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840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该换热器布置在催化氧化室的换热空间内,换热器的壳体进气端与换热空间的进气口相通、壳体出气端与氧化空间的进气通道相通,换热器的内管进气端与氧化空间的排气通道相通、内管出气端与换热空间的出气口相通,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外壁上以螺旋方式绕制有换热翅片。上述催化氧化用换热器针对换热效率低、能源浪费而设计,通过在换热器的换热管上以螺旋方式绕制换热翅片,有效的改善了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
,具体是一种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有机废气排放标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降解完全、无二次污染、能耗和原材料消耗低的优点。催化氧化技术是有机废气低于300° C温度范围的催化室内无焰低温燃烧,使有机废气降解为低分子的COdPH2O及其它无毒无害成份向大气排放。目前,催化氧化的方法中,常采用换热器为新进的有机废气进行预热,此时若气体浓度调节恰当,预热效果好,则可以在关闭电加热器的基础上,继续维持低源或者无源燃烧,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换热器采用的换热管为普通圆管式结构,存在换热效率低,新进有机废气预热不充分的问题,使自动控制系统不断重复开启电加热元件,导致处理设备的电加热元件功率不下70KW,造成处理成本的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充分、换热效率高、处理成本低的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该换热器布置在催化氧化室的换热空间内,换热器的壳体进气端与换热空间的进气口相通、壳体出气端与氧化空间的进气通道相通,换热器的内管进气端与氧化空间的排气通道相通、内管出气端与换热空间的出气口相通,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外壁上以螺旋方式绕制有换热翅片。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上的换热翅片以多节距固定方式固定在换热管的管体外壁上,每个固定节距为20?40mm。再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翅片的厚度为1.5?2.5mm。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翅片的高度为3?10mm。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翅片在换热管管体上的固定为焊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上述催化氧化用换热器针对换热效率低、能源浪费而设计,通过在换热器的换热管上以螺旋方式绕制换热翅片,有效的改善了换热效率低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在换热管上采用多节距焊接固定的方式,保证了翅片大部分与主管紧贴,在高温时也不会松弛,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保证了换热空间的温度,解决了新进有机废气预热不充分,使自动控制系统不断重复开启电加热元件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处理的成本,减少了能源浪费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I—催化氧化室;2—换热空间;21—进气口;22—出气口;3—氧化空间;31 一排气通道;32—进气通道;4一换热器;41 一壳体进气端;42—壳体出气端;43 —内管进气端;5—换热管;51—管体;52—换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为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它包括催化氧化室I,以及布置在催化氧化室I内的换热空间2和氧化空间3。其中,催化氧化室I为矩形箱体,催化氧化室I由换热空间2和氧化空间3组成;催化氧化室I的一端布置有换热空间2的进气口 21,该进气口 21与换热器4的壳体进气端41相通,另一端布置有换热空间2的出气口 22,该出气口 22与换热器4的壳体出气端42相通。换热空间2内布置有换热器4,换热器4由换热器壳体和多根换热管5(换热管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其根数)组成列管式的结构,换热器4的壳体进气端41与换热空间2的进气口 21相通、壳体出气端42与氧化空间3的进气通道32相通,换热器4的内管进气端43与氧化空间3的排气通道31相通、内管出气端44与换热空间2的出气口 22相通;换热器4上的每根换热管5的外壁以螺旋方式绕制有换热翅片52,换热翅片52以多个节距焊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换热管5上,保证了换热翅片52大部分与换热管5紧贴,在高温时也不会松弛,每个焊接节距为20-40111111(例如201]1111、301]11]1或401]11]1等),换热翅片52的厚度为1.5-2.5mm(例如1.5mm、2mm或2.5mm等),高度为3?1mm(例如3mm、6mm或1mm等),加厚的翅片焊接性能好。氧化空间3的进气通道32与换热空间2壳体出气端42相通、排气通道31与换热器4的内管进气端43相通;由换热空间2进入氧化空间3的气体在该氧化空间3内通过无焰低温燃烧进行氧化。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常温有机废气通过进气口21进入换热空间2内同时通过换热器4的壳体进气端41进入换热器4内,有机废气经过列管式结构的换热管5后变为250° C左右的气体,此时该气体由壳体出气端42排出,在由氧化空间3的进气通道32进入氧化空间3,通过氧化空间3的无焰低温燃烧进行氧化,氧化后的气体达到300° C左右的温度,该气体由氧化空间3的排气通道31进入换热器4内,以维持换热空间250°C左右的温度,在从催化氧化室I的出气口排出。上述具体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具体技术方案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4),该换热器(4)布置在催化氧化室(I)的换热空间(2)内,换热器(4)的壳体进气端(41)与换热空间(2)的进气口(21)相通、壳体出气端(42)与氧化空间(3)的进气通道(32)相通,换热器(4)的内管进气端(43)与氧化空间(3)的排气通道(31)相通、内管出气端(44)与换热空间(2)的出气口(22)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4)的换热管(5)外壁上以螺旋方式绕制有换热翅片(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5)上的换热翅片(52)以多节距固定方式固定在换热管(5)的管体(51)外壁上,每个固定节距为20?40mm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52)的厚度为1.5?2.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52)的高度为3?10_。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52)在换热管(5)管体上的固定为焊接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该换热器布置在催化氧化室的换热空间内,换热器的壳体进气端与换热空间的进气口相通、壳体出气端与氧化空间的进气通道相通,换热器的内管进气端与氧化空间的排气通道相通、内管出气端与换热空间的出气口相通,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外壁上以螺旋方式绕制有换热翅片。上述催化氧化用换热器针对换热效率低、能源浪费而设计,通过在换热器的换热管上以螺旋方式绕制换热翅片,有效的改善了换热效率低的问题。【IPC分类】F28D7/00, B01D53/44, F28F1/36, B01D53/86【公开号】CN205216579【申请号】CN201520919696【专利技术人】孙德春 【申请人】德阳川广机械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1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4),该换热器(4)布置在催化氧化室(1)的换热空间(2)内,换热器(4)的壳体进气端(41)与换热空间(2)的进气口(21)相通、壳体出气端(42)与氧化空间(3)的进气通道(32)相通,换热器(4)的内管进气端(43)与氧化空间(3)的排气通道(31)相通、内管出气端(44)与换热空间(2)的出气口(22)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4)的换热管(5)外壁上以螺旋方式绕制有换热翅片(5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春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川广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