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进口自动防季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7277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23:01
一种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由挡风板(101)、布风板(102)、框架(103)、通孔(104)、风帽(105)、进风栅(106)、缓冲腔(107)和滚珠环(108)构成。通孔(104)均匀的布置在挡风板(101)上,且通孔进风端设有进风栅(106);进风栅(106)与通孔(104)由滚珠环(108)连接;挡风板(101)和布风板(102)之间采用框架(103)连接,并在中间形成缓冲腔(107);风帽(105)均匀的布置于布风板(102)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口防季风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解决冷却塔由于季风造成的穿堂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属于冷却塔安全管理领域。
技术介绍
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不仅要使空气能够均匀的进入冷却塔,防止杂物进入冷却塔内部,而且还要防止由于季风造成的穿堂风,保证冷却塔的正常运行。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且冬夏风向更替明显。若不考虑不同季节的季风特点,让季风直接进入冷却塔内,将会影响冷却塔的工作效率,造成经济性能大大降低。吴晓敏等在《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第28卷第3期,502-504页)发表文章“环保节水型冷却塔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冷却塔。马利冷却公司在《用于冷却塔的流出物进行冷凝的气-气常压热交换器》(专利申请号:02823434.0)也给出了新型冷却塔的结构形式。但在冷却塔的进口均未采用进口防季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一种新型冷却塔在季风的影响下造成穿堂风,提供了一种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安装在冷空气进口处。该装置能够防止由于季风的影响在冷却塔内造成的穿堂风。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板、布风板、框架、通孔、风帽、进风栅、和滚珠环,其中进风栅安装在冷却塔的通风口的进口处,挡风板和布风板之间采用框架连接,通孔和进风栅通过滚珠环连接,挡风板、布风板和框架共同构成平衡风力的缓冲腔。【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塔防季风装置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挡风板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通孔刨面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本装置与冷却塔安装主视图。附图标记:101一挡风板;102—布风板;103—框架;104—通孔;105—风帽;106—进风極;107一缓冲腔;108一滚珠环;109一栅格叶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包括挡风板(101)、布风板(102)、框架(103)、通孔(104)、风帽(105)、进风栅(106)、缓冲腔(107)和滚珠环(108)。通孔(104)均匀的布置在挡风板(101)上,且通孔进风端设有进风栅(106);进风栅(106)与通孔(104)由滚珠环(108)连接;挡风板(101)和布风板(102)之间采用框架(103)连接,并在中间形成缓冲腔(107);风帽(105)均匀的布置于布风板(102)上。季风通过挡风板(101)上的通孔(104)进入,通过进风栅(106)将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等污染物阻挡在外,并沿栅叶片(109)滑落到外部。经过过滤后的季风进入缓冲腔(107)内,风力减弱,再通过风帽(105)后进入冷却塔内。由于缓冲腔(107)的缓冲作用,使得风帽(105)气流的压力降低,有利于风帽设备的安全。如图3所示,通过与进风栅(106)连接的滚珠环(108),可以调节栅方向,以适应不同季风风向。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孔(104)均匀的布置在挡风板(101)上,通孔为圆形,也可采用其他形状,通孔数量可由冷却塔实际运行所需进风量确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风栅(106)通过可以旋转的滚珠环(108)固定在通孔(104)进风口端上,进风栅(106)的数目为滚珠数目的一半,每两个滚珠通过转轴固定一个栅条。进风栅(106)可旋转地固定在滚珠环(108)上。进风栅可根据风向转动,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灰尘等外部污染进入,并可避免阳光直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风帽(105)均匀布置在布风板(102)上,风帽数量可由冷却塔实际运行需要确定。缓冲腔(107)由挡风板(101)、布风板(102)和框架(103)共同构成,起平衡风力的作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布风板(102)采用插入式,在无季风时节可拆卸。【主权项】1.一种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板(101)、布风板(102)、框架(103)、通孔(104)、风帽(105)、进风栅(106)、和滚珠环(108),其中进风栅(106)安装在冷却塔的通风口的进口处,挡风板(101)和布风板(102)之间采用框架(103)连接,通孔(104)和进风栅(106)通过滚珠环(108)连接,挡风板(101)、布风板(102)和框架(103)共同构成平衡风力的缓冲腔(1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104)均匀地布置在挡风板(10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栅可旋转地固定在滚珠环(I 08)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帽(105)均匀地设置在布风板(10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布风板(102)是插入式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为圆形。【专利摘要】一种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由挡风板(101)、布风板(102)、框架(103)、通孔(104)、风帽(105)、进风栅(106)、缓冲腔(107)和滚珠环(108)构成。通孔(104)均匀的布置在挡风板(101)上,且通孔进风端设有进风栅(106);进风栅(106)与通孔(104)由滚珠环(108)连接;挡风板(101)和布风板(102)之间采用框架(103)连接,并在中间形成缓冲腔(107);风帽(105)均匀的布置于布风板(102)上。本技术的进口防季风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解决冷却塔由于季风造成的穿堂风。【IPC分类】F28C1/00, F28F25/00【公开号】CN205245821【申请号】CN201520608890【专利技术人】王为术, 朱晓静, 胡昊, 穆林, 陈刚, 路统 【申请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塔进口防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板(101)、布风板(102)、框架(103)、通孔(104)、风帽(105)、进风栅(106)、和滚珠环(108),其中进风栅(106)安装在冷却塔的通风口的进口处,挡风板(101)和布风板(102)之间采用框架(103)连接,通孔(104)和进风栅(106)通过滚珠环(108)连接,挡风板(101)、布风板(102)和框架(103)共同构成平衡风力的缓冲腔(10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为术朱晓静胡昊穆林陈刚路统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