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齐大图专利>正文

一种电热采暖设备以及采用该采暖设备的取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0392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采暖设备,由电加热主机和箱体组成,箱体由管路控制箱和电路控制箱组成;其中:电加热主机由电加热棒、加热箱、左端盖、右端盖、主机外壳、主机保温层、内圈螺片、外圈螺片、主机螺栓、分流器固定板、主机支架和主机出口、主机入口、串箱缺口组成;管路控制箱由管路主器件、管路辅器件和内部循环管路、注排管路、辅助管路以及管路口组成;管路控制箱与电路控制箱之间设有隔离板;电路控制箱由电路管路、电路连接板、控制电路组成;取暖系统,包括上述电热采暖设备,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副箱、散热器和外部循环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能环保、安装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热采暖设备以及采用该采暖设备的取暖系统
技术介绍
环境与能源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取暖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话题之一,它既要消耗能源又影响着自然环境。传统的取暖方式采用燃煤或烧柴作为能源,这是造成霾现象的因素之一,这一方式能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最为直接,影响甚大,尤其是在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这一小气候区域内,燃煤和燃柴是造成霾现象的首要因素,实不可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以电或燃气为能源用做取暖的“绿色”取暖技术逐渐得以实施。然而,现有的以电为能源用做取暖的技术,存在热转换效率较低、电耗损大的重要缺点,致使消费用户在必须该使用它这一特殊情况下才会使用,大多数普通人们无法承受其日常支出费用,因此,现有的电热采暖技术无法被广泛普及。再者,部分现有技术产品还存有用电安全隐患、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等缺点。现有的燃气能源,虽说随着科技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所扩大,但用做民用取暖用途的燃气能源却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拥有的,尤其是在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其日常支出费用也是大部分家庭首先和肯定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因此,这一取暖技术也无法被广泛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取暖技术的不足,普及“绿色”取暖,提高人们生活取暖水平和质量,改善人们生活和自然环境,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热采暖设备以及采用该采暖设备的取暖系统。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热采暖设备,由电加热主机和箱体组成,箱体由管路控制箱和电路控制箱组成;其中:电加热主机由电加热棒、加热箱、左端盖、右端盖、主机外壳、主机保温层、内圈螺片、外圈螺片、主机螺栓、分流器固定板、主机支架和主机出口、主机入口、串箱缺口组成,其中,外圈螺片上设有凹陷和扰流小孔;管路控制箱由管路主器件、管路辅器件和内部循环管路、注排管路、辅助管路以及管路口组成;其中,管路主器件由分流器、注入罐、主机排气罐组成;管路辅器件由膨胀罐、循环泵、单向逆止阀门、电动阀门、手动阀门、自动排气阀、自动泄压阀、三通组成;内部循环管路由供给管路、回路管路组成;其中,供给管路由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主机供给管路、散热器内部供给管路组成,回路管路由太阳能内部回路管路、主机回路管路、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组成;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太阳能内部回路管路构成太阳能内部循环管路;主机供给管路、主机回路管路构成主机循环管路;散热器内部供给管路、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构成散热器内部循环管路;内部循环管路是导热介质在管路控制箱内流动的管路;注排管路由注入管路、排出管路组成;辅助管路由缓泄管路、泄压排气管路、排污管路组成;管路口由散热器供给管路接口、散热器回路管路接口、太阳能供给管路接口、太阳能回路管路接口、导热介质排出口、排污口、泄压排气口组成;管路控制箱与电路控制箱之间设有隔离板;电路控制箱由电路管路、电路连接板、控制电路组成;其中,电路管路由左路电路管路、中路电路管路、右路电路管路和上路电路管路组成;电路连接板是上路电路管路内导线的接线端子;所述供给管路外表面有保温套管;所述管路主器件中的,分流器由入口端盖、出口端盖、中箱、密封圈、过滤网、端盖挡气片、分流器螺栓、分流器支架和端盖上入口、端盖下入口、端盖上出口、端盖下出口、中箱口、大回口、分流器温控探头接口组成;分流器温控探头接口上安装有分流器温控探头;注入罐由罐盖、上端盖、下端盖、视盅、注入罐螺栓和注入口、管路排气口、导入口组成;注入罐的管路排气口上安装有注入罐自动排气阀;主机排气罐由罐壳、罐体、罐体保温层、罐体挡气片和主机排气口、罐体入口、罐体出口、主机排气罐温控探头接口组成;主机排气罐的主机排气口上安装有主机排气罐自动排气阀,主机排气罐温控探头接口上安装有主机排气罐温控探头;电加热主机在管路控制箱内;电加热主机的主机出口与主机排气罐的罐体入口连接;管路口在管路控制箱外部;注入罐安装在管路控制箱内的顶部,且注入罐的罐盖、注入口和注入罐上安装的自动排气阀伸出管路控制箱,在管路控制箱外部;分流器安装在电加热主机的正立面上;电路控制箱有左路电路管路、中路电路管路、右路电路管路和上路电路管路穿过隔离板连接并延伸到管路控制箱,其中,上路电路管路的另一端有电路连接板,电路控制箱内还有控制电路;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一端连接太阳能供给管路接口,另一端连接第一三通的一侧直通口,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上从太阳能供给管路接口一端开始至另一端依次串联安装第一手动阀门和第一电动阀门;主机供给管路从主机排气罐的罐体出口引出后经第二手动阀门连接第二三通的旁通口,第二三通的一侧直通口连接第一三通的旁通口;散热器内部供给管路的一端连接第一三通的另一侧直通口,另一端连接散热器供给管路接口;太阳能内部回路管路从分流器的端盖上出口引出后连接第三三通的一侧直通口,第三三通的另一侧直通口经第一单向逆止阀门和第一循环泵连接第四三通的旁通口,第三三通的旁通口经第二单向逆止阀门和第二循环泵连接第四三通的一侧直通口,第四三通的另一侧直通口经第三手动阀门连接太阳能回路管路接口;主机回路管路从分流器的端盖下出口引出后连接第五三通的一侧直通口,第五三通的旁通口经第三单向逆止阀门和第三循环泵连接第六三通的旁通口,第五三通的另一侧直通口经第四单向逆止阀门和第四循环泵连接第七三通的旁通口,第六三通的一侧直通口与第七三通的一侧直通口连接,第七三通的另一侧直通口连接第八三通的旁通口,第八三通的一侧直通口连接电加热主机的主机入口;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的一端是散热器回路管路接口,另一端连接分流器的端盖下入口;注入管路一端连接注入罐的导入口,另一端经第四手动阀门连接分流器的端盖上入口;排出管路一端连接第八三通的另一侧直通口,另一端经第五手动阀门连接导热介质排出口;缓泄管路从第六三通的另一侧直通口引出后连接第九三通的一侧直通口,第九三通的旁通口连接膨胀罐,第九三通的另一侧直通口经自动泄压阀和第六手动阀门连接第二三通的另一侧直通口;泄压排气管路是从自动泄压阀的泄压小口和主机排气罐自动排气阀排气小口引出,共同连接至泄压排气口;排污管路一端连接分流器的中箱口,另一端经第七手动阀门连接排污口。所述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主机供给管路、散热器内部供给管路、太阳能内部回路管路、主机回路管路、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注入管路、排出管路、缓泄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由电加热主机(19)和箱体组成,箱体由管路控制箱(5)和电路控制箱(1)组成;电加热主机(19)在管路控制箱(5)内,电加热主机(19)上安装分流器(24),管路控制箱(5)与电路控制箱(1)之间设有隔离板(3);管路控制箱(5)内的顶部安装有注入罐(4),注入罐(4)的罐盖(401)、注入口(402)和安装在管路排气口(403)上的注入罐自动排气阀(ZP2)位于管路控制箱(5)的外部;电路控制箱(1)由电路管路、电路连接板(7)、控制电路(2)组成;其中,电路管路由左路电路管路(25)、中路电路管路(30)、右路电路管路(12)和上路电路管路(6)组成,左路电路管路(25)、中路电路管路(30)、右路电路管路(12)和上路电路管路(6)穿过隔离板(3)连接并延伸到管路控制箱(5),其中,上路电路管路(6)的另一端有电路连接板(7),电路控制箱(1)内还有控制电路(2);电加热主机(19)由电加热棒(1904)、加热箱(1907)、左端盖(1912)、右端盖(1903)、主机外壳(1905)、主机保温层(1902)、内圈螺片(1911)、外圈螺片(1910)、主机螺栓(1913)、分流器固定板(1916)、主机支架(1915)和主机出口(1901)、主机入口(1906)、串箱缺口(1908)组成,其中,外圈螺片(1910)上设有凹陷(1909)和扰流小孔(1914);各个加热箱(1907)内都设置有螺旋状的内圈螺片(1911)和外圈螺片(1910),内圈螺片(1911)在外圈螺片(1910)的中间,且内圈螺片(1911)和外圈螺片(1910)相互对应并紧密配合,外圈螺片(1910)的外侧与加热箱(1907)的内壁紧密配合,外圈螺片(1910)在与导流介质在该加热箱(1907)内总体的流动方向相反的一侧面上设有凹陷(1909),凹陷(1909)由外圈螺片(1910)的外侧至内侧渐深,形成偏心,凹陷(1909)在外圈螺片(1910)的内侧设置有扰流小孔(1914),最下端的加热箱(1907)下方设有主机入口(1906),最上端的加热箱(1907)上方设有主机出口(1901),且主机入口(1906)和主机出口(1901)与各串箱缺口(1908)是在各个加热箱(1907)左右两端错位设置的,各个加热箱(1907)的左侧有左端盖(1912)与各个加热箱(1907)用主机螺栓(1913)紧密配合,各个加热箱(1907)的右侧有右端盖(1903)与各个加热箱(1907)用主机螺栓(1913)紧密配合,电加热棒(1904)与内圈螺片(1911)配合,并以穿过外圈螺片(1910)和内圈螺片(1911)圆心的形式安装在左端盖(1912)和/或右端盖(1903)上,每个加热箱(1907)都对应安装一个电加热棒(1904),电加热主机(19)外侧有主机外壳(1905),主机外壳(1905)与各个加热箱(1907)、左端盖(1912)、右端盖(1903)之间的空隙有主机保温层(1902);电加热主机(19)的正立面设置有分流器固定板(1916),电加热主机(19)的背面设置有主机支架(1915);分流器(24)通过分流器支架(2415)固定在电加热主机(19)的分流器固定板(1916)上;分流器(24)由入口端盖(2405)、出口端盖(2414)、中箱(2403)、密封圈(2409)、过滤网(2412)、端盖挡气片(2407)、分流器螺栓(2402)、分流器支架(2415)和端盖上入口(2404)、端盖下入口(2408)、端盖上出口(2401)、端盖下出口(2413)、中箱口(2411)、大回口(2410)、分流器温控探头接口(2406)组成;出口端盖(2414)通过密封圈(2409)紧密配合在中箱(2403)的一侧,入口端盖(2405)通过密封圈(2409)紧密配合在中箱(2403)的另一侧,出口端盖(2414)、中箱(2403)、入口端盖(2405)通过分流器螺栓(2402)紧固在一起,出口端盖(2414)上上下对应设置有端盖上出口(2401)和端盖下出口(2413),出口端盖(2414)上安装有过滤网(2412),入口端盖(2405)上上下对应设置有端盖上入口(2404)和端盖下入口(2408),入口端盖(2405)上还设置有分流器温控探头接口(2406)和大回口(2410)以及端盖挡气片(2407),大回口(2410)设置在入口端盖(2405)与中箱(2403)紧密配合的这一侧面下部,端盖挡气片(2407)径向设置在入口端盖(2405)内部底端的大回口(2410)与端盖下入口(2408)之间,中箱(2403)的底部设置有中箱口(2411),中箱(2403)的背面设置有分流器支架(2415);注入罐(4)由罐盖(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由电加热主机(19)和箱体组成,箱体由管路控制箱
(5)和电路控制箱(1)组成;
电加热主机(19)在管路控制箱(5)内,
电加热主机(19)上安装分流器(24),
管路控制箱(5)与电路控制箱(1)之间设有隔离板(3);
管路控制箱(5)内的顶部安装有注入罐(4),注入罐(4)的罐盖(401)、注入口(402)和安
装在管路排气口(403)上的注入罐自动排气阀(ZP2)位于管路控制箱(5)的外部;
电路控制箱(1)由电路管路、电路连接板(7)、控制电路(2)组成;其中,电路管路由左路
电路管路(25)、中路电路管路(30)、右路电路管路(12)和上路电路管路(6)组成,
左路电路管路(25)、中路电路管路(30)、右路电路管路(12)和上路电路管路(6)穿过隔
离板(3)连接并延伸到管路控制箱(5),其中,上路电路管路(6)的另一端有电路连接板(7),
电路控制箱(1)内还有控制电路(2);
电加热主机(19)由电加热棒(1904)、加热箱(1907)、左端盖(1912)、右端盖(1903)、主
机外壳(1905)、主机保温层(1902)、内圈螺片(1911)、外圈螺片(1910)、主机螺栓(1913)、分
流器固定板(1916)、主机支架(1915)和主机出口(1901)、主机入口(1906)、串箱缺口(1908)
组成,其中,外圈螺片(1910)上设有凹陷(1909)和扰流小孔(1914);
各个加热箱(1907)内都设置有螺旋状的内圈螺片(1911)和外圈螺片(1910),内圈螺片
(1911)在外圈螺片(1910)的中间,且内圈螺片(1911)和外圈螺片(1910)相互对应并紧密配
合,外圈螺片(1910)的外侧与加热箱(1907)的内壁紧密配合,外圈螺片(1910)在与导流介
质在该加热箱(1907)内总体的流动方向相反的一侧面上设有凹陷(1909),凹陷(1909)由外
圈螺片(1910)的外侧至内侧渐深,形成偏心,凹陷(1909)在外圈螺片(1910)的内侧设置有
扰流小孔(1914),最下端的加热箱(1907)下方设有主机入口(1906),最上端的加热箱
(1907)上方设有主机出口(1901),且主机入口(1906)和主机出口(1901)与各串箱缺口
(1908)是在各个加热箱(1907)左右两端错位设置的,各个加热箱(1907)的左侧有左端盖
(1912)与各个加热箱(1907)用主机螺栓(1913)紧密配合,各个加热箱(1907)的右侧有右端
盖(1903)与各个加热箱(1907)用主机螺栓(1913)紧密配合,电加热棒(1904)与内圈螺片
(1911)配合,并以穿过外圈螺片(1910)和内圈螺片(1911)圆心的形式安装在左端盖(1912)
和/或右端盖(1903)上,每个加热箱(1907)都对应安装一个电加热棒(1904),电加热主机
(19)外侧有主机外壳(1905),主机外壳(1905)与各个加热箱(1907)、左端盖(1912)、右端盖
(1903)之间的空隙有主机保温层(1902);
电加热主机(19)的正立面设置有分流器固定板(1916),电加热主机(19)的背面设置有
主机支架(1915);分流器(24)通过分流器支架(2415)固定在电加热主机(19)的分流器固定
板(1916)上;
分流器(24)由入口端盖(2405)、出口端盖(2414)、中箱(2403)、密封圈(2409)、过滤网
(2412)、端盖挡气片(2407)、分流器螺栓(2402)、分流器支架(2415)和端盖上入口(2404)、
端盖下入口(2408)、端盖上出口(2401)、端盖下出口(2413)、中箱口(2411)、大回口(2410)、
分流器温控探头接口(2406)组成;
出口端盖(2414)通过密封圈(2409)紧密配合在中箱(2403)的一侧,入口端盖(2405)通
过密封圈(2409)紧密配合在中箱(2403)的另一侧,出口端盖(2414)、中箱(2403)、入口端盖
(2405)通过分流器螺栓(2402)紧固在一起,出口端盖(2414)上上下对应设置有端盖上出口
(2401)和端盖下出口(2413),出口端盖(2414)上安装有过滤网(2412),入口端盖(2405)上
上下对应设置有端盖上入口(2404)和端盖下入口(2408),入口端盖(2405)上还设置有分流
器温控探头接口(2406)和大回口(2410)以及端盖挡气片(2407),大回口(2410)设置在入口
端盖(2405)与中箱(2403)紧密配合的这一侧面下部,端盖挡气片(2407)径向设置在入口端
盖(2405)内部底端的大回口(2410)与端盖下入口(2408)之间,中箱(2403)的底部设置有中
箱口(2411),中箱(2403)的背面设置有分流器支架(2415);
注入罐(4)由罐盖(401)、上端盖(408)、下端盖(406)、视盅(404)、注入罐螺栓(407)和
注入口(402)、管路排气口(403)、导入口(405)组成;
上端盖(408)紧密配合在视盅(404)的上部,下端盖(406)紧密配合在视盅(404)的下
部,上端盖(408)、视盅(404)、下端盖(406)通过注入罐螺栓(407)紧固连接,上端盖(408)的
顶部设置有注入口(402),注入口(402)上安置有罐盖(401),上端盖(408)的侧面设置有管
路排气口(403),下端盖(406)的底部设置有导入口(405);
主机排气罐(11)由罐壳(113)、罐体(114)、罐体保温层(115)、罐体挡气片(111)和主机
排气口(112)、罐体入口(116)、罐体出口(117)、主机排气罐温控探头接口(118)组成;
罐体(114)上上下对应设置有主机排气口(112)和罐体入口(116),罐体(114)的一侧面
设置有罐体出口(117)和主机排气罐温控探头接口(118),罐体出口(117)在罐体(114)的下
端,在罐体(114)内部底端的罐体入口(116)与罐体出口(117)之间还径向设置有罐体挡气
片(111),在罐体(114)外部设置有罐壳(113),罐壳(113)与罐体(114)之间的空隙有罐体保
温层(115);
管路控制箱(5)由管路主器件、管路辅器件和内部循环管路、注排管路、辅助管路以及
管路口组成;其中,
管路主器件由分流器(24)、注入罐(4)、主机排气罐(11)组成;
分流器(24)的分流器温控探头接口(2406)上安装有分流器温控探头(WT2);
注入罐(4)的管路排气口(403)上安装有注入罐自动排气阀(ZP2);
主机排气罐(11)的罐体入口(116)与电加热主机(19)的主机出口(1901)连接;
主机排气罐(11)的主机排气口(112)上安装有主机排气罐自动排气阀(ZP1),主机排气
罐温控探头接口(118)上安装有主机排气罐温控探头(WT1);
管路辅器件由膨胀罐(14)、第一循环泵(G1)、第二循环泵(G2)、第三循环泵(G3)、第四
循环泵(G4)、第一单向逆止阀门(DN1)、第二单向逆止阀门(DN2)、第三单向逆止阀门(DN3)、
第四单向逆止阀门(DN4)、第一电动阀门(DF1)、第一手动阀门(SF1)、第二手动阀门(SF2)、
第三手动阀门(SF3)、第四手动阀门(SF4)、第五手动阀门(SF5)、第六手动阀门(SF6)、第七
手动阀门(SF7)、主机排气罐自动排气阀(ZP1)、注入罐自动排气阀(ZP2)、自动泄压阀
(XY1)、第一三通(ST1),第二三通(ST2)、第三三通(ST3)、第四三通(ST4)、第五三通(ST5)、
第六三通(ST6)、第七三通(ST7)、第八三通(ST8)、第九三通(ST9)组成;
内部循环管路由供给管路、回路管路组成;其中,
供给管路由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29)、主机供给管路(28)、散热器内部供给管路(27)
组成,供给管路外表面有保温套管(33);
回路管路由太阳能内部回路管路(10)、主机回路管路(16)、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20)
组成;
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29)、太阳能内部回路管路(10)构成太阳能内部循环管路;
主机供给管路(28)、主机回路管路(16)构成主机循环管路;
散热器内部供给管路(27)、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20)构成散热器内部循环管路;
注排管路由注入管路(26)、排出管路(18)组成;
辅助管路由缓泄管路(15)、泄压排气管路(13)、排污管路(23)组成;
管路口由散热器供给管路接口(22)、散热器回路管路接口(21)、太阳能供给管路接口
(8)、太阳能回路管路接口(9)、导热介质排出口(17)、排污口(31)、泄压排气口(32)组成,管
路口位于管路控制箱(5)外;
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29)一端连接太阳能供给管路接口(8),另一端连接第一三通
(ST1)的一侧直通口,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29)上从太阳能供给管路接口(8)一端开始至另
一端依次串联安装第一手动阀门(SF1)和第一电动阀门(DF1);
主机供给管路(28)从主机排气罐(11)的罐体出口(117)引出后经第二手动阀门(SF2)
连接第二三通(ST2)的旁通口,第二三通(ST2)的一侧直通口连接第一三通(ST1)的旁通口;
散热器内部供给管路(27)的一端连接第一三通(ST1)的另一侧直通口,另一端连接散
热器供给管路接口(22);
太阳能内部回路管路(10)从分流器(24)的端盖上出口(2401)引出后连接第三三通
(ST3)的一侧直通口,第三三通(ST3)的另一侧直通口经第一单向逆止阀门(DN1)和第一循
环泵(G1)连接第四三通(ST4)的旁通口,第三三通(ST3)的旁通口经第二单向逆止阀门
(DN2)和第二循环泵(G2)连接第四三通(ST4)的一侧直通口,第四三通(ST4)的另一侧直通
口经第三手动阀门(SF3)连接太阳能回路管路接口(9);
主机回路管路(16)从分流器(24)的端盖下出口(2413)引出后连接第五三通(ST5)的一
侧直通口,第五三通(ST5)的旁通口经第三单向逆止阀门(DN3)和第三循环泵(G3)连接第六
三通(ST6)的旁通口,第五三通(ST5)的另一侧直通口经第四单向逆止阀门(DN4)和第四循
环泵(G4)连接第七三通(ST7)的旁通口,第六三通(ST6)的一侧直通口与第七三通(ST7)的
一侧直通口连接,第七三通(ST7)的另一侧直通口连接第八三通(ST8)的旁通口,第八三通
(ST8)的一侧直通口连接电加热主机(19)的主机入口(1906);
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20)的一端是散热器回路管路接口(21),另一端连接分流器(24)
的端盖下入口(2408);
注入管路(26)一端连接注入罐(4)的导入口(405),另一端经第四手动阀门(SF4)连接
分流器(24)的端盖上入口(2404);
排出管路(18)一端连接第八三通(ST8)的另一侧直通口,另一端经第五手动阀门(SF5)
连接导热介质排出口(17);
缓泄管路(15)从第六三通(ST6)的另一侧直通口引出后连接第九三通(ST9)的一侧直
通口,第九三通(ST9)的旁通口连接膨胀罐(14),第九三通(ST9)的另一侧直通口经自动泄
压阀(XY1)和第六手动阀门(SF6)连接第二三通(ST2)的另一侧直通口;
泄压排气管路(13)是从自动泄压阀(XY1)的泄压小口和主机排气罐自动排气阀(ZP1)
排气小口引出,共同连接至泄压排气口(32);
排污管路(23)一端连接分流器(24)的中箱口(2411),另一端经第七手动阀门(SF7)连
接排污口(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
(29)、主机供给管路(28)、散热器内部供给管路(27)、太阳能内部回路管路(10)、主机回路
管路(16)、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20)、注入管路(26)、排出管路(18)、缓泄管路(15)、泄压排
气管路(13)、排污管路(23)分别替换为,太阳能内部供给管路(29)的一端连接太阳能供给
管路接口(8),另一端经第八手动阀门(SF8)连接第二电动阀门(DF2)的一侧直通口;
主机供给管路(28)从主机排气罐(11)的罐体出口(117)引出后经第二手动阀门(SF2)
连接第二三通(ST2)的旁通口,第二三通(ST2)的一侧直通口连接第二电动阀门(DF2)的旁
通口;
散热器内部供给管路(27)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动阀门(DF2)的另一侧直通口,另一端连
接散热器供给管路接口(22);
太阳能内部回路管路(10)从分流器(24)的端盖上出口(2401)引出后依次连接第三电
动阀门(F3)、第九手动阀门(SF9)、太阳能回路管路接口(9);
主机回路管路(16)一端连接分流器(24)的端盖下出口(2413),端盖下出口(2413)连接
第十三通(ST10)的一侧直通口,第十三通(ST10)的另一侧直通口连接第十一三通(ST11)的
旁通口,第十一三通(ST11)的一侧直通口连接主机回路管路(16)另一端电加热主机(19)的
主机入口(1906);
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20)一端连接散热器回路管路接口(21),散热器回路管路接口
(21)连接第十二三通(ST12)的一侧直通口,第十二三通(ST12)另一侧直通口经第五单向逆
止阀门(DN5)和第五循环泵(G5)连接第十三三通(ST13)的旁通口,第十二三通(ST12)旁通
口经第六单向逆止阀门(DN6)和第六循环泵(G6)连接第十三三通(ST13)一侧直通口,第十
三三通(ST13)另一侧直通口连接散热器内部回路管路(20)另一端分流器(24)的端盖下入
口(2408);
注入管路(26)一端连接注入罐(4)的导入口(405),另一端经第四手动阀门(SF4)连接
分流器(24)的端盖上入口(2404);
排出管路(18)一端连接第十一三通(ST11)的另一侧直通口,另一端经第五手动阀门
(SF5)连接导热介质排出口(17);
缓泄管路(15)从第十三通(ST10)的旁通口引出后连接第九三通(ST9)的一侧直通口,
第九三通(ST9)的旁通口连接膨胀罐(14),第九三通(ST9)的另一侧直通口经自动泄压阀
(XY1)和第六手动阀门(SF6)连接第二三通(ST2)的另一侧直通口;
泄压排气管路(13)从自动泄压阀(XY1)的泄压小口和主机排气罐自动排气阀(ZP1)排
气小口引出,共同连接至泄压排气口(32);
排污管路(23)一端连接分流器(24)的中箱口(2411),另一端经第七手动阀门(SF7)连
接排污口(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加热箱(1907)是以单排顺位的
形式罗列的,上下相邻的加热箱(1907)之间通过串箱缺口(1908)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加热箱(1907)是以单排顺位的
形式罗列的,上下相邻的加热箱(1907)之间通过串箱缺口(1908)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单体加热箱(1907)是以双排错
位的形式罗列的,其中一排的单个加热箱(1907)与另一排相邻的加热箱(1907)通过串箱缺
口(1908)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单体加热箱(1907)是以双排错
位的形式罗列的,其中一排的单个加热箱(1907)与另一排相邻的加热箱(1907)通过串箱缺
口(1908)连通。
7.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热采暖设备,还包括
太阳能集热器(46)、副箱(35)、散热器(44)和外部循环管路;其中:
外部循环管路由散热器外部循环管路、太阳能外部循环管路组成;其中,
散热器外部循环管路由散热器外部供给管路(41)、散热器外部回路管路(42)组成;
太阳能外部循环管路由太阳能外部供给管路(40)、太阳能外部回路管路(39)组成;
太阳能外部回路管路(39)、太阳能外部供给管路(40)、散热器外部供给管路(41)外表
面有保温套管(33);
太阳能集热器(46)上有太阳能集热器入口(48)和太阳能集热器出口(47),太阳能集热
器出口(47)处安装有太阳能温控探头(WT3);
副箱(35)上有副箱入口(36)、副箱出口(49)和副箱排气口(34);
散热器(44)上有散热器入口(43)和散热器出口(45);
在太阳能外部循环管路所穿过房屋墙体(38)的部分和房屋墙体(38)室外的部分,贴近
管路表面与保温套管(33)之间还有电解冻带(37);
太阳能集热器(46)与副箱(35)通过副箱出口(49)与太阳能集热器入口(48)连接;
散热器外部供给管路(41)一端连接散热器供给管路接口(22),另一端连接散热器入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大图
申请(专利权)人:齐大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