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环境下服役高强钢的腐蚀防护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牺牲阳极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锌(Zn)0.5-1%,铟(In)0.018-0.05%,硅(Si)0.1-0.4%,铈(Ce)0.1-1%,余量为铝(牌号Al99.85);其中,杂质控制在,铁(Fe)≤0.12%,铜(Cu)≤0.01%。本发明专利技术铝合金牺牲阳极在天然海水中其工作电位在-0.77V--0.85V(vs.Ag/AgCl)之间,电流效率≥85%,消耗率≤3.5kg+A-1+a-1,溶解形貌均匀,腐蚀产物易脱落,可作为高强钢等氢脆敏感材料的阴极保护牺牲阳极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环境下服役高强钢的腐蚀防护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高强钢在海洋构筑物、军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由海水介质引起的腐蚀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相关标准规定,对于海洋环境下服役的钢铁材料,为免受或缓解电化学腐蚀,需要进行阴极保护,使其电位处于-1.0V--0.8V(vsAg/AgCl)之间。但该电位范围并不适用于高析氢过电位的高强钢,强烈的阴极极化往往会引起氢脆发生,造成材料失效。因此,合理的阴极保护电位是避免氢脆发生的关键。牺牲阳极保护法是应用最广泛,性能最稳定的阴极保护方法之一。但现行常用的铝合金牺牲阳极其工作电位处于-1.12V--1.05V(vsAg/AgCl)之间,不适合直接用于高强钢的阴极保护。Pierre在1998年提出高强钢阴极保护的牺牲阳极材料应满足工作电位在-0.85V--0.8V(vsAg/AgCl)之间,开发了Al-0.1%Ga阳极并申请了专利;Lemieux于2002年通过对高强钢牺牲阳极保护的实海长期监测实验,得出当牺牲阳极工作电位达到-0.765V(vsAg/AgCl)时,仍可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至此国际公认用于保护高强钢的铝合金牺牲阳极,其工作电位应处于-770mV--850mV(vsAg/AgCl)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目前通用阴极保护准则应用于高强钢时,易引起氢脆的技术缺陷,开发一种性能稳定的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牺牲阳极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锌(Zn)0.5-1%,铟(In)0.018-0.05%,硅(Si)0.1-0.4%,铈(Ce)0.1-1%,余量为铝(牌号Al99.85);其中,杂质控制在,铁(Fe)≤0.12%,铜(Cu)≤0.01%。进一步的说,牺牲阳极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锌(Zn)0.5-0.7%,铟(In)0.020-0.030%,硅(Si)0.15-0.25%,铈(Ce)0.3-0.4%余量为铝(牌号Al99.85);杂质控制在,铁(Fe)≤0.12%,铜(Cu)≤0.01%。一种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Al99.85工业重熔铝锭加热至680-800℃,待铝锭熔化后,再加入锌、铟、硅、铈元素,待合金组分完全熔化后,搅拌5-20min后静置30-60min,而后浇注于预热的铸铁模具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即得所述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其中Si元素以Al-20%Si中间合金形式加入。进一步的说,按上述比例将Al99.85工业重熔铝锭加入碳化硅坩埚,使用天然气炉加热至680-800℃,待铝锭熔化后,再加入锌、铟、硅、铈元素,使各元素熔化,待合金组分完全熔化后,搅拌5-20min后静置30-60min,扒渣,而后浇注于预热的铸铁模具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即得所述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在天然海水中其工作电位在-0.77V--0.85V(vs.Ag/AgCl)之间,电流效率≥85%,消耗率≤3.5kg+A-1+a-1,溶解形貌均匀,腐蚀产物易脱落,可作为高强钢等氢脆敏感材料的阴极保护牺牲阳极使用,同时生产工艺简化,加工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是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制备:将1305g的Al99.85工业重熔铝锭加入碳化硅坩埚,使用天然气炉加热至800℃,待铝锭熔化后,按照Zn:6.6g,In:0.24g,Ce:1.32g,Al-20%Si:6.6g的量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待合金组分完全熔化后,搅拌5min后静置30min,扒渣,浇注于预热至200℃的铸铁模具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得到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成分为:0.501%Zn,0.018%In,0.104%Ce,0.106%Si。实施例2:将1241g的Al99.85工业重熔铝锭加入碳化硅坩埚,使用天然气炉加热至800℃,待铝锭熔化后,按照Zn:7.63g,In:0.32g,Ce:3.82g,Al-20%Si:19.08g的量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待合金组分完全熔化后,搅拌8min后静置35min,扒渣,浇注于预热至200℃的铸铁模具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得到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成分为:0.594%Zn,0.024%In,0.288%Ce,0.291%Si。实施例3:将1349g的Al99.85工业重熔铝锭加入碳化硅坩埚,使用天然气炉加热至800℃,待铝锭熔化后,按照Zn:9.66g,In:0.34g,Ce:6.9g,Al-20%Si:13.8g的量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待合金组分完全熔化后,搅拌10min后静置40min,扒渣,浇注于预热至200℃的铸铁模具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得到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成分为:0.687%Zn,0.024%In,0.471%Ce,0.204%Si。实施例4:将1514g的Al99.85工业重熔铝锭加入碳化硅坩埚,使用天然气炉加热至800℃,待铝锭熔化后,按照Zn:12.49g,In:0.55g,Ce:10.932g,Al-20%Si:23.42g的量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待合金组分完全熔化后,搅拌15min后静置50min,扒渣,浇注于预热至200℃的铸铁模具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得到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成分为:0.769%Zn,0.033%In,0.649%Ce,0.288%Si。实施例5:将1412g的Al99.85工业重熔铝锭加入碳化硅坩埚,使用天然气炉加热至800℃,待铝锭熔化后,按照Zn:14.72g,In:0.74g,Ce:14.72g,Al-20%Si:29.43g的量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待合金组分完全熔化后,搅拌20min后静置60min,扒渣,浇注于预热至200℃的铸铁模具中,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得到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成分为:0.924%Zn,0.047%In,0.894%Ce,0.399%Si。对上述实施例制备阳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GB/T17848-1999标准的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表1。表1低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样品工作电位V(vs.Ag/AgCl)电流效率(%)消耗率(kgA-1a-1)表面溶解情况实例1-0.796~-0.77185.373.485溶解均匀,产物易脱落实例2-0.801~-0.78786.123.446溶解均匀,产物易脱落实例3-0.810~-0.79886.033.412溶解均匀,产物易脱落实例4-0.835~-0.80985.493.463溶解均匀,产物易脱落实例5-0.844~-0.81985.013.494溶解均匀,产物易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牺牲阳极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锌(Zn)0.5‑1%,铟(In)0.018‑0.05%,硅(Si)0.1‑0.4%,铈(Ce)0.1‑1%,余量为铝(牌号Al99.85);其中,杂质控制在,铁(Fe)≤0.12%,铜(Cu)≤0.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牺牲阳极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锌(Zn)0.5-1%,铟(In)0.018-0.05%,硅(Si)0.1-0.4%,铈(Ce)0.1-1%,余量为牌号Al99.85的铝;其中,杂质控制在,铁(Fe)≤0.12%,铜(Cu)≤0.0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驱动电位铝合金牺牲阳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牺牲阳极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锌(Zn)0.5-0.7%,铟(In)0.020-0.030%,硅(Si)0.15-0.25%,铈(Ce)0.3-0.4%,余量为牌号Al99.85的铝;杂质控制在,铁(Fe)≤0.12%,铜(Cu)≤0.01%。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驱动电位铝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润,孙虎元,李言涛,侯保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