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昌慈专利>正文

安全注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599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安全注射装置,其是由一液筒,一针头,一推杆,一套环,及一定位环所组合而成。该定位环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以增加液筒的顶面应力;以便可通过套环套接于杆柱前端,针头套合于插榫,而于施打后前推,使杆突的柱颈卡扣于插榫内的卡环后,再对推杆予以一前推力量,从而使撕裂沟断裂,进而导致针头与液筒分离后,将该推杆往后拉回,使针头、推杆前端的一部分、定位环及套环容置于筒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安全注射装置,尤指一种于注射后拉回,可使针头回缩至液筒内而不外露,以有效防止再使用的注射装置。尤有进者,本专利技术经由一定位环的设置,可避免注射或运输过程中,该插榫因撕裂沟下方的弱面设计所导致的摇晃现象发生,并有效避免漏液,以改善长年来注射装置的缺失。
技术介绍
注射装置,例如注射针筒在医疗器材中占有极大比重,尤其近年来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例如艾滋病的蔓延,以致受注射感染的案例不断发生。因此,也引起各界对医疗器材的重视,尤以注射针筒为甚,是以,具自毁功能的一次性的注射针筒乃成为必然且无法避免的趋势。现有的安全注射针筒,大抵而言,是由针头、液筒、推杆、套环及外筒结合而成。其中,针头是连结于液筒前端,而推杆套接套环后可滑移地容置于液筒内,而后置入外筒内,并呈可滑移状态,为使其可为一次式,较大部分的设计是侧重于注射后将针筒内缩,并使其无法再外露,当然亦有针头内抽式的设计,而其作法是使针头于注射后内缩,不复再为汲液使用。这些方式固然可达针头不复外露,且无法再汲取药液的基本功能,唯其缺失在于零组件较多或是复杂,成本较高,以致难以普及化,就医疗废弃物而言,更是加重处理上的成本与困难度。如中国台湾专利局于2003年7月1日公告的公告编号为540385号的「二件式回缩安全针筒」专利案所示,其具有可供推杆置入的筒体(液筒)一端设有针座,该针座在周边与筒体间形成有撕裂沟槽,针座上设有一具穿孔的中座,推杆在相对于中座一端设有可穿置卡扣在穿孔的扣块者。以便可通过推杆端头与针座卡固后,当推杆拉回针座同时破坏撕裂沟槽,使固定有注射针的针座移至筒体内部,以防止注射针外露的意外伤害发生。为其缺失在于,因该液筒顶面具有撕裂沟槽的弱面设计,可能导致该针座于注射或运输过程中,经由外力所产生的力矩而造成摇晃情况发生,甚至因撕裂沟槽的破裂而导致漏液。特别是,现有的注射针筒由于注射时将推榫推到尽头后,便有一段余液间隙,亦即,无法使药液完全注射入体内,因而造成药液残余于针筒内,形成浪费,且降低注射的有效剂量。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安全注射装置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前述安全针筒的诸多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注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注射装置,其包括一液筒,内部具一筒室,前端具一插榫并开具一通孔,其底部开口向内突设一卡环,而该插榫与及外侧的筒环相连的顶面上,设有一涡旋形撕裂沟;一针头,是以一注射针连结于一针座,其中央具一座孔,以便可结合于插榫;一推杆,为长条状,其前端的杆头轴向延伸一杆柱,且杆柱最前端则具一尖锥状的杆突,其后方则设有一缩小外径的柱颈;一套环,为软质材料制成,其外径对应于筒室,内部具一环室供杆柱穿越,且其前端的杆突则通过环室前方的轴孔;一定位环,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以增加液筒的顶面应力;通过套环套接于杆柱前端,针头套合于插榫,而于施打后前推,使杆突的柱颈卡扣于插榫内的卡环后,再对推杆予以一前推力量,从而使撕裂沟断裂,进而导致针头与液筒分离后,将该推杆往后拉回,使针头、推杆前端的一部分、定位环及套环容置于筒室内。本专利技术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筒室近后端开口向内突设一接环,其是与推杆的杆头部的两前、后杆翼的卡扣。再者,该杆头部后方外径缩小形成一杆颈,以便当推杆的杆头部卡扣于筒室的接环时,对推杆施加外力,可于杆颈形成断裂。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推杆末端具一外径较大的推片,而杆身则由若干片放射状的片体形成,而前端则具有一杆头部。此外,该杆柱径向突设一滑动部,其是由两周缘具斜削面的前、后环翼所构成,以便共同包夹套环后壁的环孔,以便当套环抵住液筒的顶面时,该两环翼进入环室内,并可在其内滑动, 以便杆突的柱颈卡扣于插榫内的卡环。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推杆底部的推片向前方突伸一折片,其与推片间具有一可折断的切角,并以液筒底部侧向伸出的翼片作为前移的止档。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杆柱顶面设有一倾斜面,使拉回筒室内的顶面内壁及针头因接触该倾斜面而呈现出偏斜状。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定位环是以软质弹性材料所制成。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图1a及图1b为本专利技术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组立后的立体图;图3a及图3b为本专利技术药筒的顶视图及前视剖面图; 图4a为本专利技术组立后的剖面图,显示正要汲取药液;图4b为本专利技术折片弯折时的作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正在注射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注射至尽头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尖锥状杆突卡扣于插榫内的卡环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液筒的撕裂沟因断裂,而导致自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推杆回拉时,针头回缩至液筒的筒室内的示意图;图10为推杆自杆颈折断后,针头、推杆的一部分及套环留存于筒室内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a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专利技术的注射装置是由一液筒1,一针头2,一推杆3,一套环4,及一定位环5所组合而成。其中,液筒1为中空状,其内部具一筒室11供容置注射药液,而其后方则设有一对翼片12,以便供人握持之用。而液筒1前端则具一外径较小且中央具一通孔13的插榫14,其与及外侧的筒环15相连的顶面16上,则设有一具厚薄变化的涡旋形撕裂沟17,其目的在使注射后针头2连用插榫14可于继续前推时,可将撕裂沟17撕裂,而形成自毁的效果。此外,该插榫14邻接顶面16内壁则向内突设一卡环18。此外,该筒室11近后端开口向内突设一接环19,其是与杆头部33的两周缘具斜削面的前、后杆翼331、332的卡扣,以利推杆3的定位,以利杆颈37的折断。尤有进者,另将一定位环5套接于插榫14与筒环15之间,该定位环5得为硬质或软质材料所制成,但以软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为佳。此外,该定位环5是接触顶面16,可避免因具有撕裂沟17的弱面设计所可能导致该插榫14摇晃的情况发生,同时若撕裂沟17不慎破裂,该定位环5还进一步肩负止漏的效果。是以,该定位环5的主要目的在于(1)防止插榫14受到外力所产生的力矩而造成撕裂沟17意外破裂;以及(2)防止撕裂沟17意外破裂后药剂的泄漏,使撕裂沟17即便是意外造成轻微泄漏,仍然不丧失注射的功能。针头2是为现有技术,其具有一注射针21连结于针座22,该针座22中央则具一座孔23,并可连通于注射针21的针孔,且座孔23内径是对应于前述插榫14外径,以便可紧密套合。实则,该座孔23由注射针21向插榫14方向呈略为斜向扩张为佳,但不以此为限。推杆3是为长条状,其末端具一外径较大的推片31,且其杆身32得为由若干片放射状的片体形成,而前端则具一杆头部33,该杆头部33前方轴向延伸一杆柱34,并径向突设一滑动部35,其是由两周缘具斜削面的前、后环翼351、352所构成,以便共同包夹套环4后壁的环孔42。而杆柱34最前端则为一尖锥状的杆突36,其是为斜向外张的矢形,后方则具一直削并缩小外径的柱颈361。实施时.该推杆3以一体成型为佳,唯不以此为限,例如杆头部33与杆柱34得以采用二分离组件结合为一体。特别是,该杆头部33后方外径缩小形成一杆颈37。此外,为使针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液筒,内部具一筒室,前端具一插榫并开具一通孔,其底部开口向内突设一卡环,而该插榫与及外侧的筒环相连的顶面上,设有一涡旋形撕裂沟;一针头,是以一注射针连结于一针座,其中央具一座孔,以便可结合 于插榫;一推杆,为长条状,其前端的杆头轴向延伸一杆柱,且杆柱最前端则具一尖锥状的杆突,其后方则设有一缩小外径的柱颈;一套环,为软质材料制成,其外径对应于筒室,内部具一环室供杆柱穿越,且其前端的杆突则通过环室前方的轴孔;   一定位环,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以增加液筒的顶面应力;通过套环套接于杆柱前端,针头套合于插榫,而于施打后前推,使杆突的柱颈卡扣于插榫内的卡环后,再对推杆予以一前推力量,从而使撕裂沟断裂,进而导致针头与液筒分离后,将该推杆往后拉回 ,使针头、推杆前端的一部分、定位环及套环容置于筒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慈
申请(专利权)人:陈昌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