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在搅拌、温度为20~90℃的条件下,采用双滴定方法,向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逐渐滴加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可溶性碘化合物与可溶性银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1;滴加完毕后再在20~9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处理10~30分钟;
3、冷却至室温后,搅拌条件下加入0.001~0.01mol/L的光敏剂,陈化处理12~24小时,得到一种光致发光的驱蚊剂。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为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酰胺、聚硅氧烷中的任意两种。
所述的光敏剂包括苯甲酮、安息香二甲醚与丙三醇或1,3丙二醇的混合物。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按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一种驱蚊剂。
所述驱蚊剂的应用方法是:将驱蚊剂加入到透明容器中,采用波长为200~500nm的LED光源对置于透明容器中的驱蚊剂进行光激发。
驱蚊剂的具体应用方法可以是:将波长为200~500nm的LED光源固定在底座上,平面反射镜置于光源周围;将装有驱蚊剂的透明容器置于LED光源和平面反射镜的上面;打开电源开关,LED光源对驱蚊剂进行光激发。
所述透明容器的透光率在90%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蚊剂为一种含有光敏剂的光致发光纳米材料,对200~500nm波长具有敏感性,因此,采用LED光源,具有激发纳米材料产生较强驱蚊效果的作用;同时,在使用时,光源周围设置平面反射镜,有利于增强光波的发射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蚊剂及驱蚊方法,可实现一次激发,数天有效,使用十分方便,且耗电量低,省电省事,适合于室内和户外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子驱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子驱蚊器的电源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光子驱蚊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子驱蚊器激发前后驱蚊剂的光谱图;
图中:1、驱蚊剂;2、透明玻璃容器;3、平面反射镜;4、电源开关;5、底座;6、LED光源;7、透明玻璃片;8、干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将0.1g聚乙烯吡咯烷酮和0.2g聚乙烯醇预先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得到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分别配制浓度为0.5mol/L的碘化钾水溶液和硝酸银水溶液,在搅拌及温度为70℃的条件下,采用双滴的方法,向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中逐渐滴加碘化钾水溶液150ml和硝酸银水溶液100ml;滴加完毕后再在7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处理30分钟,得到具有淡黄色的半透明状的纳米乳液。冷却到室温,在纳米乳液中添加0.005mol/L的苯甲酮丙三醇溶液,再经陈化处理10小时,得到在420~460nm波段具有强荧光特性的光致发光纳米驱蚊材料母液,即驱蚊剂。
参见附图1,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子驱蚊器的结构示意图;平面反射镜3,电源开关4,底座5,LED光源6和透明玻璃片7。在本实施例中,LED光源采用六个LED灯珠,波长为200~500nm波段范围,LED光源6的灯珠镶嵌在底座5上部的中间,灯珠上覆盖透明玻璃片7,周围镶嵌平面反射镜3,电源开关4设置在底座5上。
参见附图2,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子驱蚊器的电源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底座的下部设有电源安装盒,盒内装有为LED光源供电的干电池8,通过开关控制光源。
参见附图3,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子驱蚊器的使用状态图;在底座5上部的LED光源6和平面反射镜3的上面,放置透光性好的透明玻璃容器2,容器内装有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驱蚊剂1;打开电源开关4,LED光源发光,激发驱蚊剂后,在特定波段发出能够发出较强光波,参见附图4,它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子驱蚊器激发前后驱蚊剂光波的光谱图。使用该装置,一次激发,数天有效。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蚊器,依靠LED光波激发驱蚊剂产生较强的特定光波,采用平面反射镜增强光波发射效果,以达到高效驱蚊效果,底座适合放在平坦的地方,同时兼有照明工具的功能。
实施例2:
将0.1g聚乙二醇和0.2g聚酰胺预先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得到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分别配制浓度为0.5mol/L的碘化钾水溶液和硫酸银水溶液,在搅拌及温度为50℃的条件下,采用双滴的方法,向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中逐渐滴加碘化钾水溶液150ml和硫酸银水溶液100ml;滴加完毕后再在5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处理30分钟,得到具有淡黄色的半透明状的纳米乳液。冷却到室温,在纳米乳液中添加0.002mol/L的光敏剂安息香二甲醚的丙三醇溶液,再经陈化处理10小时,得到在420~460nm波段具有强荧光特性的光致发光的驱蚊剂,将其置于透明机玻璃瓶中。
用1个波长为200~400nm波段范围的LED灯珠伸入到透明机玻璃瓶底内部,从内部对驱蚊剂进行激发,一方面可避免紫外光的外泄,另外有效利用光源,提高驱蚊剂的使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得浓度为0.01~0.1mol/L高分子聚合物溶液;(2)分别配制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在搅拌、温度为20~90℃的条件下,采用双滴定方法,向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逐渐滴加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可溶性碘化合物与可溶性银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1;滴加完毕后再在20~9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处理10~30分钟;(3)冷却至室温后,搅拌条件下加入0.001~0.01mol/L的光敏剂,陈化处理12~24小时,得到一种光致发光的驱蚊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得浓度为0.01~0.1mol/L高分子聚合物溶液;
(2)分别配制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在搅拌、温度为20~90℃的条件下,采用双滴定方法,向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逐渐滴加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可溶性碘化合物与可溶性银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1;滴加完毕后再在20~9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处理10~30分钟;
(3)冷却至室温后,搅拌条件下加入0.001~0.01mol/L的光敏剂,陈化处理12~24小时,得到一种光致发光的驱蚊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为聚氨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王作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纳盾科技有限公司,郑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