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调制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149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信号调制电路结构,包括型号均为74HC4066AD的芯片IC1和芯片IC2,所述芯片IC1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设备的调制精度,可靠性较好,成本降低,使用寿命延长。

Signal modulation circui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gnal modulation circuit structure, including models for the 74HC4066AD chip IC1 and IC2 chip, a first pin and a capacitor C7 the IC1 chip is connected after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emitting electrode of the triode Q3 and a resistor R9, resistor R9 and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resistor R8 and capacitor at the end of the C3 and a resistor R3 and a resistor R2 and one end of the grounding end, and a collector of the triode Q1 and a resistor R1 collector of the triode Q3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resistor R7 and the ground, the other end end and the other end resistor R8 and a capacitor C5, a base of the triode Q3 respectively. The R7 connection resistan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recision, good reliability, low cost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号调制电路结构,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信号调制就是用一个信号去控制另一个作为载体的信号,让后者的某一参数(幅值、频率、相位、脉冲宽度等)按前者的值变化。信号调制中常以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作为载波信号,为了保证通信效果,克服远距离信号传输中的问题,必须要通过调制将信号频谱搬移到高频信道中进行传输。这种将要发送的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的过程就叫调制,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通常有三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调幅、调频和调相。现有的信号调制电路在对信号进行调制时,常常会将混合在信号中的杂波一起进行调制,这样会造成信号失真度较大,杂音较多,清晰度降低,从而影响解调后信号的精度,导致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信号调制设备中杂音较多,误差较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控制精度相对较高,稳定性较好的信号调制电路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信号调制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均为74HC4066AD的芯片ICl和芯片IC2,所述芯片ICl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l的集电极、电阻Rl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l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感LI的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电感LI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UO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lO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阻Rl I的一端、电阻Rl 2的一端和电阻Rl 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所述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与电容C6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lO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阻Rll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芯片IC2的第一引脚连接放大器A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13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ICl的第二引脚,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与电容C9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ICI的第三引脚,所述芯片ICI的第四引脚与电容ClO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和信号输出端Ul。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3767,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3771,所述三极管Q3的型号为2N3773,所述三极管Q4的型号为2N3741。优化地,所述放大器A的型号为LF4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提高了设备的调制精度:本技术的调制电路采用2个独立的单片机分别控制调制信号,这样能够将信号中的杂波去掉,而且对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也明显加强。2、可靠性较好:由于整体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加强,使得输出电压的受控精度更好,抗干扰能力提高,整体稳定性也提升。3、成本降低,使用寿命延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信号调制电路结构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信号调制电路结构,包括型号均为74HC4066AD的芯片ICl和芯片IC2,所述芯片ICl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l的集电极、电阻Rl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l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感LI的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电感LI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UO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lO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 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 6的一端、电容C 4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所述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与电容C6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lO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阻Rll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l 2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芯片IC2的第一引脚连接放大器A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13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ICl的第二引脚,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与电容C9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ICl的第三引脚,所述芯片ICl的第四引脚与电容ClO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和信号输出端Ul。本技术中,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2N3767,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3771,所述三极管Q3的型号为2N3773,所述三极管Q4的型号为2N3741。所述放大器A的型号为LF412。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信号调制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均为74HC4066AD的芯片ICl和芯片IC2,所述芯片ICl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l的集电极、电阻Rl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l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感LI的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电感LI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UO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5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号调制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均为74HC4066AD的芯片IC1和芯片IC2,所述芯片IC1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的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1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U0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10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所述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与电容C6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芯片IC2的第一引脚连接放大器A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13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IC1的第二引脚,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与电容C9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IC1的第三引脚,所述芯片IC1的第四引脚与电容C10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和信号输出端U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春陈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