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自动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602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医用自动给药器。将给药器本体的外装的一部分与被投送部位相接后,自动地使收容在本体内的注射针从本体中突出,进行对被投送部位的进针。另外,使刺进被投送部位的注射针自动地收容到给药器本体内,进行从被投送部位的拔针。这样,在进针时和拔针时能减少患者的疼痛,在推出药液时也能以一定的速度注射。在使用两种液性或溶解混合型的药液时,也能容易且切实地混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投送药液用的医用给药器。
技术介绍
医用给药器,多用于投送生长激素、胰岛素、或其它药液。一般,使用医用给药器时,在医院中是由医生或护士进行注射,在家庭中是由家人或自己进行注射。注射时,对皮肤的哪个部位进针、进针时的角度和进针速度、进针后的推药速度等,是由进行注射者的熟练程度而决定的。图5表示牙科用电动给药器内部的构造图。下面,参照图5说明注射药液的原理。盒保持器102安装在本体110上,充填了药液的注射管103,设置在盒保持器102中。按下SW1时,马达111正转,其旋转力被与马达111连接着的减速齿轮箱109减速,使减速齿轮箱109的减速齿轮主轴108旋转。减速齿轮主轴108的前端,通过旋转盘107与齿轮106啮合,使该齿轮106旋转。另外,由于齿轮106与齿轮105啮合着,所以,齿轮106的旋转力传递给齿轮105。在齿轮105的同轴上设有齿轮105a,该齿轮105a与设在推出活塞104中央右下半部分上的齿条104a啮合。齿轮105旋转时,齿轮105a也朝着与齿轮105同方向旋转,结果,使推出活塞104朝着注射针113的方向移动,这样,注射管103内的药液从注射针113中被推出。注射时,用上述的动作进行了排气后,将注射针113扎进患部,进行推药。另外,SW2是马达111的逆转用开关,112是马达111的驱动用电池。上面,说明了现有的自动给药的电动给药器。下面,参照图6说明已往的、使药剂和药液溶解混合的医用给药器。图6所示形式的医用给药器,在使用时,用手动操作将药剂和药液混合、溶解后进行注射。与图5中相同的构造部分,注以相同标记。注射管103设置在盒保持器117内,在注射管103中,粉末制剂114和药液127分别位于由橡胶部件116和橡胶部件118分隔的室中。安装在注射管103前端的注射针113上,安装着针帽101。在该状态,将注射针113朝上,将注射钮120朝着注射针113的方向推压。于是,推出活塞119推压橡胶部件118,橡胶部件118推压药液127,在药液127的推压压力下,橡胶部件116朝着注射针113的方向移动。当橡胶部件116稍稍过了注射管的凸部115时,药液127越过橡胶部件116,通过注射管凸部115开始流入粉末制剂114的室内。继续推压注射钮120时,药液127持续地流入粉末制剂114的室内。然后,当药液127完全流入了粉末制剂114的室内后,橡胶部件118与橡胶部件116接触。接着,为了更好地混合、溶解,在刚才的状态下将注射针113朝上轻轻地晃动。然后,在注射针113朝上的状态,卸下针帽101,推压注射钮120,进行排气。排气后,将注射针113扎进要注射的身体部位,推动注射钮120,进行给药。这样,图6所示的给药器中,从药剂与药液的混合、溶解到注射,都是用手动操作进行的。但是,上述现有的医用给药器中,进针时的角度及速度、进针后药液的注入速度、拔针时的速度,无论怎样熟练的技术,总会受注射者当时的身体状况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注射者和被注射者的身体大小也各不相同,注射时的身体状况也不相同,所以,要做到每次用同样的手法注射是困难的。因此,不能保证每次都做到疼痛少的注射。特别是,图5所示电动给药器是挟持式的,所以,除了用一只手握住本体外,在注射中还必须一直按住SW1。另外,该给药器的体积大,电池112也重,所以,对注射者的负担大,用该给药器自已进行注射时比较困难。图6所示溶解混合型给药器中,由于溶解操作是手动的,所以,必须密切地注视着溶解的状态,慎重地进行注射。另外,即使在溶解后,如果不将注射针垂直地晃动就不能进行很好的混合。这对于视力不好的患者来说,是很麻烦的作业。另外,在即将注射前,患者一直要看着注射针,产生恐惧心理,造成精神上的痛苦。这样的进针动作,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精神上的痛苦,有时对患者的身体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甚至造成生命危险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给药器。该医用给药器,能自动进行注射时的进针、投送和拔针,另外,溶解混合型的给药器,能自动地进行溶解、混合、排气。另外,在即将注射时,从外部看不见注射针,这样,减轻了对患者肉体上、精神上的痛苦,可以在更稳定的状态进行投送。本专利技术的医用自动给药器,备有自动地将注射针扎进皮肤的机构、和自动地将注射针拔出的机构,在将给药器本体的一部分与被注射身体部位相接的状态进行注射动作。这样,可以控制进针、拔针的角度、深度、速度,所以,注射动作可减少受熟练度、身体状况、体型等个人差别的影响。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医用自动给药器,可以改变自动进针时的速度、自动拔针时的速度,并且,在注射药液时,可自动地设定注射中每单位时间的药液注入量,另外,在注射针即将进针时从外部看不见。这样,对注射药液的患者可减少进针时、投送中、拔针时的痛苦,减轻恐惧心理,可以以稳定的形式进行注射,对肉体和精神的负担都减少。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医用自动给药器,在将若干种药液混合时,或者将药剂与药液溶解混合时,能自动地进行混合或溶解的动作,并且,在混合或溶解结束后,可自动地使注射管在给药器本体内振动。这样,不仅患者不必进行混合或溶解动作,而且能切实地将药液混合,所以,可以在药液被充分混合的状态使用。另外,排气等也自动地进行,这样,不必确认是否排气,可以减轻排气操作的麻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医用自动给药器,在忘记安装了注射针而进行溶解、或注射的情形下,不能进行药液的推出动作,所以,可防止注射管的破裂、或药液的逆流漏出等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之医用自动给药器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医用自动给药器的断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形态之医用自动给药器的断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之医用自动给药器的框图。图5是表示现有的电动给药器的内部构造的图。图6是现有的溶解混合型给药器的断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之医用自动给药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说明上述医用自动给药器的内部构造的断面图。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形态之医用自动给药器的内部构造的断面图。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框图。先参照图1、图2和图4,说明可自动进针及自动拔针的医用给药器的构造及其动作。图1中,18是医用自动给药器本体。17是使注射针进行进针、拔针动作的开关。21是罩住注射针部分的本体帽。20是皮肤接触开关,用于检测上述给药器本体18是否压接在了被投送(注射)部位上。图2中,在本体18内,设置了安装着注射管8的内盒10,在注射管8内充填着药液5。在内盒10的前端安装着注射针1。注射针1收容在本体帽21内,从外侧看不见。但是,图2中,为了表示进针时的位置,注射针1可以看见。另外,在本体帽21中,还收容着电池2和显示用的液晶3。用手拿着本体18,将皮肤接触开关20与被投送部位相接触,按下开关17。于是,马达16的轴开始旋转,与马达16的轴连接着的可动螺杆15旋转。在可动螺杆15的表面设有螺纹,该螺纹与设在内帽14内侧的螺纹螺合。该内帽14,通过螺纹与内盒10的一部分嵌合固定,在与内盒10成一体的状态,可在本体18内沿着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一定的行程。即,该构造中,马达16的轴旋转时,可动螺杆15也旋转,其旋转被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医用自动给药器,用于注射充填在注射管内的药液,其特征在于,把上述给药器本体的外装的一部分与被投送部位相接,通过操作设在上述本体上的开关机构,使第1驱动机构动作,该第1驱动机构驱动收容在上述本体内的注射针使其从上述本体突出,由此对被投送部位进针,然后,通过使驱动上述注射管的第2驱动机构动作而投送上述药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德美马场德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