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渐屈线变角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490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3:48
一种双渐屈线变角铣刀,涉及车削刀具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铣刀的设计,能够保证切削刃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且能够避免铣刀对大曲率凹曲面淬硬钢加工时与工件表面干涉现象的发生。刀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两条螺旋排屑槽,刀体的前端面为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前刀面包括一阶前刀面和二阶前刀面;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后刀面包括一阶第一后刀面、一阶第二后刀面、二阶第一后刀面、二阶第二后刀面、三阶第一后刀面、三阶第二后刀面、四阶第一后刀面和四阶第二后刀面;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切削刃角包括一阶切削刃角、二阶切削刃角、三阶切削刃角和四阶切削刃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加工大曲率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削刀具
,具体为一种双渐屈线变角铣刀

技术介绍

铣刀广泛应用于汽车大型覆盖件模具半精加工领域,人们要求汽车外观新颖且流线型设计感强,造成汽车覆盖件模具型面形状复杂,因汽车覆盖件淬硬钢材料硬度较高,现有刀具不能满足刀具抗冲击和加工精度高双要求。而且在对大曲率凹曲面加工时,易出现铣刀与工件干涉的现象,加剧刀具磨损,影响铣削精度,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及工件的表面完整性。综上,提高加工效率和工件表面质量是适应现代汽车模具生产需要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渐屈线变角铣刀,通过对铣刀的设计,能够保证切削刃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且能够避免铣刀对大曲率凹曲面淬硬钢加工时与工件表面干涉现象的发生。
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渐屈线变角铣刀,包括刀体,所述的刀体为圆柱体,刀体的直径为120mm,刀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两条螺旋排屑槽,所述的两条螺旋排屑槽等分布于刀体的外圆周面设置,刀体的前端面为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切削刃曲线的参考中心圆距该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外圆周面23.6mm、距刀体的前端面38.4mm;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的水平面为基准面,顺时针旋转23°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a点,在过该a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8.5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1点,该渐屈线第1点同时也是该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轴心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a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11°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b点,在过该b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8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2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b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c点,在过该c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7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3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c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d点,在过该d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6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4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d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e点,在过该e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5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5点;
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前刀面包括一阶前刀面和二阶前刀面;所述的一阶前刀面由渐屈线第1点至渐屈线第3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所述的二阶前刀面由渐屈线第3点至渐屈线第5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后刀面包括一阶第一后刀面、一阶第二后刀面、二阶第一后刀面、二阶第二后刀面、三阶第一后刀面、三阶第二后刀面、四阶第一后刀面和四阶第二后刀面;
所述的一阶第一后刀面由渐屈线第1点至渐屈线第2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所述的二阶第一后刀面由渐屈线第2点至渐屈线第3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所述的三阶第一后刀面由渐屈线第3点至渐屈线第4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所述的四阶第一后刀面由渐屈线第4点至渐屈线第5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所述的一阶第一后刀面连接一阶第二后刀面,所述的二阶第一后刀面连接二阶第二后刀面,所述的三阶第一后刀面连接三阶第二后刀面,所述的四阶第一后刀面连接四阶第二后刀面;
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切削刃角包括四个不同角度的切削刃角,所述的四个不同角度的切削刃角分别为一阶切削刃角、二阶切削刃角、三阶切削刃角和四阶切削刃角;
所述的一阶切削刃角为一阶前刀面与一阶第一后刀面所形成的夹角;
所述的二阶切削刃角为一阶前刀面与二阶第一后刀面所形成的夹角;
所述的三阶切削刃角为二阶前刀面与三阶第一后刀面所形成的夹角;
所述的四阶切削刃角为二阶前刀面与四阶第一后刀面所形成的夹角。
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的双渐屈线变角铣刀能够保证切削刃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在加工大曲率(加工工件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R48-R120)时,双渐屈线变角铣刀可以减小干涉且有效切削刃较长,可减小刀具在铣削过程中的振动。
2.本专利技术的双渐屈线变角铣刀的渐屈线第3点到渐屈线第5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半径较大,可避免切削大曲率凸、凹工件时,切削刃与工件干涉。
3.当切削工件时,是由四阶切削刃先进入切削,此切削刃前角和后角都较小,切削刃刚性好,三阶切削刃和二阶切削刃再依次进入切削,最后再由一阶切削刃进入切削,将前一刀路表面残留部分切除,从而提高了铣削表面质量。
4.四阶第一后刀面与二阶前刀面形成的切削刃角较大,切削较平稳、抗冲击性强,一阶第一后刀面与一阶前刀面形成的切削刃最锋利,切削表面质量好。刀具在加工工件时,刀具与工件接触从较钝,切削刃光滑过渡到最锋利切削刃切削时,即可保证切削刃冲击小又可保证加工后工件表面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渐屈线变角铣刀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5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渐屈线变角铣刀的结构原理图;
图9为图8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刀体1、螺旋排屑槽2、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3、一阶前刀面4、二阶前刀面5、一阶第一后刀面6、二阶第一后刀面7、三阶第一后刀面8、四阶第一后刀面9、一阶第二后刀面10、二阶第二后刀面11、三阶第二后刀面12、四阶第二后刀面13、第一螺旋排屑槽14、第二螺旋排屑槽15、一阶切削刃角17、二阶切削刃角18、三阶切削刃角19、四阶切削刃角20。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双渐屈线变角铣刀,包括刀体1,所述的刀体1为圆柱体,刀体1的直径为120mm,刀体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两条螺旋排屑槽2,所述的两条螺旋排屑槽2等分布于刀体1的外圆周面设置,刀体1的前端面为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3,用于加工工件,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切削刃曲线的参考中心圆距该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外圆周面23.6mm、距刀体1的前端面38.4mm;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的水平面为基准面,顺时针旋转23°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a点,在过该a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8.5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1点,该渐屈线第1点同时也是该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3的轴心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a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11°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b点,在过该b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8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2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b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c点,在过该c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7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3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c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d点,在过该d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6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4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d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e点,在过该e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渐屈线变角铣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渐屈线变角铣刀,包括刀体(1),所述的刀体(1)为圆柱体,刀体(1)的直径为120mm,刀体(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两条螺旋排屑槽(2),所述的两条螺旋排屑槽(2)等分布于刀体(1)的外圆周面设置,其特征在于:刀体(1)的前端面为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3),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切削刃曲线的参考中心圆距该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外圆周面23.6mm、距刀体(1)的前端面38.4mm;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的水平面为基准面,顺时针旋转23°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a点,在过该a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8.5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1点,该渐屈线第1点同时也是该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3)的轴心点;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a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11°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b点,在过该b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8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2点;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b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c点,在过该c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7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3点;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c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d点,在过该d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6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4点;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d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e点,在过该e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5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5点;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前刀面包括一阶前刀面(4)和二阶前刀面(5);所述的一阶前刀面(4)由渐屈线第1点至渐屈线第3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所述的二阶前刀面(5)由渐屈线第3点至渐屈线第5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后刀面包括一阶第一后刀面(6)、一阶第二后刀面(10)、二阶第一后刀面(7)、二阶第二后刀面(11)、三阶第一后刀面(8)、三阶第二后刀面(12)、四阶第一后刀面(9)和四阶第二后刀面(13);所述的一阶第一后刀面(6)由渐屈线第1点至渐屈线第2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所述的二阶第一后刀面(7)由渐屈线第2点至渐屈线第3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所述的三阶第一后刀面(8)由渐屈线第3点至渐屈线第4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所述的四阶第一后刀面(9)由渐屈线第4点至渐屈线第5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所述的一阶第一后刀面(6)连接一阶第二后刀面(10),所述的二阶第一后刀面(7)连接二阶第二后刀面(11),所述的三阶第一后刀面(8)连接三阶第二后刀面(12),所述的四阶第一后刀面(9)连接四阶第二后刀面(13);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切削刃角包括四个不同角度的切削刃角,所述的四个不同角度的切削刃角分别为一阶切削刃角(17)、二阶切削刃角(18)、三阶切削刃角(19)和四阶切削刃角(20);所述的一阶切削刃角(17)为一阶前刀面(4)与一阶第一后刀面(6)所形成的夹角;所述的二阶切削刃角(18)为一阶前刀面(4)与二阶第一后刀面(7)所形成的夹角;所述的三阶切削刃角(19)为二阶前刀面(5)与三阶第一后刀面(8)所形成的夹角;所述的四阶切削刃角(20)为二阶前刀面(5)与四阶第一后刀面(9)所形成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渐屈线变角铣刀,包括刀体(1),所述的刀体(1)为圆柱体,刀体(1)的直径为120mm,刀体(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两条螺旋排屑槽(2),所述的两条螺旋排屑槽(2)等分布于刀体(1)的外圆周面设置,其特征在于:刀体(1)的前端面为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3),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切削刃曲线的参考中心圆距该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外圆周面23.6mm、距刀体(1)的前端面38.4mm;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的水平面为基准面,顺时针旋转23°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a点,在过该a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8.5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1点,该渐屈线第1点同时也是该双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3)的轴心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a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11°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b点,在过该b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8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2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b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c点,在过该c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7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3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c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d点,在过该d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6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4点;
以过该参考中心圆圆心和d点的平面为基准面,逆时针旋转30°交于该参考中心圆圆周上的一点定义为e点,在过该e点的切线上选取该参考中心圆半径5倍处的一点定义为渐屈线第5点;
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前刀面包括一阶前刀面(4)和二阶前刀面(5);
所述的一阶前刀面(4)由渐屈线第1点至渐屈线第3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所述的二阶前刀面(5)由渐屈线第3点至渐屈线第5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每个单渐屈线变角铣刀主体的后刀面包括一阶第一后刀面(6)、一阶第二后刀面(10)、二阶第一后刀面(7)、二阶第二后刀面(11)、三阶第一后刀面(8)、三阶第二后刀面(12)、四阶第一后刀面(9)和四阶第二后刀面(13);
所述的一阶第一后刀面(6)由渐屈线第1点至渐屈线第2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所述的二阶第一后刀面(7)由渐屈线第2点至渐屈线第3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所述的三阶第一后刀面(8)由渐屈线第3点至渐屈线第4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所述的四阶第一后刀面(9)由渐屈线第4点至渐屈线第5点之间形成的弧线切削刃构成;
所述的一阶第一后刀面(6)连接一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献礼袁帅陈涛应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