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忠德专利>正文

刹车碟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683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刹车碟盘结构,其具有以复数肋部相连的两碟盘,相邻肋部之间形成镂空部,而两碟盘上设有复数个位置相互对应且对应于镂空部的散热孔。两碟盘的表面界定有呈圆形且同心排列的第一定位线、第二定位线及第三定位线;并定义散热孔排列形成复数个单元,各单元包括有定义为第一前孔、第二前孔、第一后孔及第二后孔的散热孔,其中第一前孔设于第一定位线上,第二前孔设于第二定位线上,第一后孔设于第一定位线与第二定位线之间,第二后孔设于第二定位线与第三定位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刹车碟盘结构有关,尤指一种具有散热孔的刹车碟盘。
技术介绍
刹车碟盘安装于轮胎上,利用其与刹车皮相互摩擦的作用以降低车辆行驶的速度。然而碟盘在刹车期间会因摩擦而产生高温,因此必须藉由散热手段将热导出,以维持良好的刹车性能。习知的刹车碟盘结构如图4所示,其具有两个盘体6,两盘体6间以复数个肋部61连接,据此于两盘体6间形成有复数个镂空部62。此外,两盘体6上设有复数个散热孔7。上述的镂空部62及散热孔7乃用以导出摩擦热,所以散热孔7设置的位置必须避开肋部61,若与肋部61重叠,则有降低碟盘整体结构强度的疑虑。考虑前述因素后,习知碟盘的散热孔7的位置分布则如图4所示。然而,散热孔7于盘体6上的分布并不平均,而造成散热效率不佳的缺点;为了改善此问题,习知结构更在盘体6上增设了数个帮助散热的沟槽63。如此则增加制造上的复杂程度,同时造成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碟盘结构,其于碟盘的盘面上以经妥适安排的位置设置散热孔,藉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为达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刹车碟盘结构,其包括有:两碟盘,其呈间隔设置,且两碟盘之间以复数肋部相连接,而相邻肋部之间分别形成有镂空部;两碟盘的表面界定有数个呈同心排列的虚拟圆形定位线,至少包括有依直径由大至小排列的一第一定位线、一第二定位线及一第三定位线;复数散热孔,分别设于两碟盘上;两碟盘上的散热孔的位置相互对应,且各散热孔对应于镂空部的位置;定义该复数散热孔排列形成复数个单元,各单元包括有由部分散热孔构成的一前孔排及一后孔排,其中该前孔排与该后孔排相隔一间距,且该前孔排至少具有定义为一第一前孔及一第二前孔的散热孔,该后孔排至少具有定义为一第一后孔及一第二后孔的散热孔;该第一前孔设于该第一定位线上,该第二前孔设于该第二定位线上,该第一后孔设于该第一定位线与该第二定位线之间,该第二后孔设于该第二定位线与该第三定位线之间。进一步的,两碟盘的表面更界定有一与各定位线同心且直径小于该第三定位线的第四定位线,而该前孔排更具有定义为一第三前孔的散热孔,该后孔排更具有定义为一第三后孔的散热孔;该第三前孔设于该第三定位线上,该第三后孔设于该第三定位线与该第四定位线之间。进一步的,各定位线的间隔相等。进一步的,各散热孔的大小相同。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可使各散热孔在避开各肋部的前提下,均匀分布于两碟盘上,令刹车所产生的摩擦热量更容易导出,藉以强化散热的效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尽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习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结构,其包括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碟盘I,两碟盘I之间连接有复数个肋部11,且于相邻肋部11之间形成有镂空部12。而两碟盘I上设有复数个位置相互对应的散热孔2,其中各散热孔2的大小相同,且各散热孔2的位置分别避开各肋部U,并对应于该镂空部12。该复数散热孔2于两碟盘I上的位置分布如下所述。首先,如图2所示,以两碟盘I的中心为圆心,界定两碟盘I的表面设有数个呈同心排列的虚拟圆形定位线,依直径由大至小排列,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线31、一第二定位线32、一第三定位线33及一第四定位线34,其中各定位线的间隔相等。另一方面,该复数散热孔2依其排列而定义形成有复数个单元,且平均地分布于两碟盘的盘面上。各单元如图2中A部分所圈示,其包括有间隔设置的一前孔排4及一后孔排5,其中该前孔排4由定义为一第一前孔41、一第二前孔42及一第三前孔43的散热孔排列形成,且该后孔排5由定义为一第一后孔51、一第二后孔52及一第三后孔53排列形成,而该前孔排4及该后孔排5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两碟盘I的径向呈斜向延伸。如图3所示,上述的各单元中,该第一前孔41设于该第一定位线31上,该第二前孔42设于该第二定位线32上,且该第三前孔43设于该第三定位线33上;而该第一后孔51设于该第一定位线31与该第二定位线32之间,该第二后孔52设于该第二定位线32与该第三定位线33之间,且该第三后孔53设于该第三定位线33与该第四定位线34之间。借助上述散热孔的位置分布,可使各散热孔2在避开各肋部11的前提下,均匀分布于两碟盘I上,令刹车所产生的摩擦热量更容易导出,藉以强化散热的效能。相较于习知结构,虽然本技术无须设置散热沟槽即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能,但仍可以在两碟盘上设置散热沟槽,以更加增进散热效能。【主权项】1.一种刹车碟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两碟盘,其呈间隔设置,且两碟盘之间以复数肋部相连接,而相邻肋部之间分别形成有镂空部;两碟盘的表面界定有数个呈同心排列的虚拟圆形定位线,至少包括有依直径由大至小排列的一第一定位线、一第二定位线及一第三定位线; 复数散热孔,分别设于两碟盘上;两碟盘上的散热孔的位置相互对应,且各散热孔对应于镂空部的位置;定义该复数散热孔排列形成复数个单元,各单元包括有由部分散热孔构成的一前孔排及一后孔排,其中该前孔排与该后孔排相隔一间距,且该前孔排至少具有定义为一第一前孔及一第二前孔的散热孔,该后孔排至少具有定义为一第一后孔及一第二后孔的散热孔;该第一前孔设于该第一定位线上,该第二前孔设于该第二定位线上,该第一后孔设于该第一定位线与该第二定位线之间,该第二后孔设于该第二定位线与该第三定位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碟盘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碟盘的表面更界定有一与各定位线同心且直径小于该第三定位线的第四定位线,而该前孔排更具有定义为一第三前孔的散热孔,该后孔排更具有定义为一第三后孔的散热孔;该第三前孔设于该第三定位线上,该第三后孔设于该第三定位线与该第四定位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碟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定位线的间隔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碟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散热孔的大小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碟盘结构,其具有以复数肋部相连的两碟盘,相邻肋部之间形成镂空部,而两碟盘上设有复数个位置相互对应且对应于镂空部的散热孔。两碟盘的表面界定有呈圆形且同心排列的第一定位线、第二定位线及第三定位线;并定义散热孔排列形成复数个单元,各单元包括有定义为第一前孔、第二前孔、第一后孔及第二后孔的散热孔,其中第一前孔设于第一定位线上,第二前孔设于第二定位线上,第一后孔设于第一定位线与第二定位线之间,第二后孔设于第二定位线与第三定位线之间。【IPC分类】F16D65/847, F16D65/14【公开号】CN205226178【申请号】CN201521034164【专利技术人】林忠德 【申请人】林忠德【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刹车碟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碟盘,其呈间隔设置,且两碟盘之间以复数肋部相连接,而相邻肋部之间分别形成有镂空部;两碟盘的表面界定有数个呈同心排列的虚拟圆形定位线,至少包括有依直径由大至小排列的一第一定位线、一第二定位线及一第三定位线;复数散热孔,分别设于两碟盘上;两碟盘上的散热孔的位置相互对应,且各散热孔对应于镂空部的位置;定义该复数散热孔排列形成复数个单元,各单元包括有由部分散热孔构成的一前孔排及一后孔排,其中该前孔排与该后孔排相隔一间距,且该前孔排至少具有定义为一第一前孔及一第二前孔的散热孔,该后孔排至少具有定义为一第一后孔及一第二后孔的散热孔;该第一前孔设于该第一定位线上,该第二前孔设于该第二定位线上,该第一后孔设于该第一定位线与该第二定位线之间,该第二后孔设于该第二定位线与该第三定位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忠德
申请(专利权)人:林忠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