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561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尘杯组件、尘杯上盖组件和电机组件。所述尘杯上盖组件封盖在所述尘杯组件上,所述尘杯上盖组件上形成有尘杯出口;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口与所述尘杯出口相连通,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口处设有封闭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口的消音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尘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而且还可以降低吸尘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尘器
技术介绍
随着吸尘器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吸尘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使用中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在机器工作时的产生的声音,成为人们选购吸尘器的首要条件之一。然而,现有产品多停留在传统的直通式结构,使用中噪音很大(正常人耳感知舒适的声音为72dBA,而传统吸尘器产品工作时的声音为84-88dBA,所以称之为噪音),使人感到不舒适而烦躁,进一步影响对吸尘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吸尘器,可以降低噪音。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尘杯组件、尘杯上盖组件和电机组件。所述尘杯组件的底部具有吸风口且顶部出风,所述尘杯组件的顶部设有消音结构;所述尘杯上盖组件封盖在所述尘杯组件上,所述尘杯上盖组件的侧壁上形成有尘杯出口,所述尘杯上盖组件的具有引导从尘杯组件顶部出风流向所述尘杯出口的消音结构;所述电机组件的顶部具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杯出口相连通,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口处设有封闭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口的消音组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吸尘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而且还可以降低吸尘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吸尘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杯上盖组件包括:尘杯上盖、尘杯上盖内罩、多孔消音棉和消音隔板。所述尘杯上盖内罩设在所述尘杯上盖内侧,所述尘杯上盖内罩上设有消音孔;所述多孔消音棉设在所述尘杯上盖内罩的外侧面上并覆盖所述消音孔;所述消音隔板设在所述尘杯上盖内侧并覆盖所述多孔消音棉的外侧面。进一步地,所述尘杯上盖内罩封盖在所述尘杯组件的出风端,所述尘杯上盖内罩与所述尘杯组件之间限定出出风通道,所述尘杯出口位于所述尘杯上盖内罩的侧面并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音组件包括:进风栅板、消音海绵和塔式分流罩。所述消音海绵设在所述进风栅板的下游并封闭所述进风栅板;所述塔式分流罩设在所述消音海绵的下游,所述塔式分流罩的一端连接所述消音海绵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电机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塔式分流罩包括:第一环形导流板和导流组件。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呈沿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方向向内倾斜的环形板状;所述导流组件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的内侧,所述导流组件与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的出风端相对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的出风端的上游,所述导流组件与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之间限定有环绕所述导流组件的第一通风口。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二环形导流板和挡板。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内侧,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呈沿所述进风方向向内倾斜的环形板体;所述挡板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的内侧,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的出风端相对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的出风端的上游,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限定有环绕所述挡板的第二通风口。有利地,所述进风栅板包括栅格板和与所述栅格板的周沿相连的环形侧板,所述消音海绵和所述塔式分流罩均设在所述环形侧板的内侧,且所述栅格板、所述消音海绵和所述塔式分流罩沿所述进风方向依次布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内罩和电机内罩侧板。所述电机内罩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电机内罩侧板罩设在所述电机内罩的外侧,且所述电机内罩侧板上形成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且错开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内罩侧板的外表面上设有电机内罩消音棉,所述电机内罩消音棉覆盖所述第二通风孔。有利地,所述第一通风孔为在所述电机内罩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格栅型孔,所述电机内罩侧板为环绕所述电机内罩并对称布置在所述电机内罩外侧的两个,且两个所述电机内罩侧板上均形成有与一个所述第一通风孔相对的板部和与该第一通风孔错开的所述第二通风孔。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外罩,所述电机外罩罩设在所述电机内罩侧板的外侧并向所述电机外罩底部导风,进入所述电机组件的气流经过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后导向所述电机外罩底部。有利地,所述吸尘器的出风口设在所述电机内罩的一侧,所述电机外罩隔开所述电机内罩和所述吸尘器的出风口,且所述电机外罩的外侧限定出从所述电机外罩的底部绕过所述电机内罩的另一侧流向所述吸尘器的出风口的出风风道。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内罩侧板与所述电机内罩卡扣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尘杯上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消音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电机组件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电机组件中电机内罩和电机侧板之间的爆炸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方向。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尘杯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尘杯组件的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吸尘器1,尘杯组件100,尘杯入口101,旋风分离器10旋风分离器11,敞开口11敞开口111,中心定位部12中心定位部112,过滤壳体20过滤壳体12,流通腔室20a流通腔室12a,进气口20b进气口12b,排气口20c排气口12c,导风罩21导风罩121,导风罩的底壁导风罩的底壁1211,导风罩的侧壁212导风罩的侧壁1212,下止挡面2121下止挡面102,凸部213凸部1213,凹槽2131凹槽103,支撑架22支撑架122,支撑架的顶壁221支撑架的顶壁1221,上止挡面2211上止挡面104,阻挡部222阻挡部1222,减重凹槽223减重凹槽1223,升气管23升气管123,过滤件30过滤件13,避让孔31避让孔131,尘杯上盖组件200,尘杯出口201,消音孔202,出风通道203,尘杯上盖21,尘杯上盖内罩22,多孔消音棉23,消音隔板24,电机组件300,进风口301,第一通风孔302,第二通风孔303,板部304,出风风道305,电机内罩31,电机内罩侧板32,电机内罩消音棉33,电机外罩34,消音组件400,第一通风口401,第二通风口402,进风栅板41,消音海绵42,塔式分流罩43,第一环形导流板431,第二环形导流板432,挡板433,栅格板411,环形侧板412,外壳500。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的底部具有吸风口且顶部出风,所述尘杯组件的顶部设有消音结构;尘杯上盖组件,所述尘杯上盖组件封盖在所述尘杯组件上,所述尘杯上盖组件的侧壁上形成有尘杯出口,所述尘杯上盖组件具有引导从尘杯组件顶部出风流向所述尘杯出口的消音结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的顶部具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杯出口相连通,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口处设有封闭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口的消音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的底部具有吸风口且顶部出风,所述尘杯组件的顶部设有消音结构;
尘杯上盖组件,所述尘杯上盖组件封盖在所述尘杯组件上,所述尘杯上盖组件的侧壁上形成有尘杯出口,所述尘杯上盖组件具有引导从尘杯组件顶部出风流向所述尘杯出口的消音结构;
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的顶部具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杯出口相连通,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口处设有封闭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口的消音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组件包括:
进风栅板;
消音海绵,所述消音海绵设在所述进风栅板的下游并封闭所述进风栅板;
塔式分流罩,所述塔式分流罩设在所述消音海绵的下游,所述塔式分流罩的一端连接所述消音海绵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电机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式分流罩包括:
第一环形导流板,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呈沿所述电机组件的进风方向向内倾斜的环形板状;
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的内侧,所述导流组件与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的出风端相对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的出风端的上游,所述导流组件与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之间限定有环绕所述导流组件的第一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
第二环形导流板,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导流板内侧,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呈沿所述进风方向向内倾斜的环形板体;
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的内侧,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的出风端相对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的出风端的上游,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板之间限定有环绕所述挡板的第二通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栅板包括栅格板和与所述栅格板的周沿相连的环形侧板,所述消音海绵和所述塔式分流罩均设在所述环形侧板的内侧,且所述栅格板、所述消音海绵和所述塔式分流罩沿所述进风方向依次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辉牛军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