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绿茶银杏提取物复合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3801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绿茶银杏提取物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属于茶技术领域。其包括采摘前预处理、山绿茶提取物的制备、银杏提取物的制备、混合包装,得到活性成分含量高(尤其是黄酮含量高)的山绿茶银杏提取物复合茶。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把山绿茶功效和银杏功效相结合,克服茶单一功效的缺陷,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提取物复合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茶

技术介绍
山绿茶,又称海南冬青,其性寒,味苦,经入肝、脾、肺、肾,平息肝,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脉之功效。可用于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以及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咽喉水肿、扁桃体炎、痢疾。这是由于山绿茶中含有黄酮类、三萜酸类、三萜皂苷类,香豆素类、绿原酸类等化学成分,还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其中,黄酮类物质是山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抑制前列腺增生、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的作用。如中国专利CN 101214269 B公开了一种《提取富集山绿茶总黄酮的方法》,该方法是这样实现的:用重量浓度为40-95%的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后上HPD-400大孔树脂,用汗水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浓度为20-50%乙醇洗脱的部分,回收溶剂后,干燥,即可。该方法在提取过程中有选择性的富集活性成分,去除其他成分和杂质,得到大于50%的总黄酮含量。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鸭脚子、鸭掌树,为落叶高大乔木,是中国古代药用植物之一。尤其,银杏叶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广泛的中药材之一,这是由于银杏叶具有益心、活血止痛、敛肺平喘的保健功能,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拓宽银杏的应用范围,人们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中国专利CN 102613339 B公开了一种《一种银杏大蒜普洱熟茶复合颗粒饮料》,该饮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银杏叶提取物I?5 %、黑大蒜汁I?4%、普洱熟茶提取物I?5 %、白果仁汁80?85 %,余量为辅料,其主要实现了功能性速溶,提高了饮料的吸收率和保健功效;CN 101449805 B公开了一种《一种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将质量比为1:0.1?2的银杏叶原料和固相试剂经球磨,溶解,过滤,取上清液,调PH值,分离,纯化得到银杏叶提取物。同时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产品纯度高、溶剂残留少、操作方便,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虽然山绿茶和银杏的研究已进行了若干年,但是经检索现有技术,至今仍尚未发现有关它们提取物组成的复合茶的研究报道。考虑到山绿茶和银杏具有多种功效,因此,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山绿茶银杏提取物复合茶是由质量百分比为50%:50%的山绿茶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组成。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山绿茶银杏提取物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采摘前预处理、山绿茶提取物的制备、银杏提取物的制备和混合包装。(I)采摘前预处理:Si)在生长年龄为三年山绿茶树的根20cm处,挖长10?15cm、宽10?15cm、深10?15cm的坑,将山绿茶原料制备得到肥料施加到坑中,每株用量100?150克,盖上表土,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连续进行2次;S2)将山绿茶原料提取得到提取液稀释100?150倍,用高压喷雾器向山绿茶的树根、树干、树叶喷洒山绿茶提取液,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连续进行2次,喷洒后15天后采摘;(2)山绿茶提取物的制备:Sa)先将采摘的山绿茶嫩叶、嫩芽用40?50°C热水洗干净,其次再用90?100°C的10%氯化钠溶液浸泡10?15分钟,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后,放入60?80°C的烘干箱内,烘45?60分钟,最后冷却至室温,粉碎成粉,且过40?60目筛,得到山绿茶颗粒;Sb)将由重量比为酵母菌:乳酸菌=(15?20):(25?35)组成的混合菌种原液接入步骤(Sa)中的山绿茶颗粒,并在30?40°C发酵150?180小时,其中,混合菌种原液占山绿茶颗粒的重量比为I?3% ;S。)将发酵处理后的山绿茶进行烘干处理,先在100?110°C的烘箱中,烘20?30分钟,再调节烘干温度为60?80°C,烘60?70分钟;Sd)将步骤(S。)中的山绿茶于超声频率为40?60kHz、40?50°C下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的蒸馏水,提取10?15分钟,第二次加3倍重量的蒸馏水,提取4?8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置于4000?5000转的离心机上离心10?15分钟,再次过滤,浓缩,干燥,得到山绿茶提取物粉末;(3)银杏提取物的制备:银杏提取物的制备是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备,即重复步骤(I)、(2)制备银杏提取物粉末;(4)混合包装:将山绿茶提取物粉末和银杏提取物粉末分别经喷雾干燥、粉碎且过400?500目筛;然后按质量百分比为50%:50%充分混合均匀,即可得到山绿茶银杏提取物复合茶。所述的山绿茶原料制备得到肥料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各组分制成:山绿茶废料40?50份、山绿茶提取液4?6份、稻杆7?9份、稻壳粉3?5份、鸡粪10?15份、鸡毛0.3?0.7份、牛奠2?4份。优选地,所述的山绿茶原料制备得到肥料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各组分制成:山绿茶废料45份、山绿茶提取液5份、稻杆8份、稻壳粉4份、鸡粪13份、鸡毛0.5份、牛粪3份。所述的山绿茶废料包括山绿茶加工过程中不符合标准的原料、加工后的下脚料或山绿茶提取残渣中一种和/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山绿茶原料提取得到提取液,是指称取符合标准的山绿茶,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的蒸馏水,于100°C中煎煮80?90分钟,第二次加6倍重量的蒸馏水,于105°C中煎煮40?50分钟,第三次加3倍重量的蒸馏水,于110°C中煎煮20?30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得到的山绿茶提取液。采用与山绿茶相同的制备方法来制备银杏原料制备得到肥料和银杏原料提取得到提取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山绿茶、银杏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正是由于含有这些活性成分使得复合茶具有具有清热、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采摘前对山绿茶(银杏)施加山绿茶(银杏)原料制备得到肥料和山绿茶(银杏)原料提取得到提取液,而肥料、提取液中包含有丰富的山绿茶(银杏)活性成分,活性成分不仅从山绿茶(银杏)叶表层慢慢渗透进叶片中,而且从根部慢慢吸收到叶片中,增加了山绿茶(银杏)叶的活性成分的含量。2、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山绿茶(银杏)加工过程中不符合标准的原料、加工后的下脚料或山绿茶(银杏)提取残渣,并通过对山绿茶(银杏)原料制备得到肥料、提取得到提取液,应用到采摘前山绿茶(银杏)的树根、树干和树叶,使其变废为宝,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3、采用10%氯化钠溶液浸泡,与山绿茶(银杏)叶片形成浓度差,增加了细胞膜穿透性,促进了氧化酶释放,提高了复合茶品质和功效;同时还采用混合菌种发酵技术生产复合茶,不仅克服单一菌种的缺陷,而且还可以改善复合茶的口感和功效,从而使复合茶的应用范围更广泛,提高市场竞争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种山绿茶银杏提取物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采摘前预处理:Si)在生长年龄为三年山绿茶树的根20cm处,挖长10?15cm、宽10?15cm、深10?15cm的坑,将山绿茶原料制备得到肥料施加到坑中,每株用量125克,盖上表土,每隔18天进行一次,连续进行2次;所述的山绿茶原料制备得到肥料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各组分制成:山绿茶废料45份、山绿茶提取液5份、稻杆8份、稻壳粉4份、鸡粪13份、鸡毛0.5份、牛粪3份;所述的山绿茶废料为山绿茶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绿茶银杏提取物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前预处理:S1)在生长年龄为三年山绿茶树的根20cm处,挖长10~15㎝、宽10~15㎝、深10~15㎝的坑,将山绿茶原料制备得到肥料施加到坑中,每株用量100~150克,盖上表土,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连续进行2次;S2)将山绿茶原料提取得到提取液稀释100~150倍,用高压喷雾器向山绿茶的树根、树干、树叶喷洒山绿茶提取液,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连续进行2次,喷洒后15天后采摘;(2)山绿茶提取物的制备:Sa)先将采摘的山绿茶嫩叶、嫩芽用40~50℃热水洗干净,其次再用90~100℃的10%氯化钠溶液浸泡10~15分钟,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后,放入60~80℃的烘干箱内,烘45~60分钟,最后冷却至室温,粉碎成粉,且过40~60目筛,得到山绿茶颗粒;Sb)将由重量比为酵母菌:乳酸菌=(15~20):(25~35)组成的混合菌种原液接入步骤(Sa)中的山绿茶颗粒,并在30~40℃发酵150~180小时,其中,混合菌种原液占山绿茶颗粒的重量比为1~3%;Sc)将发酵处理后的山绿茶进行烘干处理,先在100~110℃的烘箱中,烘20~30分钟,再调节烘干温度为60~80℃,烘60~70分钟;Sd)将步骤(Sc)中的山绿茶于超声频率为40~60kHz、40~50℃下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的蒸馏水,提取10~15分钟,第二次加3倍重量的蒸馏水,提取4~8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置于4000~5000转的离心机上离心10~15分钟,再次过滤,浓缩,干燥,得到山绿茶提取物粉末;(3)银杏提取物的制备:银杏提取物的制备是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备,即重复步骤(1)、(2)制备银杏提取物粉末;(4)混合包装:将山绿茶提取物粉末和银杏提取物粉末分别经喷雾干燥、粉碎且过400~500目筛;然后按质量百分比为50%:50%充分混合均匀,即可得到山绿茶银杏提取物复合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忠泉徐宝敏温宇吴丽文孙显屏杨丹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双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