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民用供热锅炉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民用供热锅炉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民用燃烧类供热锅炉普遍采用在燃烧室周围设置简易水夹箱,以及在炉内纵向或横向安置直筒式受热管给导热介质加热,回水管路直接连接在锅炉的简易水夹箱外表体上,在上水管路各拐点均安装排气管或排气阀,并在循环管路上截断式安装循环泵,以及安装一个加水或补水的敞开式储水箱,还有把烟囱安装在锅炉的烟气口处将烟气直接排出,另外,对连接管路布置只是将热水管与冷水管进行了简单的隔离,这样的技术手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夹箱成了重要受热载体,介质受热体没有主次之分,层次不明,篡改了外部水夹箱的真正作用;二是受热慢,介质未等被充分的加热就循环出了受热炉,导致介质多次循环都未达到最高温度,尤其是在炉体热源降低的情况下体现尤为明显;三是采用管路排气在达到排气的目的同时,也使得水循环自然压力降到了最低点,影响了水循环效率;四是循环泵的安置方法会导致非外力作用情况下循环不畅,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高温或突遇高温循环情况下;五是敞开式水箱加水不方便且易落灰尘,时间久了积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民用供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合流器(1)、循环器(3)、集热器(4)、分流盒(5)、分水箱(12)、燃烧炉(17)等组成;/n其中合流器(1)由合流左口(101)、人型盒(102)、汇合口(103)、合流右口(104)、右排气钮(105)、左排气钮(106)、合流挡片(107)组成;/n人形盒(102)的左端为合流左口(101),人形盒(102)的右端为合流右口(104),人形盒(102)的顶端为汇合口(103),人形盒(102)的底端左侧有左排气钮(106),人形盒(102)的底端右侧有右排气钮(105),人形盒(102)底部内侧由两侧向中间形成凸起,凸起的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用供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合流器(1)、循环器(3)、集热器(4)、分流盒(5)、分水箱(12)、燃烧炉(17)等组成;
其中合流器(1)由合流左口(101)、人型盒(102)、汇合口(103)、合流右口(104)、右排气钮(105)、左排气钮(106)、合流挡片(107)组成;
人形盒(102)的左端为合流左口(101),人形盒(102)的右端为合流右口(104),人形盒(102)的顶端为汇合口(103),人形盒(102)的底端左侧有左排气钮(106),人形盒(102)的底端右侧有右排气钮(105),人形盒(102)底部内侧由两侧向中间形成凸起,凸起的中部有合流挡片(107),合流左口(101)连接左循环冷水主管路(21)一端,合流右口(104)连接右循环冷水主管路(20)一端,左循环冷水主管路(21)和右循环冷水主管路(20)另一端分别连接各散热器下口,汇合口(103)连接冷上水管路(2)一端;
冷上水管路(2)另一端与三通管入口连接,三通管直通出口与循环器(3)入口连接,三通管另一出口与介质下添加管路(10)一端连接,循环器(3)出口与分流盒(5)入口连接;
分流盒(5)由盒体(502)、盒入口(501)、盒底口(503)组成;盒体(502)的一端为盒入口(501),盒体(502)的另一端为盒底口(503),盒入口(501)与盒底口(503)的中心均处在盒体(502)的中心轴线上,盒底口(503)内径或边长大于盒入口(501)内径或边长;
集热器(4)由主箱室(417)、副箱室(418)、集热器受热管、集热器外水夹箱(408)、中间水夹箱(409)、主箱室口(404)、副箱室口(402)、集热器泄压排气口(403)、集热器介质出口(405)、侧灰口(406)、侧灰口盖(401)组成,其中,集热器受热管由小号盘山管(414)、小号螺旋管(410)、上T型管(412)、下T型管(416)组成,集热器(4)的外部为集热器外水夹箱(408),集热器(4)的顶部设有主箱室口(404)、副箱室口(402)和集热器泄压排气口(403),集热器泄压排气口(403)上安装第一泄压排气阀(7),集热器(4)一侧下部设有分流盒(5),集热器(4)的内部被中间水夹箱(409)分为主箱室(417)和副箱室(418),主箱室(417)内有上T型管(412)、下T型管(416)和小号盘山管(414),副箱室(418)内有小号螺旋管(410);中间水夹箱(409)连通集热器外水夹箱(408)的前、后及顶部,主箱室口(404)穿过集热器外水夹箱(408)顶部与主箱室(417)相通,副箱室口(402)穿过集热器外水夹箱(408)顶部与副箱室(418)相通,主箱室(417)的底部空间与副箱室(418)的底部空间相通,集热器泄压排气口(403)与集热器外水夹箱(408)顶部中间连通,集热器介质出口(405)设在主箱室(417)一侧上部,集热器介质出口(405)与集热器外水夹箱(408)夹层相通,侧灰口(406)设在副箱室(418)一侧下部,侧灰口(406)穿过集热器外水夹箱(408)与副箱室(418)底部相通,侧灰口盖(401)连接在侧灰口(406)上,小号螺旋管(410)的小号螺旋管上口(411)连通集热器外水夹箱(408)上部或中间水夹箱(409)顶部,小号螺旋管(410)的小号螺旋管下口(407)连通集热器外水夹箱(408)下部或中间水夹箱(409)底部,集热器(4)上的分流盒(5)设在主箱室(417)一侧底部,盒底口(503)连通集热器外水夹箱(408),上T型管(412)一端穿过集热器外水夹箱(408)后位于集热器介质出口(405)内,上T型管(412)的中心轴与集热器介质出口(405)的中心轴为同一直线,上T型管(412)的上T型管管口(413)与集热器介质出口(405)相对,下T型管(416)一端穿过集热器外水夹箱(408)后位于分流盒(5)的盒体(502)内,下T型管(416)的中心轴与盒体(502)的中心轴为同一直线,下T型管(416)的下T型管管口(415)与与盒入口(501)相对,小号盘山管(414)错位设置,小号盘山管(414)一端连通上T型管(412)另一端,小号盘山管(414)另一端连通下T型管(416)另一端,集热器介质出口(405)连接水串接管路(16)一端,主箱室口(404)连接烟气串接管路(8)一端,副箱室口(402)连接排烟管路(6)一端;
分水箱(12)由热箱(1207)、冷箱(1203)、介质上添加引导管(1206)、介质下添加引导管(1204)、介质泄压溢排引导管(1205)、排气引导管(1201)、热箱右侧口(1208)、热箱右下口(1209)、热箱左下口(1213)、热箱左侧口(1214)、箱体连接片(1202)组成;
冷箱(1203)位于热箱(1207)上方,冷箱(1203)和热箱(1207)通过箱体连接片(1202)连接,冷箱(1203)的顶部引出介质泄压溢排引导管(1205),介质泄压溢排引导管(1205)上有介质泄压溢排引导管接口(1211),介质泄压溢排引导管接口(1211)与介质泄压溢排管路(19)一端连接,冷箱(1203)的底部引出介质上添加引导管(1206)和介质下添加引导管(1204),介质上添加引导管(1206)上有介质上添加引导管接口(1210),介质下添加引导管(1204)上有介质下添加引导管接口(1212),介质上添加引导管接口(1210)与介质上添加管路(18)一端连接,介质下添加引导管接口(1212)与介质下添加管路(10)另一端连接,热箱(1207)的顶部引出排气引导管(1201),排气引导管(1201)上设有第二泄压排气阀(11),热箱(1207)的右侧面有热箱右侧口(1208),热箱的左侧面有热箱左侧口(1214),热箱左侧口(1214)或热箱右侧口(1208)与热上水管路(13)一端连接,热箱(1207)的底部右侧有热箱右下口(1209),热箱(1207)的底部左侧有热箱左下口(1213),热箱右下口(1209)与右循环热水主管路(14)一端连接,热箱左下口(1213)与左循环热水主管路(9)一端连接,右循环热水主管路(14)和左循环热水主管路(9)另一端分别连接各散热器上口;
热上水管路(13)另一端连接燃烧炉(17)介质出口,烟气串接管路(8)另一端连接燃烧炉(17)烟气口,水串接管路(16)另一端通过分流盒(5)连通燃烧炉(17)外水夹箱,燃烧炉(17)上设有第三泄压排气阀(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供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燃烧炉(17)由燃烧炉受热管、第一燃烧室(1725)、第一外水夹箱(1714)、第一顶水箱(1718)、第一内水箱(1716)、第一烟气滞留腔(1721)、第一烟气通道(1719)、第一串箱管道(1715)、抗腐层(1722)、纵向底条(1710)、底腔(1703)、底座(1701)、左支架(1702)、右支架(1712)、介质左出口(1704)、介质右出口(1708)、左泄压排气口(1705)、右泄压排气口(1707)、烟气口(1706)、排污口(1711)、烟气串口(1717)、正前炉口(1726)、正前炉口盖(1709)组成,燃烧炉受热管由大号螺旋管(1723)、U型管(1724)组成,燃烧炉(17)上设有第三泄压排气阀(15)和分流盒(5);
左泄压排气口(1705)与第一顶水箱(1718)顶部左侧连通,右泄压排气口(1707)与第一顶水箱(1718)顶部右侧连通,介质左出口(1704)与第一顶水箱(1718)左侧上方连通,介质右出口(1708)与第一顶水箱(1718)右侧上方连通,排污口(1711)与第一外水夹箱(1714)右侧底端连通,分流盒(5)的盒底口(503)与第一外水夹箱(1714)一侧底部连通,正前炉口(1726)穿过第一外水夹箱(1714)的正面中下部后与第一燃烧室(1725)相通,正前炉口(1726)上连接正前炉口盖(1709),由第一外水夹箱(1714)中部和底部所包围的空间为第一燃烧室(1725),第一燃烧室(1725)底部设有纵向底条(1710),第一燃烧室(1725)四周设有抗腐层(1722),左支架(1702)和右支架(1712)一端均连接第一外水夹箱(1714)底端,左支架(1702)和右支架(1712)另一端均连接底座(1701),左支架(1702)、右支架(1712)、底座(1701)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底腔(1703),底腔(1703)与第一燃烧室(1725)相通,第一顶水箱(1718)底端外侧与第一外水夹箱(1714)顶端连通,第一顶水箱(1718)底端内侧与第一内水箱(1716)顶端连通,第一外水夹箱(1714)包围第一内水箱(1716),第一内水箱(1716)的底端处在第一燃烧室(1725)顶部,第一内水箱(1716)底部通过第一串箱管道(1715)连通第一外水夹箱(1714)中部,第一内水箱(1716)与第一外水夹箱(1714)之间的空间为第一烟气滞留腔(1721),第一烟气滞留腔(1721)与第一燃烧室(1725)互通,第一内水箱(1716)内表体、第一顶水箱(1718)内表体围成的空间为第一烟气通道(1719),第一烟气通道(1719)底端连通第一燃烧室(1725),第一烟气通道(1719)顶端为烟气口(1706),第一烟气滞留腔(1721)顶端通过烟气串口(1717)与第一烟气通道(1719)连通,大号螺旋管(1723)的下部处于第一燃烧室(1725)内,大号螺旋管(1723)的上部处于第一烟气通道(1719)内,大号螺旋管(1723)的大号螺旋管上管口(1720)连通第一顶水箱(1718)上部,大号螺旋管(1723)下部穿过第一外水夹箱(1714)底部后,大号螺旋管(1723)的大号螺旋管下管口(1713)位于分流盒(5)的盒体(502)内,大号螺旋管下管口(1713)与分流盒(5)的盒入口(501)相对,大号螺旋管下管口(1713)的中心轴与分流盒(5)的中心轴为同一直线,U型管(1724)位于第一燃烧室(1725)内,U型管(1724)与正前炉口(1726)相对,U型管(1724)的两端连通第一外水夹箱(1714),U型管(1724)至少为一根,左泄压排气口(1705)或右泄压排气口(1707)上安装第三泄压排气阀(15),介质左出口(1704)或介质右出口(1708)连接热上水管路(13)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供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燃烧炉(17)由燃烧炉受热管、第二燃烧室(1747)、第二外水夹箱(1731)、第二顶水箱(1737)、第二内水箱(1733)、第三内水箱(1740)、第一底水箱(1746)、第一内水夹箱(1732)、第二内水夹箱(1745)、第二烟气滞留腔(1729)、第三烟气滞留腔(1736)、第二烟气通道(1738)、第二串箱管道(1734)、第三串箱管道(1735)、第四串箱管道(1739)、第五串箱管道(1743)、上行烟气腔(1742)、下行烟气腔(1741)、抗腐层(1722)、纵向底条(1710)、底腔(1703)、底座(1701)、左支架(1702)、右支架(1712)、介质左出口(1704)、介质右出口(1708)、左泄压排气口(1705)、右泄压排气口(...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