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药物受控递送的口腔装置植入或嵌入到口腔中,构建在假牙冠、义齿板、矫正器、牙齿种植体等上。该装置根据需要进行再充填或替换。药物受控递送可基于剂型为被动的、或用于高精度智能给药的电子-机械控制的。另外,受控递送可为以下中的任一种:根据预编程的方案给药、以受控速率给药、延迟给药、脉冲给药、长期治疗给药、闭环给药、响应传感器的输入给药、根据个人体外系统的指令给药、根据个人体外系统具体规定的方案给药、根据监测中心的指令通过个人体外系统给药、和根据监测中心具体规定的方案通过个人体外系统给药。可通过转运机构如离子电渗、电渗、电泳、电穿孔、超声波穿孔、和消融中的任一种或组合帮助或诱导药物在口腔中的吸收。该口腔装置在数周或数月的相对长的间隔需要再充填或替换,在延长的时间段保持口腔中的期望的剂量水平,从而保持胃肠道中的期望的剂量水平,用于药物治疗指数窄的情况,并通过自动方式保证了对处方药物方案的顺从性。药物受控递送的口腔装置和方法适用于人和动物。(*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药物递送和监测,更具体地,涉及提供多种药物递送方案和临床取样方法的口腔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口服给药是最普通的药物递送途径,市场上超过半数的药物为针对该途径给药的。期望药物以受控速率从胃肠道递送,以通过患者保持血流和组织中的药物在控制的水平,并控制在日间具体时间口服摄入产生的昼间变化。然而,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药物达到靶组织的程度受到胃肠道中的药物溶出、药物降解和药物吸收的影响,并通常随时间是不恒定的。某些药物具有高的生物利用度,其可能溶解和吸收太快,使得在摄入后不久达到峰浓度。在这种情况中,企图通过控释剂型使溶出过程变慢。其它药物具有极低的生物利用度,其可能通过胃肠道和吸收之前的首过效应而被消除。在这种情况中,可能采用增加吸收的方法和增加胃肠滞留的方法。药物(或药物前体)到体循环内的吸收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其制剂、和给药途径决定,给药途径无论是经口服给药、直肠给药、阴道给药、皮下注射给药、局部给药、吸入给药,或是静脉内给药。口服给药包括吞咽、咀嚼、吸吮、以及口颊给药(即,将药物置于齿龈和面颊之间)、和舌下给药(即,将药物置于舌下)。咀嚼给药、抽吸给药、以及口颊给药和舌下给药的优点在于它们还产生通过口腔的直接吸收,避免了胃肠道及其损耗、以及进入系统前在肝脏中的首过代谢损失。吸收的必要条件为药物溶出。药物溶出的程度取决于药物是否为盐、结晶、或水合物形式。为了改善溶出,经常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崩解剂和其它赋形剂,如稀释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通过增加药物的润湿性、溶解度、和分散性而增加溶解速率的物质)、粘合剂、或分散剂。胃肠道中的药物降解是由于多种胃肠分泌物、低的pH值、和降解酶。因为胃肠道腔的pH值沿着胃肠道改变,药物必须经受不同的pH值。与血液、食物、粘液、和胆汁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影响药物。可能影响药物并降低生物利用度的反应为形成络合物,例如在四环素和多价金属离子之间;由胃酸或消化酶的水解,如青霉素和氯霉素棕榈酸酯水解;在肠(gut)壁中的结合,如异丙基肾上腺素的磺基结合(sulfoconjugation)作用;与其它药物的吸附,如地高辛和消胆胺;和通过胃肠道腔的微生物群落的代谢。以下表1总结了口服路径下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某些参数。表1 总的说来,在水溶性差、吸收缓慢的药物中常见生物利用度低。在胃肠道中的时间不充分是引起生物利用度低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摄取的药物暴露于整个胃肠道至多1到2天,暴露于小肠只有2到4小时。如果药物没有立即溶解或不能迅速地渗透上皮膜,则其生物利用度降低。年龄、性别、行为、遗传表型、紧张状态、疾病(如胃酸缺乏、吸收不良综合征)、或以前的GI手术可进一步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除了上皮细胞的物理屏障之外,化学和酶屏障影响药物吸收。药物吸收的另一个重要屏障为进入系统前的首过代谢,主要是肝代谢。在该代谢中的支配酶为在代谢药物中的具有主要作用的细胞色素P450的多基因家族。看来好像个体之间P450的不同导致它们对同样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同。另外,多药耐药性(MDR)可能是药物吸收的屏障。作为引起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的MDR是癌细胞由此发展出的对多种化疗药物的广谱耐受性的现象。MDR已经与P-糖蛋白(P-gp)或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MRP)的过度表达有关,P-糖蛋白(P-gp)或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MRP)为两种跨膜转运蛋白分子,其起到从肿瘤细胞除去毒性药物的泵的作用。P-糖蛋白作为AML细胞膜中的单向流出泵发挥作用和通过将细胞毒性药物从白血病细胞中泵出而降低它们的胞内浓度的作用。另外,其产生对多种化疗药物包括柔红菌素的耐受性。增加药物吸收的方法除了在溶解后静脉内给药的途径之外,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必须通过几个半透性的生物屏障。药物可以通过被动扩散穿过生物屏障,或通过其它天然存在的转运方式,如协助被动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或胞饮。或者,可能人工地协助药物穿过生物屏障。在被动扩散中,转运取决于溶质在生物屏障两侧的浓度梯度。因为药物分子通过体循环迅速地移走,与给药位置相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低,产生了大的浓度梯度。药物的扩散速率与梯度成正比。然而,药物扩散速率也取决于其它参数,如分子的脂溶性和尺寸。因为细胞膜为类脂化合物,脂溶性药物比相对于脂不溶性药物更迅速地通过细胞膜。另外,小的药物分子比大的药物分子更迅速地渗透生物屏障。另一种天然存在的转运方式为协助被动扩散,其发生在某些分子如葡萄糖中。认为载体组分在细胞膜外可逆地与底物分子结合。载体-底物络合物迅速地扩散通过膜,在内表面上释放底物。该方法的特征在于选择性和饱和性载体只对具有相对特定分子构型的底物起作用,并且该方法受到载体的可利用性的限制。可选择纳米技术,该技术的名称起源于其涉及的受试者的尺寸。有通常小于100纳米并且在分子尺度上的受试者。对于药物,为了更顺利地递送、更好的溶出模式、对吸收的更好控制、和降低需要的剂量,药物粒子被减小到“纳米级”尺寸。另一种天然存在的转运方式主动转运似乎是限于在结构上类似于内源物质的药物。主动转运的特征在于选择性和饱和性和需要通过细胞的能量消耗。已经确认其适用于多种离子、维生素、糖、和氨基酸。另一种天然存在的转运方式为其中通过细胞吞没流体或粒子的胞饮作用。细胞膜包裹流体或粒子,然后再次熔合,形成随后分开的小囊并移到细胞内。与主动转运一样,这种机构需要能量消耗。已知其在蛋白质药物的药物转运中起到作用。上述讨论涉及天然存在的转运方式。当这些不足够时,例如在不能有效地使大分子和极性化合物通过生物障碍的情况中,可以人工地诱导药物转运。电子转运通常涉及电诱导的药物(或药物前体)通过生物屏障。已知几种电子转运机构,如下离子电渗涉及带电离子的电诱导转运,其通过对药物的溶液施加低水平的直流(DC)电流进行。因为与电荷排斥一样,施加正电流推动带正电荷的药物分子远离电极并进入组织;类似地,负电流推动带负电荷的离子进入组织。离子电渗为递送水溶性离子化药物的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当药物分子本身不是水溶性的时,也可以包有可能形成水溶性实体的包衣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电渗涉及在电场的影响下溶剂与药物通过膜的移动。电泳基于带电物质在电磁场中的移动。当施加电磁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和带电粒子传输电流。带电物质的移动倾向于朝向相反电荷的电极。连续电泳的电压相当高(几百伏特)。电穿孔(Electroporation)为其中使生物屏障受到高压交流电流(AC)冲击或脉冲的方法。AC脉冲在生物膜中,具体地,在细胞之间产生临时的孔。孔允许大分子如蛋白质、DNA、RNA、和质粒穿过生物屏障。离子电渗、电渗、和电泳为其中通过电或电磁驱动力增强扩散的扩散过程。相反,电穿孔直接沿着细胞边界击穿生物屏障,使大分子通过。通常,将这些方法中的一种以上与被动扩散和其它天然存在的转运方式一起组合来起作用。因此,电子转运是指作为对天然存在的转运方式的补充的上述转运机构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可能是上述转运机构的组合。包括电子转运药物递送的医疗装置在例如Donaldson等人的美国专利5,674,196;Chien等人的美国专利5,961,482;Weaver等人的美国专利5,983,131;Ostrow的美国专利5,98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药物受控递送装置,其包括:包含药物的储存器;和用于提供所述药物受控递送的电子给药机构,该装置适合于嵌入到受试者的口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迪沃尔夫,本Z贝伊斯基,约拉姆塞拉,
申请(专利权)人:安迪沃尔夫,本Z贝伊斯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L[以色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