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压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247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弯压线机构,包括凸模、凹模和压块;所述压块与第一气缸连接设置于凹模上方用于压住产品;所述凸模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凸模与凹模配合设置于所述凹模一侧的上方;所述凹模的上方设置有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凹模上一侧设置凸台,凸台的垂直高度为0.1-0.5mm,当产品被凸模压下时,其折弯后的产品不会回弹,且折弯的角度达到了需要,非常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线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可保证产品压弯较大稳定性的折弯压线机构
技术介绍
在机械行业很多的零部件都需要折弯处理,将产品放置于凹模上压住产品的一变,利用凸模运动将产品另一部件压弯。现有技术中凹模均为平直的平台,当凸模将产品压弯回复之后,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弹,其折弯的角度达不到预料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弯压线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种折弯压线机构,包括凸模、凹模和压块;所述压块与第一气缸连接设置于凹模上方用于压住产品;所述凸模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凸模与凹模配合设置于所述凹模一侧的上方;所述凹模的上方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选自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或者梯形中的一种。所述凸台的垂直高度为0.1-0.5mm。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凹模上一侧设置凸台,凸台的垂直高度为0.1-0.5mm,当产品被凸模压下时,其折弯后的产品不会回弹,且折弯的角度达到了需要,非常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折弯压线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凸模;2-凹模;3-压块;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_凸台;7_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参阅图1,一种折弯压线机构,包括凸模1、凹模2和压块3;所述压块3与第一气缸4连接设置于凹模2上方用于压住产品7;所述凸模I与第二气缸5连接,所述凸模I与凹模2配合设置于所述凹模2—侧的上方;所述凹模2的上方设置有凸台6。所述凸台6选自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或者梯形中的一种。所述凸台6的垂直高度为0.1-0.5mm。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主权项】1.一种折弯压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凹模和压块;所述压块与第一气缸连接设置于凹模上方用于压住产品;所述凸模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凸模与凹模配合设置于所述凹模一侧的上方;所述凹模的上方设置有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压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选自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或者梯形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压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垂直高度为0.1-0.5mm 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弯压线机构,包括凸模、凹模和压块;所述压块与第一气缸连接设置于凹模上方用于压住产品;所述凸模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凸模与凹模配合设置于所述凹模一侧的上方;所述凹模的上方设置有凸台。本技术在凹模上一侧设置凸台,凸台的垂直高度为0.1-0.5mm,当产品被凸模压下时,其折弯后的产品不会回弹,且折弯的角度达到了需要,非常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IPC分类】B21D7/06, B21F1/00, B21D5/04【公开号】CN205362301【申请号】CN201620027376【专利技术人】徐新武 【申请人】苏州盘石合道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7月6日【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压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凹模和压块;所述压块与第一气缸连接设置于凹模上方用于压住产品;所述凸模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凸模与凹模配合设置于所述凹模一侧的上方;所述凹模的上方设置有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盘石合道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