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中的管道修复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开挖整体修复用的内衬软管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埋设于城市道路下面用于路面雨污水排放的管道修复采用开挖的方法,需开挖路面,费工费时,影响交通,尤其是在城市,此施工方法日趋困难,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太大。随着科技的提升,近年来大量采用热水固化等整体修复技术进行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同时也发现很多问题,经常发现内衬修复后新管管壁出现褶皱,内衬新管与老管之间存在缝隙等,且管道存在贯穿管道的纵向接口,使管理者对管道质量是否合格产生很大怀疑。这和传统的内衬树脂软管制作工艺有很大关系。传统的软管制作是按同一管径,统一规格制作,制作方法是将纤维布横向对折缝合,在外层包裹一层贴合不透水膜的纤维布,采用同样对折缝合,最后在缝合处进行密封,然后对纤维软管抽真空,浸渍树脂,碾压整平,完成制作。但因为管道直径测量基本是在管道两端进行,而实际管道内出现的腐蚀等问题并不是均匀分布的,造成管道内部的直径大小不一,按管口测量直径制作的软管不能很好的满足整段管道的设计要求,造成部分地方会出现褶皱或出现贴合不到位的情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开挖整体修复用的内衬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软管结构依次设置为增压层、玻璃纤维加固层及防护层,所述的玻璃纤维加固层绷带式缠绕于增压层,所述的防护层包裹于玻璃纤维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跃平,杨后军,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管丽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