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包括:混空管、热风变量泵、输油管、油料变量泵和可编程控制器;混空管的进风端安装有进风单向阀,出气端安装有燃气出气单向阀,进风单向阀与热风变量泵相连;混空管内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旋风装置、防静电网、压力传感器和热电偶;混空管的管体上开设有输油管入口,输油管的出口端通过输油管入口伸入混空管内,输油管伸入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油料出口,输油管的入口端连接有输油单向阀,输油单向阀与油料变量泵相连;可编程控制器分别与热风变量泵、油料变量泵、压力传感器及热电偶电性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省减设备,降低造价、提高产量、稳定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轻烃气化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
技术介绍
轻烃气化装置是把轻烃类轻质油气化,同时按一定比例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的装置。用于制气的轻烃类轻质油,主要是C5(碳五)、C6(碳六)和C7(碳七)等。目前,可以将C5(碳五)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供人们使用,但难于将C6(碳六)和C7(碳七)制成燃气,并且,现有的气化装置存在安全性差、加热效率低、设备体积大、造价高、产气量小和油气混合配比不能定量控制、所产燃气质量不稳定等弊端。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有一种《液态碳五气化装置》(专利号:ZL200720037587.9),使用“犹日常所见的热得快、电水壶用的加热元件”,将这种加热元件伸入于装有油料的罐腔中通电后给油料加热。这样加热,极不安全,会发生严重事故。日常使用中,即使将加热元件置于夹套管中,也难于杜绝安全隐患,并且明显降低加热效率。另有一种《液态碳五气化装置》(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0910182911.X;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502867U),采用一组加热元件对加热介质(水)加热,并通过介质(水)隔着罐壁对罐内油料传热。其加热能耗高、效率低,且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大、产气量小。还有一种《高能混空轻烃反应釜》(专利申请号:201510538133.9),应用PLC智能控制,以水循环加热系统对轻烃类轻质油加热、并采用自然空气将油料鼓泡气化,同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但也未能解决加热效率低、设备体积大、产气量小的问题,其智能控制系统未能实现对油料和空气定量、定比混合且自动控制,所产燃气质量不稳定。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四大问题:(一)油料加热装置设计不合理。其中,采用电热棒加热者不安全;采用水循环系统加热者不经济。(二)产气质量不稳定。由于自然空气的温度不稳定,采用空气鼓泡使油料气化并与之混合,所制燃气受空气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其产量和质量极不稳定。尤其在冬季,大量冷空气的混入,会降低加热效果、抑制油料的气化。因此,不仅不能正常产气,而且,制气原料局限于沸点较低的C5,无法将C6、C7等轻质油制成燃气。(三)现有生产轻烃混空燃气的控制技术,都未能有效控制油料与空气的混合配比,未能实现油料的定量供给,对于产气量、用气量及成本难于精确计量及核算,难于达到节能目的。(四)工艺复杂,设备庞大。制气工艺流程中除了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还有水循环系统;油料提存、输送、加热、吹风鼓泡和气化系统;油气和空气混合系统;混空气体的缓存系统、分储与输送系统;油沫分离及未气化油料的回流系统等。与此工艺流程相应的可省改的设备有:反应釜、空气罐、油料提存罐、储气罐和分气罐等等,这些设备体积大、造价高、功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能够利用给用户输送燃气的管道完成油气混合工艺,缩减设备,降低造价,节省能耗,保障生产安全,稳定产气质量,提高产气量。所产燃气能够替代天然气、液化气和煤炭,为工业和民用提供清洁能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包括:混空管、热风变量泵、输油管、油料变量泵和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混空管的进风端安装有进风单向阀,出气端安装有燃气出气单向阀,所述进风单向阀与所述热风变量泵相连;所述混空管内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旋风装置、防静电网、压力传感器和热电偶;且所述混空管的管体上开设有输油管入口,所述输油管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输油管入口伸入所述混空管内,且所述输油管伸入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油料出口,所述输油管的入口端连接有输油单向阀,所述输油单向阀与所述油料变量泵相连;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热风变量泵、油料变量泵、压力传感器及热电偶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空管的管体外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包覆有具有控温功能的低温型防爆电伴热带和第一保温层。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输油管的管体外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包覆有具有控温功能的中温型防爆电伴热带和第二保温层。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空管的两端均为束接口,且所述束接口的口径与所述热风变量泵的输出口的口径相等。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空管的管体直径不小于所述热风变量泵的输出口直径的2倍,且所述混空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混空管的管体直径的3倍。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若干油料出口的直径不大于2mm,且所述若干油料出口的截面积之和不小于所述输油管的截面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风装置为固定在所述混空管的进风端内的圆形旋风板。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将所述混空管内的压力信息传输给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热电偶用于将所述混空管内的温度信息传输给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静电网的材质为H62黄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将轻烃类轻质油C5、C6、C7通过气化变成燃气。其最突出的有益效果为:(1)简化了制气工艺。采用自动控温的电伴热带给油料加热,既使油料充分气化,又使工艺流程精简,且安全可靠。用简洁的装置、极低的造价实现了使轻烃油料安全地、可控地、持续地、经济地充分气化的目的,省减了水循环加热系统、复杂的鼓泡装置和油料气化系统,从而缩小油料气化设备的体积99.%以上、降低造价95%以上。(2)减缩了设备体积。以混空管替代现有轻烃制气工艺流程中的反应釜、气化罐、分气罐和储气罐等系统设备,将经过加热气化的油料与热空气混合这个工艺流程置于输气管道之中,将混空过程与输气过程合二为一,据此,可减缩现有等效设备的体积近100%。如此改进后,可将混空管视同输气管,只要辅之于适当的防护措施,便可置之于地下。其它机械设备,如油料变量泵、热风变量泵,可以按照安全、环保和工艺方面的要求在工厂内集合组装成箱体,实现定型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这样,用户只需有一处适当的空地安装这种箱体,将储油罐、输油管、输气管置于地下,将电器监控器安装于室内,便可建成一个制气站。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产气量高而规模小、造价低,便于推广使用。(3)提高了产气质量。通过有效的控制油料与空气的混合配比及其供给量,实现了油气的定比、定量供给,实现了对轻烃燃气的质量和产量的有效控制,同时,便于精确计量及核算产气量、用气量及成本,便于节能减排。(4)扩充了制气原料。电伴热带可以给油料加热到135℃,可满足各种轻烃类油料气化所需的温度,只要按工艺要求调整温度、压力和油气配比等参数,就能将C5、C6或C7等轻烃类轻质油转变为轻烃混空燃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混空管,2、进风单向阀,3、燃气出气单向阀,4、旋风装置,5、防静电网,6、压力传感器,7、热电偶,8、低温型防爆电伴热带,9、第一保温层,10、输油管,11、中温型防爆电伴热带,12、第二保温层,13、油料出口,14、输油单向阀,15、油料变量泵,16、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空管、热风变量泵、输油管、油料变量泵和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混空管的进风端安装有进风单向阀,出气端安装有燃气出气单向阀,所述进风单向阀与所述热风变量泵相连;所述混空管内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旋风装置、防静电网、压力传感器和热电偶;且所述混空管的管体上开设有输油管入口,所述输油管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输油管入口伸入所述混空管内,且所述输油管伸入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油料出口,所述输油管的入口端连接有输油单向阀,所述输油单向阀与所述油料变量泵相连;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热风变量泵、油料变量泵、压力传感器及热电偶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空管、热风变量泵、输油管、油料变量泵和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混空管的进风端安装有进风单向阀,出气端安装有燃气出气单向阀,所述进风单向阀与所述热风变量泵相连;所述混空管内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旋风装置、防静电网、压力传感器和热电偶;且所述混空管的管体上开设有输油管入口,所述输油管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输油管入口伸入所述混空管内,且所述输油管伸入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油料出口,所述输油管的入口端连接有输油单向阀,所述输油单向阀与所述油料变量泵相连;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热风变量泵、油料变量泵、压力传感器及热电偶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空管的管体外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包覆有具有控温功能的低温型防爆电伴热带和第一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的管体外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包覆有具有控温功能的中温型防爆电伴热带和第二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轻烃气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良,钱焕华,王培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吉南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