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蚊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致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驱蚊器上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蚊虫不仅给人们带来骚扰,而且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驱蚊产品,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类,即化学方法驱蚊和物理方法驱蚊。化学方法中的绝大多数产品为含驱蚊胺类的化学物质,属于农药字号,有毒副作用,并还会使蚊子产生抗体。物理驱蚊产品主要利用特殊的声波或光波来诱杀或趋避蚊虫,一方面需要外加电源,且作用范围有限,使用也不方便。
在本专利技术作出之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177920B)曾经公开了一种光子驱蚊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光子驱蚊剂为一种纳米蚕丝蛋白乳液,其蚕丝蛋白的表面含有卤化银纳米颗粒。在水溶性蚕丝蛋白溶液中加入改性剂,再采用双滴定的方法,逐渐滴加金属卤化盐水溶液和硝酸银水溶液,使之在蚕丝蛋白上面原位生成卤化银纳米颗粒,形成纳米蚕丝蛋白乳液,经陈化处理后即得到一种可不使用外加电源的光子驱蚊剂。但驱蚊剂本身发出的荧光较弱,使用时由于环境中光线强弱及天气的影响,驱蚊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得浓度为0.01~0.1mol/L高分子聚合物溶液;(2)分别配制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在搅拌、温度为20~90℃的条件下,采用双滴定方法,向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逐渐滴加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可溶性碘化合物与可溶性银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1;滴加完毕后再在20~9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处理10~30分钟;(3)冷却至室温后,搅拌条件下加入0.00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得浓度为0.01~0.1mol/L高分子聚合物溶液;
(2)分别配制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摩尔浓度为0.1~1.0mol/L的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在搅拌、温度为20~90℃的条件下,采用双滴定方法,向步骤(1)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逐渐滴加可溶性碘化合物水溶液和可溶性银化合物水溶液,可溶性碘化合物与可溶性银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1;滴加完毕后再在20~9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处理10~30分钟;
(3)冷却至室温后,搅拌条件下加入0.001~0.01mol/L的光敏剂,陈化处理12~24小时,得到一种光致发光的驱蚊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穿网络高分子聚合物为聚氨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王作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纳盾科技有限公司,郑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