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以及柔性管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1291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管和柔性管支撑组件,套管包括用于配合至柔性管上的套管主体以及设在所述套管主体外侧上用于连接至支架的固持件,所述套管主体横截面为非闭合圆环形,其沿圆周延伸超过180度。而柔性管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套管,以及分别与所述两个套管的固持件连接的支架,所述各个支架的末梢分别与连接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成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套管和柔性管支撑组件可有效支撑车内冷却系统的柔性管道,防止其由于重力下垂而与其他零件接触,避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内冷却系统
,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管以及由该套管构成的柔性管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车辆中存在各种柔性管,尤其是车辆冷却系统中通常使用橡胶软管来运输冷却液,橡胶软管虽然经过硫化定型,但由于其自身硬度低,当充满冷却液后,会沿其质心方向下垂,产生变形,从而无法保持其设计状态。当胶管发生变形时,会与其他零件表面接触,在车辆运行时,胶管在于其他零件的接触面上产生摩擦,造成胶管磨损,最终导致胶管破裂,冷却液泄漏,危害行车安全。故仅使用硫化定型的软管将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支撑柔性管的套管和柔性管支撑组件来防止车内的软管由于老化下垂而使其位置移动,与车内其他零件接触并造成安全隐患。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用性强,方便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套管和柔性管支撑组件。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在理解说明书后显而易见。为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者,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撑柔性管的套管,其包括用于配合至柔性管上的套管主体以及设在所述套管主体外侧上用于连接至支架的固持件,所述套管主体横截面为非闭合圆环形,其沿圆周延伸超过180度。可选地,在上述用于支撑柔性管的套管中,所述套管主体包括用于过盈配合至柔性管的柔性内圈和设在所述柔性内圈外侧的硬质外圈。可选地,在上述用于支撑柔性管的套管中,所述柔性内圈由橡胶制成,所述硬质外圈由塑料制成。可选地,在上述用于支撑柔性管的套管中,所述套管主体外额上设有处于所述套管的两端部处的相同圆周位置处的两个固持件。可选地,在上述用于支撑柔性管的套管中,所述固持件为带有内螺纹的螺柱。可选地,在上述用于支撑柔性管的套管中,所述套管主体外侧上设有处于第一圆周位置处的所述套管的两端部处的第一对固持件(即两端处的两个固持件),以及处于第二圆周位置处的所述套管的两端部处的第二对固持件(即两端处的两个固持件)。可选地,在上述用于支撑柔性管的套管中,所述第一圆周位置与所述第二圆周位置间隔180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管支撑组件,其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套管,以及分别与所述两个套管的固持件连接的两个支架,所述两个支架的末梢分别与连接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成角度。可选地,在上述柔性管支撑组件中,所述支架由金属制成。可选地,在上述柔性管支撑组件中,所述支架为带外螺纹的杆,而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带内螺纹的螺柱。本技术的套管和柔性管支撑组件可有效支撑车内冷却系统的柔性管道,防止其由于重力下垂而与其他零件接触,使得其在服务工程中保持设计状态,避免安全隐患。本技术的套管和柔性管支撑组件可适用于任何管道形状,结构,其成本低,安装方便,性能可靠。【附图说明】参考附图,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示出了车内的柔性管和设于其上的根据本技术的套管;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柔性管支撑组件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a)和3(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首先参考图1,其示出了车内的柔性管和设于其上的根据本技术的套管。在图1中,汽车冷却系统的软管由20标注,软管20内输送冷却液体。为了支撑软管20的下垂段,采用套管10套设在软管20上,并且套管10相对于软管20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管10过盈配合在软管2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管10粘结在软管20上。套管10包括套管主体,套管主体的横截面为非闭合圆环形(即带开口的圆环形,便于其方便地套设至软管)并沿圆周延伸超过180度,套管主体整体具有一定弹性,可沿开口稍稍掰开套管主体,将柔性管塞入从而方便地安装套管。套管主体的厚度可在2_左右。套管主体例如由柔性内圈12和硬质外圈11构成,柔性内圈12例如可采用橡胶等材料,硬质外圈11可例如为塑料,金属材料等。在套管10的套管主体或外圈11外侧上设有固持件13,固持件13可设在套管主体或外圈11上的任何位置,其用于与支架30连接。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固持件13设在套管10的套管主体外侧或外圈11的两端处同一圆周位置Cl处,在备选实施例中,可仅设有一个固持件13,或者固持件13可设在中间位置处。尽管未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套管10外侧可设有两组共四个固持件13,其包括设在第一圆周位置Cl处的第一对固持件13和设在第二圆周位置C2处的第二对固持件(未示出),即套管主体外侧上设有处于套管的第一圆周位置处的两端部处的第一组两个固持件,以及处于套管的第二圆周位置处的两端部处的第二组两个固持件。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圆周位置Cl和第二圆周位置C2相对或换而言之,它们间隔180度。固持件13可稳固地固持在支架30上。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固持件13为带有内螺纹的螺柱,而支架30为带有外螺纹的杆,固持件13和支架30通过螺纹连接来相对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固持件13可夹住支架30从而与其相对固定。还可构想更多形式的固持件13和支架30,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支架30可为杆形,其直径可在2mm左右,其可由金属材料制成。现在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柔性管支撑组件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软管或柔性管包括三部分,左部21,中间下垂部23,右部22。为支撑中间下垂部23或中间区域Z免于与车内其余零件相互干扰,在左半21上设置了第一套管101,且在右半22上设置了第二套管102。第一套管101上的固持件131和132与第一支架31连接,第二套管102上的固持件133和134与第二支架32连接。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在末梢处由连接件42连接。由此完成了根据本技术的柔性管支撑组件的组装。下垂区Z的重力F由套管与软管之间的摩擦力T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所抵消,实现了下垂区Z的稳固的支撑。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供更稳固的支撑,可在与固持件131,132的圆周位置Dl相对的圆周位置D2处提供另一组固持件,以便与附加的连杆连接,附加连杆可由附加连接件连接,实现双重固持。现在参考图3(a)和3(b),其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支架的连接件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41具有相互成角度地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与支架31和32的末梢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内螺纹的螺柱而支架31和32具有外螺纹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螺纹来与支架31和32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角度α可为如图3(a)中所示的90°或为如图3(b)中所示的大于90°。当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件之间的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支撑柔性管的套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配合至柔性管上的套管主体以及设在所述套管主体外侧上用于连接至支架的固持件,所述套管主体横截面为非闭合圆环形,其沿圆周延伸超过18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珂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