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2294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盛液容器、移液管、玻璃抽液器、酸性缓冲池、碱性缓冲池、耐腐蚀化工水泵和微电脑控制器;所述移液管的下端设置在盛液容器内;所述玻璃抽液器的进液支管与移液管的上端连接,出液支管与废液管道连接,所述废液管道上设置有水流调速电磁阀和酸碱电磁继电阀,所述废液管道的出口处设置有三通;所述酸性废液池与三通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碱性废液池与三通的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耐腐蚀化工水泵与玻璃抽液器的负压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循环抽取液体及分离回收废液,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 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抽液是通过流体力学压差的原理,利用负压对液体进行抽取的方法。由于冶金化 学化工科研生产需求,须检测生活污染水体重的C0D、土壤中氟乐灵等农药残留及工业废 水、机组镀铬液、冷乳电镀液等多种溶液中的无机元素含量,不同的溶液其物理或化学性质 各不相同。目前移取待测液的方法为人工通过洗耳球抽吸,或将常规抽液器接在自来水管 通过流体力学压差从容器中抽取液体。人工通过洗耳球抽吸液体效率低下,当有大批量试 样时往往繁琐耗时,使工作效率滞后。将常规抽液器接在自来水管上方便操作人员抽液,但 自来水管道流速平均1~1.5m/s,自来水管直径2cm,每小时平均耗费自来水1.13~1.70吨, 水资源浪费巨大,而且通过常规抽液器流出的废液容易沿下水道流走,不易收集和处理,不 符合现代节能减排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液 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它可以循环抽取液体及分离回收废液,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了操 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符合目前社会提倡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液系统,该系统包括盛液容器、移液管、玻 璃抽液器、酸性缓冲池、碱性缓冲池、耐腐蚀化工水栗和微电脑控制器; 所述盛液容器用于盛装待抽取试液; 所述移液管的下端设置在盛液容器内; 所述玻璃抽液器包括玻璃球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玻璃球内的负压管,所述玻璃球 的侧边设有进液支管,所述玻璃球的底部设有出液支管,所述进液支管通过橡胶管与移液 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出液支管与废液管道连接,所述废液管道上设置有水流调速电磁阀和 酸碱电磁继电阀,所述废液管道的出口处设置有三通; 所述酸性缓冲池内装有酸性缓冲液,所述酸性缓冲池内设置有第一反渗透膜以将 酸性缓冲池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酸性废液池,上层为第一清液池,所述酸性废液池通过酸 性液体导管与所述三通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酸性废液池上设有第一废液回收口; 所述碱性缓冲池内装有碱性缓冲液,所述碱性缓冲池内设置有第二反渗透膜以将 碱性缓冲池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碱性废液池,上层为第二清液池,所述碱性废液池通过碱 性液体导管与所述三通的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碱性废液池上设有第二废液回收口; 所述耐腐蚀化工水栗的进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液管道和第二进液管道与第一清液 池和第二清液池连接,所述耐腐蚀化工水栗的出口通过进液管道与所述玻璃抽液器的负压 管连接; 所述微电脑控制器分别与水流调速电磁阀、酸碱电磁继电阀和耐腐蚀化工水栗电 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酸性液体导管和碱性液体导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阀门 和第二进液阀门。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废液回收口和第二废液回收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水 管阀门和第二出水管阀门。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酸性缓冲池和碱性缓冲池的内壁均由耐腐蚀陶瓷制成。 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液系统的使用方 法, 当待抽取试液为酸性液体时,关闭第一废液回收口和第二废液回收口,微电脑控 制器控制酸碱电磁继电阀与碱性液体导管连通,并控制耐腐蚀化工水栗从第二清液池内抽 取清液,根据待抽取试液的粘稠度,微电脑控制器通过控制水流调速电磁阀调节清液以一 定流速经进液管道进入玻璃抽液器的负压管内,在流体力学压差的作用下,玻璃球内产生 负压,待抽取试液经移液管被吸入玻璃球内,清液以及多余的待抽取试液经废液管道、碱性 液体导管流进碱性废液池,被碱性缓冲液中和稀释后,经第二反渗透膜过滤掉大颗粒杂质、 胶体、盐类、微生物和有机物变为净化后的清液,用于耐腐蚀化工水栗循环抽取,打开第二 废液回收口即可回收排出的废液; 当待抽取试液为碱性液体时,关闭第一废液回收口和第二废液回收口,微电脑控 制器控制酸碱电磁继电阀与酸性液体导管连通,并控制耐腐蚀化工水栗从第一清液池内抽 取清液,根据待抽取试液的粘稠度,微电脑控制器通过控制水流调速电磁阀调节清液以一 定流速经进液管道进入玻璃抽液器的负压管内,在流体力学压差的作用下,玻璃球内产生 负压,待抽取试液经移液管被吸入玻璃球内,清液以及多余的待抽取试液经废液管道、酸性 液体导管流进酸性废液池,被酸性缓冲液中和稀释后,经第一反渗透膜过滤掉大颗粒杂质、 胶体、盐类、微生物和有机物变为净化后的清液,用于耐腐蚀化工水栗循环抽取,打开第一 废液回收口即可回收排出的废液。 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酸性废液池和碱液废液池分别中和稀 释碱性废液和酸性废液,并通过反渗透膜处理得到净化后的清液,供耐腐蚀化工水栗循环 抽取,以不断的抽吸待抽取试液,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省大量实验室用工业自来水;而且本发 明在酸性废液池和碱液废液池上均设有废液回收口,可以将不同的废液按要求分离回收, 方便废液中重金属离子及所需杂质的回收处理,绿色环保。【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卜盛液容器;2-待抽取试液;3-移液管;4-橡胶管;5-活结接头;6-玻璃抽液 器;7-酸碱电磁继电阀;8-三通;9-第一进液阀门、10-第二进液阀门;11-废液管道;12-碱性 液体导管;13-酸性液体导管;14-循环水箱;15-酸性缓冲池;16-第一反渗透膜;17-碱性缓 冲池;18-第二反渗透膜;19-第二进液管道;20-第一进液管道;23-第二出水管阀门;24-第 一出水管阀门;25-第一废液回收口; 26-第二废液回收口; 27-栗连接口; 30-耐腐蚀化工水 栗;31-微电脑控制器;32-220V交流电源;34-进液管道;36-酸碱调节开关;37-水流调速开 关;38-水流调速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 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液系统,该系统包括盛液容器 1、移液管3、玻璃抽液器6、酸性缓冲池15、碱性缓冲池17、耐腐蚀化工水栗30和微电脑控制 器31;盛液容器1用于盛装待抽取试液2; 移液管3的下端设置在盛液容器1内; 玻璃抽液器6包括玻璃球以及竖直设置在玻璃球内的负压管,玻璃球的侧边设有 进液支管,玻璃球的底部设有出液支管,进液支管通过橡胶管4与移液管3的上端连接,出液 支管与废液管道11连接,废液管道11上设置有水流调速电磁阀38和酸碱电磁继电阀7,废液 管道11的出口处设置有三通8; 酸性缓冲池15内装有酸性缓冲液,酸性缓冲池15内设置有第一反渗透膜16以将酸 性缓冲池15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酸性废液池,上层为第一清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2/CN105547759.html" title="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液系统及其使用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回收废液及节水型化学分析用抽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盛液容器、移液管、玻璃抽液器、酸性缓冲池、碱性缓冲池、耐腐蚀化工水泵和微电脑控制器;所述盛液容器用于盛装待抽取试液;所述移液管的下端设置在盛液容器内;所述玻璃抽液器包括玻璃球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玻璃球内的负压管,所述玻璃球的侧边设有进液支管,所述玻璃球的底部设有出液支管,所述进液支管通过橡胶管与移液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出液支管与废液管道连接,所述废液管道上设置有水流调速电磁阀和酸碱电磁继电阀,所述废液管道的出口处设置有三通;所述酸性缓冲池内装有酸性缓冲液,所述酸性缓冲池内设置有第一反渗透膜以将酸性缓冲池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酸性废液池,上层为第一清液池,所述酸性废液池通过酸性液体导管与所述三通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酸性废液池上设有第一废液回收口;所述碱性缓冲池内装有碱性缓冲液,所述碱性缓冲池内设置有第二反渗透膜以将碱性缓冲池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碱性废液池,上层为第二清液池,所述碱性废液池通过碱性液体导管与所述三通的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碱性废液池上设有第二废液回收口;所述耐腐蚀化工水泵的进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液管道和第二进液管道与第一清液池和第二清液池连接,所述耐腐蚀化工水泵的出口通过进液管道与所述玻璃抽液器的负压管连接;所述微电脑控制器分别与水流调速电磁阀、酸碱电磁继电阀和耐腐蚀化工水泵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郑闻向东陈士华张穗忠宋育来文斌董蓓谭谦李江文谢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