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1172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该种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包括:滑动板、约束板、摩擦部件以及紧固部件;滑动板与约束板间隔设置,摩擦部件设置于滑动板与约束板之间;滑动板上设有长槽孔,约束板与摩擦部件上分别设有圆孔,且圆孔的位置与滑动板上的长槽孔的位置相对应;紧固部件通过滑动板上的长槽孔、约束板上的圆孔以及摩擦部件上的圆孔将滑动板、约束板和摩擦部件进行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安装在建筑结构内,通过摩擦耗能,减小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防震效果,使其在面对较大震动强度的地震时,防震效果依然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抗震方法是通过结构本身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其实质就是把结构本身及构件作为“消能”元件,这样必然使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产生严重的破坏和倒塌。通过在结构上设置控制装置,由控制机构和结构一起来抵御地震等动力作用,使结构的动力反应减小。在结构上附加耗能减震装置的减震方法是结构被动控制的一种。通常的耗能减震装置有防屈曲支撑、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这些阻尼器存在漏油、耗能能力弱、造价高、需要后期维护等问题。摩擦阻尼器作为一种耗能装置,具耗能能力强、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无需后续的保养维护等优点,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适用于刚度大、层间变形较小钢筋混凝土结构。摩擦阻尼器对结构进行振动控制的机理是:阻尼器滑动部件在的预定荷载下产生相对滑移,依靠摩擦耗散地震能量,同时,由于摩擦阻尼器能提供刚度,从而达到降低结构地震相应。然而,传统的摩擦阻尼器为单层结构,其在面对较大震动强度的地震时,防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该种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安装在建筑结构内,通过摩擦耗能,减小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防震效果,使其在面对较大震动强度的地震时,防震效果依然良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包括:滑动板、约束板、摩擦部件以及紧固部件;滑动板与约束板间隔设置,摩擦部件设置于滑动板与约束板之间;滑动板上设有长槽孔,约束板与摩擦部件上分别设有圆孔,且圆孔的位置与滑动板上的长槽孔的位置相对应;紧固部件通过滑动板上的长槽孔、约束板上的圆孔以及摩擦部件上的圆孔将滑动板、约束板和摩擦部件进行固定连接。本技术一种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包括:滑动板、约束板、摩擦部件以及紧固部件。滑动板设置了长槽孔,滑动板与摩擦部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产生摩擦力,将结构振动的能量转化成热能吸收,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作为优选的方案,长槽孔沿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分布于滑动板上。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受力更均匀有效。作为优选的方案,约束板包括内侧约束板与外侧约束板,内侧约束板设置于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的内侧,外侧约束板设置于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的外侧。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优化,受力更稳定。作为优选的方案,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还包括:上连接件,上连接件的截面呈“L”形或“T”形,上连接件的连接部设置于相邻两块滑动板之间,且上连接件连接部的底部设置于内侧约束板和/或摩擦部件的上方,上连接件与滑动板固定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便于连接,结构更牢固。作为优选的方案,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还包括:下连接件,下连接件截面呈“L”形,且下连接件的连接部设置于内侧约束板与外侧约束板之间,且下连接件连接部的端部设置于滑动板和/或摩擦部件的下方,下连接件分别与内侧约束板和外侧约束板固定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便于连接,结构更牢固。作为优选的方案,紧固部件包括: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紧固螺栓穿过滑动板上的长槽孔、约束板上的圆孔以及摩擦部件上的圆孔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连接更牢固。作为优选的方案,紧固部件还包括:垫片、垫圈和碟形弹簧,紧固螺栓依次穿过垫圈、碟形弹簧、垫片,再与约束板、滑动板、摩擦部件通过紧固螺母固定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震效果更好,结构更牢固。作为优选的方案,垫片还设置于外侧约束板与紧固螺母之间。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分散应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之一。图5为图1中B处放大图之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与摩擦部件安装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与摩擦部件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摩擦部件、滑动板与上连接件安装前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摩擦部件、滑动板与上连接件安装后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摩擦部件、滑动板与上连接件安装前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摩擦部件、滑动板与上连接件安装前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摩擦部件、滑动板、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安装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摩擦部件、滑动板、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摩擦部件、滑动板、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与紧固部件安装前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约束板、摩擦部件、滑动板、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与紧固部件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其中:I约束板、11外侧约束板、12内侧约束板、2滑动板、21长槽孔、3摩擦部件、4紧固部件、41紧固螺栓、42紧固螺母、43垫圈、44碟形弹簧、45垫片、5下连接件、51连接部、6垫板、7上连接件、71连接部、8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包括:滑动板2、约束板1、摩擦部件3、紧固部件4、下连接件5以及上连接件6。摩擦部件3为钢、铜、铝,或者含有它们的合金或摩擦材料或四氟乙烯材料。滑动板2为不锈钢材料、镀锌板、镀铝板等防锈钢板,或者对滑动板2外表面进行防锈处理,防止其与摩擦部件的接触面生锈。约束板I包括内侧约束板12与外侧约束板11,内侧约束板12设置于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的内侧,外侧约束板11设置于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的外侧。滑动板2与约束板I间隔设置,摩擦部件3设置于滑动板2与约束板I之间。滑动板2上设有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以一定间距设分布的多个长槽孔21,约束板I与摩擦部件3上分别设有圆孔8,且圆孔8的位置与滑动板2上的长槽孔21的位置相对应。紧固部件4通过滑动板2上的长槽孔21、约束板I上的圆孔8以及摩擦部件3上的圆孔8将滑动板2、约束板I和摩擦部件3进行固定连接。上连接件7为截面呈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层叠合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板、约束板、摩擦部件以及紧固部件;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约束板间隔设置,所述摩擦部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约束板之间;所述滑动板上设有长槽孔,所述约束板与所述摩擦部件上分别设有圆孔,且所述圆孔的位置与所述滑动板上的长槽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紧固部件通过所述滑动板上的长槽孔、所述约束板上的圆孔以及所述摩擦部件上的圆孔将所述滑动板、所述约束板和所述摩擦部件进行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进萍刘敏吴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智性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