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门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74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轨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重机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直梁(1),在每个下直梁(1)的两端都设置有行走机构(2),在下直梁(1)的轴向中心处纵向地设置有伸缩吊腿结构(3),在两个伸缩吊腿结构(3)的顶端共同支撑有主梁(4),并且在主梁(4)上还设置有电动葫芦吊(5),在伸缩吊腿结构(3)外侧的上部还设置有连接块(6),在下直梁(1)与连接块(6)之间连接有斜柱(7)。这是一种兼具门式起重机和可移动式起重机二者优点,但不受轨道限制的无轨门式起重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设备,特别是一种无轨门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至今为止,起重机按照功能与形式可分为两大类:有轨起重机和无轨起重机。其中有轨起重机又分为两种:轨道位于空中的为各种桥式起重机,轨道位于地面的为门式起重机或门座起重机。在各类型的其中几种,同样的起重量、跨度和吊高情况下,门式起重机的性价比最高,但其缺点是只能在固定轨道上沿着轨道的方向实现直线行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轨起重机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起重机本身并没有行走机构,无法移动,如安装在船上的各种海吊;另一种是汽车吊和履带吊等可移动的起重设备。这类可移动的起重机受到倾覆力矩的限制,会随着幅距的增大而导致其起重量迅速变小,并且汽车吊在起吊时必须配置一套固定装置,因此在起吊后无法行走;履带吊虽然能够起吊负重后行走,但其结构笨重、行走速度缓慢,并且需要转弯时,其回转半径较大,经济性较差,在应用时同样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兼具门式起重机和可移动式起重机二者优点,但不受轨道限制的无轨门式起重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无轨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重机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直梁I,在每个下直梁I的两端都设置有行走机构2,在下直梁I的轴向中心处纵向地设置有伸缩吊腿结构3,在两个伸缩吊腿结构3的顶端共同支撑有主梁4,并且在主梁4上还设置有电动葫芦吊5,在伸缩吊腿结构3外侧的上部还设置有连接块6,在下直梁I与连接块6之间连接有斜柱7, 所述的行走机构2包括转动支撑在下直梁I上的主轴8,主轴8的顶端与蜗轮9键连接,与蜗轮9相配的蜗杆10通过位于下直梁I中的转向电机控制,在主轴8的底部转动支承有车轮轴11,所述车轮轴11与车轮12的内孔键连接,车轮轴11的一端通过伞齿轮副13与行走电机14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伸缩吊腿结构3包括顶端与主梁4固定连接的外套筒15,在外套筒15的内腔中套接有与其同轴的内套筒16,且所述的内套筒16的底端与内筒座17相连,内筒座17固定连接在下直梁I上,在内套筒16的上方设置有油缸18,油缸18的工作端与外套筒15相连,在外套筒15的下部设置有外导轮组19,在内套筒16的上部设置有内导轮组20, 所述的外导轮组19和内导轮组20均包括多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导轮结构,导轮结构包括连接座21,在连接座2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2,导轮23通过轴承转动支承在滑块22上,并且在滑块22与连接座21之间还设置有碟簧24,所述的外导轮组19的连接座21安装在外套筒15上,外导轮组19的导轮23与内套筒16的外壁接触,所述的内导轮组20的连接座21安装在内套筒16上,内导轮组20的导轮23与外套筒15的内壁接触。在所述的下直梁I的底部还对称地设置有两套螺旋制动机25。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无轨门式起重机,针对传统的门式起重机和可移动式的无轨起重机各自存在的缺点和局限性,创造性地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无轨门式起重机,既具备了门式起重机的性价比高、起重量大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在负载状态下移动,且由于其特殊结构的行走机构,让本装置可以在平面上做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平移,同时还可以原地旋转;并且为了进出厂房方便,它还可以带动负载在纵向上运动,让起吊操作更加灵活、方便,因此可以说这种无轨门式起重机适应于多种场合,具备多种优点,是起重机行业的重大革新,使起重机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展,其应用前景和经济前景都无可估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伸缩吊腿结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行走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外导轮组或内导轮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至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行走方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无轨门式起重机,它包括两个水平设置且对称的下直梁I,在每个下直梁I的两端都设置有行走机构2,在所述下直梁I的轴向中心处纵向地设置有伸缩吊腿结构3,并且在两个伸缩吊腿结构3的顶端共同支撑有主梁4,在这个主梁4上设置有电动葫芦吊5,并且在所述伸缩吊腿结构3外侧的上部还设置有连接块6,在下直梁I与连接块6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稳定性的斜柱7; 上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一个转动支承在下直梁I上的主轴8,这个主轴8的顶端与蜗轮9之间通过键连接,与蜗轮9相配的设置有蜗杆10,这个蜗杆10通过固定在下直梁I中的转向电机进行控制,在主轴8的底部还转动支承有车轮轴11,这个车轮轴11与车轮12的内孔之间通过键连接,且车轮轴11的一端通过伞齿轮副13与行走电机14的输出端相连; 上述的伸缩吊腿结构3包括外套筒15,这个外套筒15的顶端与主梁4的底面之间固定连接,在外套筒15的内腔中套接有与其同轴且可相对运动的内套筒16,并且这个内套筒16的底端与固定连接在下直梁I上的内筒座17相连,在内套筒16的上方设置有油缸18,这个油缸18的工作端与外套筒15相连,并且在外套筒15的下部设置有外导轮组19,而在内套筒16的上部则设置有内导轮组20, 上述的外导轮组19和内导轮组20均由多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多个导轮结构组成,且所有的导轮结构的构造都相同,导轮结构包括由连接座21,在这个连接座2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2,在滑块22上转动支承有导轮23,并且在滑块22与连接座21之间还设置有碟簧24,所述的外导轮组19的连接座21安装在外套筒15上,外导轮组19的导轮23与内套筒16的外壁接触,所述内导轮组20的连接座21安装在内套筒16上,内导轮组20的导轮23与外套筒15的内壁接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轨门式起重机的工作过程如下:需要起吊重物时,驱动下直梁I底部的四个行走机构2配合动作,实现本装置的整体运动,待本装置运动到重物上方后,利用电动葫芦吊5将重物吊起,或者利用电动葫芦吊5将重物运送到所需放置的位置,或者由本装置将重物运动到所需放置的位置后放下,实现起重操作。行走机构运行时,转向电机工作,通过蜗杆10带动蜗轮9转动,进而带动与蜗轮9键连接的主轴8连同其下的车轮12以主轴8的中轴线为轴转动,行走电机14工作,通过伞齿轮副13驱动与车轮轴11键连接的车轮12以车轮轴11的中轴线为轴转动,上述两个动作的结合,即可实现每套行走机构的动作,而四个行走机构协同动作,可实现本实施例的无轨门式起重机的前后运动、左右平移、成一定角度平移和原地转圈; 如图6所示,当4个车轮12下直梁I的方向一致时,与一般起重机一样直线行走, 如图7所示,当4个车轮12与下直梁I呈一定角度时,可沿着该角度方向行进, 如图8所示,当4个车轮12与下直梁I相垂直时,可驱动本装置沿着左右方向平移, 如图9所示,当四个车轮12与下直梁I均呈45°角时,可驱动本装置原地旋转。当需要本装置进出厂房时,需要伸缩吊腿结构3带动主梁4在纵向上运动,运动过程如下:两套伸缩吊腿结构3的油缸18同时工作,其工作端推动外套筒15以及主梁4上升,由于套接在外套筒15内的内套筒16与下直梁I通过内筒座17固定连接,因此在上述动作过程中,外套筒15相对于内套筒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轨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重机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直梁(1),在每个下直梁(1)的两端都设置有行走机构(2),在下直梁(1)的轴向中心处纵向地设置有伸缩吊腿结构(3),在两个伸缩吊腿结构(3)的顶端共同支撑有主梁(4),并且在主梁(4)上还设置有电动葫芦吊(5),在伸缩吊腿结构(3)外侧的上部还设置有连接块(6),在下直梁(1)与连接块(6)之间连接有斜柱(7),所述的行走机构(2)包括转动支撑在下直梁(1)上的主轴(8),主轴(8)的顶端与蜗轮(9)键连接,与蜗轮(9)相配的蜗杆(10)通过位于下直梁(1)中的转向电机控制,在主轴(8)的底部转动支承有车轮轴(11),所述车轮轴(11)与车轮(12)的内孔键连接,车轮轴(11)的一端通过伞齿轮副(13)与行走电机(14)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伸缩吊腿结构(3)包括顶端与主梁(4)固定连接的外套筒(15),在外套筒(15)的内腔中套接有与其同轴的内套筒(16),且所述的内套筒(16)的底端与内筒座(17)相连,内筒座(17)固定连接在下直梁(1)上,在内套筒(16)的上方设置有油缸(18),油缸(18)的工作端与外套筒(15)相连,在外套筒(15)的下部设置有外导轮组(19),在内套筒(16)的上部设置有内导轮组(20),所述的外导轮组(19)和内导轮组(20)均包括多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导轮结构,导轮结构包括连接座(21),在连接座(2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2),导轮(23)通过轴承转动支承在滑块(22)上,并且在滑块(22)与连接座(21)之间还设置有碟簧(24),所述的外导轮组(19)的连接座(21)安装在外套筒(15)上,外导轮组(19)的导轮(23)与内套筒(16)的外壁接触,所述的内导轮组(20)的连接座(21)安装在内套筒(16)上,内导轮组(20)的导轮(23)与外套筒(15)的内壁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裕华方晶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连船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