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lash栅极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3402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E-Flash栅极形成方法,包含:步骤一,在二氧化硅层上淀积存储阵列多晶硅以及栅极多晶硅层;再淀积一层氮化硅;步骤二,进行化学机械研磨;步骤三,移除氮化硅及二氧化硅;步骤四,淀积栅极硬掩膜;步骤五,进行栅极刻蚀。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存储阵列多晶硅及栅极多晶硅层淀积完成之后,额外加入一层氮化硅层,通过氮化硅与多晶硅较高的选择比,作为化学机械研磨的终止层。研磨过程中存储阵列区域的栅极多晶硅层被完全去除,逻辑区域研磨终止于氮化硅层。通过CMP工艺,使得后续的淀积多晶硅回刻的硬掩膜在平面的结构上,解决了剥离缺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90E_Flash项目的栅极多晶硅刻蚀的步骤分为两个步骤:存储阵列多晶硅刻蚀 和栅极多晶硅刻蚀,分别是刻掉存储阵列区域的多晶硅和定义逻辑区域的栅极。栅极多晶 硅层光刻前会淀积一层氧化硅层作为栅极刻蚀的硬掩膜,在栅极多晶硅刻蚀完会用湿法工 艺去除该层。 由于有存储阵列区域台阶高度的问题,在存储阵列区域的边缘在刻蚀完成后多晶 硅有侧墙状的结构。硬掩膜淀积后形成了 "侧墙"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的椭圆虚线圈即示 出了该"侧墙"。在栅极多晶硅刻蚀后,这种侧墙结构就会在后续的硬掩膜湿法刻蚀中剥离 出来,漂移到其他区域,形成缺陷。如图2所示。剥离缺陷会影响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的良 率。 产生剥离缺陷的原因在于: 栅极侧墙硬掩膜剥离。回刻工艺消耗顶层的硬掩膜层及多晶硅,但保留了侧墙硬 掩膜;清洗工艺使硬掩膜层漂移到其他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E-Flash存储 器工艺中栅极刻蚀之后容易形成剥离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含如下的步骤: 步骤一,在二氧化硅层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E‑Flash栅极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的步骤:步骤一,在二氧化硅层上淀积存储阵列多晶硅以及栅极多晶硅层;再淀积一层氮化硅;步骤二,进行化学机械研磨;步骤三,移除氮化硅及二氧化硅;步骤四,淀积栅极硬掩膜;步骤五,进行栅极刻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